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聂莹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4):110-113
作为教育主体观的新范式,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飞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的嬗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立论,超越了其对主体和主体间关系的理解,实现了由"占有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的转变,实现了由"我-它"世界向"我-你"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实现“互识”与“共识”的交往实践活动。围绕主体间性的理念,本文对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有效整合资源,为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显性指标,也是将"立德树人"视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高度关注和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立足高校感恩教育工作实际,分析高校感恩教育效果弱化的原因,探寻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原则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间性视域透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设计上应凸显主体间性;教学目标上应以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核心;教学内容上要精,要反映时代性,富有创新性;教学方向上要实现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学艺术上应实现审美化教学,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美。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是当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特征,师幼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主体间性的交往.从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看,主体间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主体间的互识,二是主体间的共识.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幼交往具有主体平等性、双向互动性、结果互惠性等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夏月 《成才之路》2022,(3):13-15
新形势下高校社团蓬勃发展,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社团同其他政治社会化路径一样,对于塑造学生公民意识、落实教育理念乃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主体间性理论的哲学意蕴、高校社团的发展现状、高校社团发展背景下公民意识的培养途径三方面,对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社团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塑造进行探讨,指出要做...  相似文献   

7.
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以来访者保持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这就意味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和继续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但是目前高校心理咨访关系乃至整个学界还存在以来访者为客体的哲学惯性,如咨访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关注都是以来访者为客体而设置,这本身就有碍咨访关系的建构和持续。本文尝试跳脱主客二分这个哲学桎梏,将主体间性从现象学中引申到咨访关系,以批判审视主体性的二元对立为现实依据,在高校心理咨访关系中重建一种公开、信任、合作的互动关系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要根据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树立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教学观,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灌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灌输"永远不可或缺,关键是以何种方式有效地实现灌输."主体间性"理论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拓展,为灌输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角与强有力的理论"器具".传统灌输教育由于单一主体化模式的凸显、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淡化、教育模式与"生活"的疏离,存在着明显的"主体间性"缺失.以主体间性为视阈观照灌输教育,应在"平等性"中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在"互动性"中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实践性"中解决受教育者的现实难题,不断增强灌输的渗透性和贴近度,使灌输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哲学基础。按照主体间性哲学思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教育理念,树立和贯彻主体间性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途径和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管理是一种知识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大学管理创新要充分把握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从制度、组织等各方面系统地改造大学管理流程和内容,调动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管理组织创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培育合作共赢的文化精神,为大学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与管理,既是适应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趋势的要求,也是社会管理的要求。运用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应重点加强主体建设、关系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形成学生社区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理论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真理论,是哲学学理的逻辑必然,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和谐相处、智慧生成的终极理念,是现实和未来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焦凤梅 《高教论坛》2011,(8):13-15,55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知晓度的一种思潮,但大学生对其本质和内涵理解普遍不深。大学生接触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渠道呈现多样化,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其在社会思潮引导中的功能发挥尚不到位。应根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活动。  相似文献   

15.
促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玲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1):133-136
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方面,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目前在普通高校中,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存在形式化、空洞化倾向。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民主管理维权体系,有效促进大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人作为主体都不是一种孤立的、与其他主体无关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关系性存在。在主体与主体的社会交往中,面对同样的价值客体,形成了不同价值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即价值具有主体际性。价值的主体际性揭示了在交往实践拓展、社会依存度加大、人们之间关系更为复杂的今天,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特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求人们不仅从主体自身的角度评价价值,进行价值选择与决策,而且要从主体际的角度对价值现象进行思考和权衡,在主体间通过交往、对话与合作,解决面临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体间性德育观是一种关系思维下的道德教育观,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着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缺乏个性和独创性以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表现为重管理轻教育。在主体间性德育观下,可从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催生宿舍文化的人性化;培养师生平等观念,营造民主和谐教育氛围;优化宿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宿舍文化品位;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宿舍文化蓬勃发展等方面来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项目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已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以项目化管理为切入点,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其受教育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学习权。当代大学生因心理基础、文化背景和教育诉求等差异性的存在,学习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参与学校管理则是实现大学生学习权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对实现其学习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管理实践表明,科学把握学生管理制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和践行学生管理制度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引导大学生培养法制意识,遵守校规校纪,营造优良学风校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通过分析制度的一般概念和特点,剖析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价值,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中应注意方法与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