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职教育的共同特点是校企双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合作。本文从分析现有高职校企合作的显性模式出发,对高职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现有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机制体制和组织绩效的角度对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文章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高职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视角阐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对校企合作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间组织理论视野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所产生的组织形态在本质上属于中间组织.中间组织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科层制节约管理成本;既优于传统的企业,也胜过无组织的市场,因此代表了经济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运用中间组织理论探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以发现它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紧密契合.高职教育的校企结合模式,既有靠近市场的校企松散型合作,又有靠近科层组织的紧密型合作.它可以降低高职教育改革的交易成本,实现高职教育改革中资源与产权重新配置,实现教育弹性扩张空间的能量释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组织设计应遵循专用性原则、外部性原则和分解原则,以此寻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组织设计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高职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而言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如何制定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是现如今的热点研究问题,尤其是在中三角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之下,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将对其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影响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因素进行重要程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种适合于中三角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给出了构建这四种校企合作模式所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国华 《成人教育》2013,33(1):97-99
校企合作组织是实现校企合作目标的载体。为了确保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稳定开展下去,构建合理的校企合作组织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校企合作组织模式能将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活动协调组织起来,从而促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因此,高职院校要高质量地完成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从数量的扩张转向了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的质量。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成为培养高职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不少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由于当前国内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形成可供推广的成功模式,距离真正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差距,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为此,本刊特意组织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系列笔谈,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有关问题,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密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要根据不同专业、企业的特点,灵活采用企业辅助模式、联合培养模式和实体合作模式;要通过举办校企合作年会、参与行业协会等途径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政府配套的介入政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关系的运行机制未能合理调整等因素之外,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合作能力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自觉树立市场意识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强自身合作能力的建设,以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前提.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高素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来实现。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与高职院校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研究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而在实践层面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即所谓的"校企合作失灵"。作为营利性组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本质上是向职业院校提供合作教育服务。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刻画出企业提供合作教育服务的行为特征,并构建出合作教育服务供求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企业供给合作教育服务不足的原因是正外部效应和不确定性;欲矫正校企合作失灵还需要在政府管制和财政补贴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根据计算机发展的特点和前人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以校企联营为依托,促进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观点,同时指出通过校企联营,可以以企业“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是高校探索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一形势,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功转型,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都倡导把农民组织起来,以扭转小农分散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合作,正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方向.现有的合作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市场化合作和非市场化合作.基于单纯经济动机的市场化合作,由观念、意识落后所导致的问题使其面临严峻挑战.注重培养农民现代观念、素质以及生活方式的非市场化合作弥补了市场化合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共同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企深度合作,是近两年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也是未来高职院校在生存与建设方面取得自身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以共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校企深度合作,是从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两方面在文化层面的一次整合与碰撞,也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深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和谐因素的又一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柳职院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进行了有自身特色的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有效的合作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应设立董事会或理事会这样的合作沟通机制和机构来负责,政府应予宏观指导和政策优惠,应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和夯实实践环节,以使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坚实成果。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其作用在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促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是指实现学校、企业、课程专家和政府等四个课程开发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其具有课程开发主体互动意识明确、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课程评价机制创新等特征,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基于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共享,以及和企业建立全方位深度合作,应构建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校企合作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9.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考核、提高学生素质、承担培养风险等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路径。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科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重视产学合作、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贺  张悦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16-17,57
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出路,是依托市场,满足企业,发展教育。主要的途径是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企业人才实际需求,按照目前市场、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建立企业与学院长期发展模式,以达到社会、企业、学院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学院多赢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