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从德江土家族傩堂戏的起源、在德江广泛流传的原因、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傩堂戏的演出剧目等方面,探索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分析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在德江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历史文化原因,指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精神价值,梳理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四个来源,即: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祈求和期盼、土家族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土家族傩堂戏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3.
安顺地戏属于傩戏,这似乎是不可争议的定论,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1991年8月在安顺虹山宾馆召开的“中国军傩研讨会”上,湖南学者将安顺地戏与湘西傩堂戏类比,认为地戏不具备傩堂戏的诸多特点,因此认为地戏不属于傩戏。最近在《安顺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上,又读到了相同观点的文章。我认真研究过  相似文献   

4.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潮流和新纪录影像运动是一种消解“信仰”的“理性化”转向,它们把世俗生活中的事象和人物的世俗行为作为审美对象,把世俗理性对终极信仰的消解作为审美目的,这在它们各自的代表文本《单位》和《八廓南街16号》中体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6.
格非的《人面桃花》出现了“沉默的世界”“一本日记”“花间蚂蚁”三种人生境遇。文本中的人物命运与“金蝉”“忘忧釜”“阁楼”三种器物息息相关。三种人生境遇与三种器物营造了一种“人生如梦”的感慨。在如梦的人生中,各色人物通过对空间距离“远游”和时间距离“乌托邦”的实践,进行着对梦想的追求。在《人面桃花》的故事里梦中追梦不是疯狂的举动,而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戏大于天”,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名言,让人感受到戏剧在中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豫剧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其中传统剧目近千出,历史上曾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斩子》《牧羊卷》《刘全进瓜》《抱琵琶》《铡郭槐》《红下山》《大祭桩》《借妻》《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唐知县审诰命》等众多传统剧目长期以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庄子》一书的文本出发,主要探索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苦乐观,分析了其“乐”的因素。本文认为,庄子的“乐”是一种超越世俗价值观的“乐”,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对于今天人们认识生活、对待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把某出京剧与内容相同或相关的语文教材联系在一起,让京剧起到辅助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作用,这是成人语文课一种可以尝试的教学方法。京剧素有“国戏”之称,剧目繁多,民间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的说法,还有那么多反映民间生活的戏。一个语文老师常在京剧这个汪  相似文献   

10.
论《国风》的生命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诗经·国风》的生命主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执着于生命本体的生死观;二是追求物欲性欲享受的快乐生存现;三是随遇而安、软弱无奈的生活与命运现。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国民在对待生命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世俗理性的特征,这是我们的先民走出神秘幻想时代,走向世俗生活与精神觉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影戏的娱乐、审美功能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戏虽然是为满足俗民的“信仰”需求而产生的,但作为戏尉的一种,它也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作为戏剧的一种,观众可以像欣赏其他戏剧那样或看或听,以领略其神情韵味;影戏艺人有非常强的插科打诨和即兴创编能力;影戏具有一些“人戏”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可展现更为广阔的世界;影人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工艺品能给广大民众以强烈的审美娱悦;艺人操作娴熟并有许多特技表演。  相似文献   

13.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拉撒路夫人》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体现了毁灭、死亡与再生,女权主义思想。女主人公在诗中追求、嘲笑死亡,与死亡共舞,然而诗人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自我死亡,而是想通过死亡传达强烈的再生意识。本文从死亡再生原型,三次"死而复生"及凤凰涅槃三方面来解读该诗的再生意识,并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在明中叶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出“临川四梦”,并在其戏曲实践基础上建构起“唯情”论,以此作为反抗封建专制礼教的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汤显祖在戏曲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重才情的观点同沈璨重音律的观点碰撞而呼应,形成了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而“唯情”论在这场碰撞交流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幼儿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它来塑造人格。其基本内容是行为规范教育、人文熏陶、实用知识的传授和世俗生活智慧的培养。其实现途径主要是胎教、家教和小学教育。我国古代的幼儿生命教育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三生教育”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始终紧扣“生命”,注重人格塑造,重视整体综合教育,重视文化传统教育和人文教育,尊重和依循幼儿天性与需要,等等。  相似文献   

17.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麦克白夫人将丈夫推往罪恶的深渊,怂恿丈夫犯下天人共愤的弑君谋杀案.她被视为莎翁笔下的一朵光彩夺目的罂粟花.作为女人,麦克白夫人有着“双性同体”的气质:既具有男人的狠毒,又不失女人的脆弱.通过剖析麦克白夫人从鼓动丈夫杀害国王到自己在疯狂中死去,来探讨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的性格以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在对人类荒诞存在状态的表现上,荒诞派戏剧可以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内容上,荒诞派戏剧在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中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基本模式的“回归”。在“回归”与“反叛”的过程中,戏剧的美学特点被淡化。在形式上,荒诞派戏剧无论是总体形态还是在叙述语言上,都呈现出极明显的诗化倾向。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便是诗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统筹推进黄石“三园一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园一带”包括黄金山工业园、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阳新城区工业园及以西塞山工业园区、黄石港工业园区和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为主体的黄石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三园一带”是黄石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黄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对黄石“三园一带”建设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统筹推进黄石“三园一带”及“三大战略”目标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代女性期刊中的文学叙事女性性别主体构建,是一个融合政治话语、历史语境、审美理想、文化象征等多种意义包含其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内外""闺阁"与"社会"的思维定势外化为女性构建的两种路径:以国家救亡为功利性目标感召下的爱国"女杰"形象;以新知识武装的"新贤妻良母"系列。这两类女性形象在近代女性著名期刊《女子世界》与早期的《妇女杂志》中有充分地体现,而如柳亚子、叶圣陶等近现代知识分子也通过自身文学创作回应了两种路径的观点和主张。性别主体构建体现了前"五四"时期对于女性性别主体的"选择性忽略",女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经历了"国家"到"家庭"的转换,但唯独没有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和彰显,这也预示了"五四"文学女性主题的先声和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