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作为社会基本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劳动力开拓进入市场,进入市场的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对这个问题,理论界存在着众多意见,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本质上不具商品属性,劳动力进入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形式;另一类意见认为,劳动力不具商品属性,就无法进入市场,从而无法由市场机制达到合理配置劳动力的目的。两类意见各执其词、莫衷一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了普遍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劳动力商品属性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宋涛在1993年11月19日《经济日报》上一篇题为《为什么要提出劳动力市场》(以下称《市场》)的文章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我不同意作者的意见。因为,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决定着劳动者所在企业经...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留有一个问题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认识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问题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问题。本文不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 ,而且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 ,来论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进而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必然性,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同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指出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确认,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市场体系更趋完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性,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同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指出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确认,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市场体系更趋完备。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兼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王正萍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问题,我曾在《论社会主义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一文中(见《党建研究》1994年第5期)阐述了我的基本观点。最近一个时期,这一争论还在继续开展,而且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属性新析谢广山,刘彦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对于经济范畴和经济理论都是一次重大突破,为政治和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课题─—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其属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让渡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时,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力商品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交换,因而必然存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必须实行宏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由此提出新的调控模式应是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择人和个人择业,以达到劳动力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所有劳动者都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途径,实行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就业.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企业的劳动者是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蒋方近几年,理论界一些人接连发表文章,说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也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者的工资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应当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一、实行南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试析劳动交换与劳动力商品化初成君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重要的一环,其前提条件是以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商品化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产生的,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具备客观发展的充分条件,成为资...  相似文献   

11.
谢云 《中国高教论丛》2004,26(1):142-1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不适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承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使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分配原则,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有争论;多数人不愿承认,以为承认了这一点,就会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就会陷入理论上劳动者给劳动者自己出卖劳动力的逻辑混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实践迫切要求确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为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平道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基本特征就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实行囊括一切的计划经济,排斥任何形式的商品和货币关系。随着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实践,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形成不同的理解。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但它并不改变劳动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更不会把社会主义引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 非商品属性说”的主要根据 “非商品属性说”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劳动力商品范畴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范畴而且是核心范畴,如果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会严重混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非商品属性说”认为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明确说过,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自己有人身自由,可以自…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商品与分配魏淑萍党的十四届三中会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的概急。劳动力市场的确认,引起理论并更加激烈的争论,到目前仍未形成共识。我认为这个问题,既要看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要看到劳动力商品作为商...  相似文献   

16.
论劳动力的商品化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马宁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思想.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人对此存有疑虑,认为提出在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采取商品的形式具有必然性,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客观上都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但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原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非商品性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将"市场"和"商品"联系在一起;所以,一谈到劳务市场,有些同志便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也视为商品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具有商品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若干问题探讨郭飞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关键在于搞清楚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存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问题赵有信劳动力市场的确认,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如何产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还是不是商品?如果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的买卖对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到底有没有影响?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有什么意义?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