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政治参与面临制度建设不完善、政治参与渠道受限和政治效能感偏低的制约,因而需要从加强制度供给,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完善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3.
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势在必行.以往研究多将农民工看作是一个整体,侧重用户籍改革的办法来促进其社会融合.但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需求是不同的,且户籍改革牵涉太多,因此,逐步剥离户籍背后的利益,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就业、生活,渴望被城市接纳并最终扎根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市民化的道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调查发现:二元户籍制度、收入低且不稳定、住房问题、参保率低、长期留城信心不足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因素。现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农民工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作为一种视角来研究农民工的迁移和流动行为运用地比较成熟,它对农民工迁移者迁移信息的收集、迁移决策的作出、迁移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在城市的现代化背景环境下的生存乃至发展都有着较好的解释与运用。本文在关于农民工迁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回顾了有关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试图解释社会网络在农民工迁移过程中发挥着一系列持续、稳定、有效的作用。通过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迁移前的支持作用分析以及农民工迁移后社会网络的主动建构两个主要部分来说明社会网络之于农民工迁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秋竹  明月 《教师》2013,(5):118-119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个角落,农民工子女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环境。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五环中学为例,通过问卷法、走访调查法、访谈法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现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居住状况和饮食状况、职业环境、健康意识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筑业农民工健康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大卫生监督力度、改善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环境、强化农民工健康教育、以及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工的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文章从教育理念和内容、政府资金投入、教育培训机制及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不仅要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内在动机和主体意识,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教育培训条件和保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体质健康理应受到更多重视.农民工家庭、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本文认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引导农民工家庭重视子女体质健康,加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体育建设,加强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安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问题作为社会焦点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问题引发社会冲突,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问题,主要由历史原因、政策和制度原因以及现实原因所引起.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问题,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政府职能,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正快速向城市转移,农民工群体数量急剧膨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为帮助农民工寻求职业提升,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调研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及社会资本深度现状,探究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缺陷,为农民工群体职业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农民工进城灵活就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方式。农民工成为城市企业职工的重要部分。为了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各级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执行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工拒保或退保。本文对农民工社会养老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灵活就业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漏洞和农民工利益受损等负面效应做了分析;对农民工退保问题做了对策性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消除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设计符合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益、劳动条件与社会保障--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是众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对农民工生活质量关注不足。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数据,检验劳动权益、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权益损害会降低农民工生活质量;冒险作业和工作环境有危害对生活质量有负向影响;社会保障变量中只有是否拥有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社会保障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评估。另外,农民工生活质量存在地区差异,长三角高于珠三角。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性量表,对16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高水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学历对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的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资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等维度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对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认真策划、实施和推进农民工培训很现实、很紧迫,提升数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素质刻不容缓!只有提高农民工素质,才能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和社会质量,并能提升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农民工培训是增强经济动力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要径;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上海发展的基础与标志,社区学校理应提高、扩展对农民工培训现实性、重要性的认识,并主动、积极地介入、开展农民工培训,学校要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农民工汇款对于输入地人民生活改善、婚姻、家庭稳定和子女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婚姻状况与农民工汇款相关性研究的实证分析目前尚不多见。本文的研究表明,已婚农民工和未婚农民工带回家的钱数具有较大差异性。婚姻状况与农民工汇款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说明已婚农民工承担着更大的家庭责任,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压力大。政府应从促进农民工就业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制定农民工人力资源发展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9.
“民工荒”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平 《天中学刊》2011,26(1):59-64
从国家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个层面剖析,民工短缺只是局部的、暂时的,"民工荒"只是"结构荒"、"质量荒"。"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它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造成的用工不足,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需求又能外出的劳动力数量有限。单独从某个角度分析"民工荒"是不全面的。"民工荒"现象的形成,既有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因素,也有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既有直接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因素;既有经济、社会的因素,也有人口、观念的因素,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民工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其背后隐含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体现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理念和公平制度环境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着重阐述了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相关对策,以期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宏观上、思路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