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通过对《隋志》总集类来源与具体录之考辨,说明其中多非总集;进而分析《善》的性质与杜预、挚虞书的时间,得出《善》或非总集,或成书迟于《章流别集》的结论,并指出学以《隋志》“总集类”全为总集和以《善》为总集之祖,均非圆照。接着,作通过有理有据的辨析,指出:《徐、陈、应、刘遗集》、《汉志》“杂赋”、《楚辞》、《书经》和《诗经》,均非严格意义上之总集,真之总集从《章流别集》始。  相似文献   

2.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伟》对民族痼疾的深刻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科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有然。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在1986年连续发表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写作手法独特,突破了她固有的创作模式,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该文通过对“三恋”的分析,认为“三恋”的创作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感悟,是用小说语言谱写的人怀乐章,而且“三恋”的整体创作带有一种较明显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 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6.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7.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8.
《森林之魅》被有的学尊为“中国现代诗史上直面战争与死亡、歌颂生命与永恒的代表作”,但深入切实的本释读却至今鲜见。语言、材料、结构的陌生化精心营造使《森林之魅》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美学高度和思辩深度;尤为高超之处在还在于,这种精心营造并不外露,平静自然优游舒缓,而又处处存在着令人震动的张力和戏剧性“突变”。越是深入的本解读越让人确信《森林之魅》的巧夺天王、高度整一,其本现实比《麦坚利堡》更能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以“心画心声总失真”讥讽潘岳的《闲居赋》。本以两事置辩,其意在不要因人而废。  相似文献   

10.
本在指出萨特和加缪基本观点的“同”与“异”的同时,与《围城》进行了比较,提出《围城》的哲理题旨在存在主义相通,表达了“存在”的荒诞性,但在人的生存观念上,与加缪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有所不同,似与萨特的乐观主义“介入”观念类似,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当代美学人学化发展的呼唤,补正美学研究中重“史”轻“论”的流弊,胡家祥先生推出了其新《审美学》并在书中构建起了自己的心灵美学理论体系。章从研究视界的转换、心灵结构图式的描绘,审美记的新定及“审美人”的塑造四个方面对《审美学》的理论特质作了解读与评析。  相似文献   

12.
黄典诚教授《诗经通译新诠》,在《诗经》的普及与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力甚深的新,此本着《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从对《诗经》原的校勘,句读,章句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依据,与黄典诚教授商兑。  相似文献   

13.
小说《棋王》不仅表现了道家化,它又是儒道互渗、互寂的统一体。同时,阿城的心灵体验无意识中融入了作品,这使得《棋王》在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个潜在的主角“我”和另一层潜在结构。  相似文献   

14.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从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的角度,冷眼观察纷纷扰扰的“尘埃”世界,反映了作者阿来独特的历史感受和生命体验。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的“傻子”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种继承与深化的关系,两者都是20世纪中国人现代化心路历程的曲折表现。《尘埃落定》的成功,是当代中国文坛又一次重归传统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哈代和沈从文作为英中两国“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其作品有很强的美术性和音乐性,他们的主要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和《边城》融合各种艺术手段,将面画和音乐视为文字之外的语义载体,填补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空白”,丰富了文本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为真伪,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相似文献   

17.
时变法易是《周易》重要的思辩原则,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一分为三辩证思维的特色。王船山在《周易外传》中将这种“变易而不易”的哲学理论又向新高度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六个男女的相互关系一反常态,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一幅两性关系异化的摹本;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了这种异化现象,它使人陷入“精神”与“肉体”分离的痛苦之中,从而危害家庭和社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蕴含丰富,贾宝玉这个形象也是如此。本文从“新”与“真”两个角度试着考察一下这个形象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章对《新家》这座“学小屋”和张绍碧的创作得失进行了中肯的评价,挖掘了《新家》所蕴含的时代色彩以及作品所透露出来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由张绍碧小说拓展开去,对当下学界所存在的漠视作品的思想性,“消解主流意识”的学思潮进行剖析。呼唤一种既有品位和价值,又有美感力量和思想深度的学思潮,对作形成宏伟壮观的学殿堂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