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台小灵通     
<正>8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小米教授到昆明市档案局调研,并与我局分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展开座谈。安小米教授此次是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项目任务赴滇考察调研,该项目的研究旨在解决目前制约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目前档案资源分散,查阅利用不便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昆明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过程,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诸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大小依次是档案信息产品的类型与内容因素、经费投入因素、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因素和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技术、标准及规范因素等,并根据这些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方式与方法,对国外数字档案资源项目进行研究,归纳出七种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类型,并通过部分思维导图解析出其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CSSCI收录期刊代表性论文为对象分析出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研究涉及4个方面内容,整合与服务的机制类型可归纳为7种,对国家档案资源概念的认识我国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目的来看,现有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研究视角有3种。作者提出广义档案资源观和协同创新视角的资源整合与服务更符合未来需求,指出现有研究存在6个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应对数字转型所带来挑战的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缺少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顶层设计思想的研究现状,从理论框架建构、协同创新机制框架建构、信息基础架构实施、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制定4个方面提出研究框架构想,用于解决数字转型背景下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面临的适应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长效性问题,旨在支持我国国家信息化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揭示出21世纪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动因与四种模式类型;采用文献调查研究方法,揭示出与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相关的研究主题和三种代表性学术论点。在此基础上,得出21世纪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八个特点及趋势,提出了对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具有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莉 《山西档案》2020,(1):87-93
目的:说明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实现机制的重要性,优化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实现机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当前,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机制的实现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别是档案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档案馆之间缺少沟通协作、档案管理制度有其匮乏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结论: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机制的优化策略势在必行,应做好档案资源整合的顶层设计、明确档案馆各共建主体的职能、健全档案数字资源的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概念、路径和有效作用机制,本文借助问卷调查法,获得国内外22名专家的观点及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多学科视角下"多元价值"的认识及其多样性目的的实现是整合与服务的核心议题;推进政府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是整合与服务的发展方向;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公共服务机制、标准规范机制、法律机制联动和权责利关系协调是整合与服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在国家倡导档案机构数字转型的战略背景下,探寻我国档案机构系统应用社交媒体的顶层设计及实现路径的启示。文章用案例分析法,全面深入调查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制度体系和应用实践,解析其经验,并立足档案学与传播学理论及方法,提出社交媒体在国家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优化策略:多层次构建完备制度;匹配需求强化平台应用效率;基于主体协同机制深化资源建设;强化社交媒体运行机制过程建设;基于社交媒体创新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围绕档案资源整合的概念、背景、意义、基础、原则、内容、目标、方式及瓶颈等展开了论述。档案资源整合主要有档案实体整合与档案信息整合两种模式。档案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注重"官方记忆"整合的研究,缺乏对"民间记忆"整合的关注;与档案信息服务和专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不足;档案资源整合急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档案数量、种类的激增和社会需求的扩大,要求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档案服务机制创新与之相适应。数字人文重点关注运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对数字资源的重组和利用,给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带来新的思路。从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来看,档案信息资源不仅能给数字人文提供内容支持,同时也为其运营提供方向与方法,而数字人文也在技术与利用服务层面给档案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对此,本文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加强档案资源收集与管理,完善数字资源建设;丰富档案服务与利用方式,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建立跨领域协同工作机制,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对策实施,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佳 《兰台内外》2024,(9):15-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各行各业的信息整合与高效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档案数字资源作为新时期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集合,对于提升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推动向纵深发展,将是档案主管部门在未来面临的重点难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不可篡改性与去中心化特性,为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围绕区块链视角下档案数字资源创新性治理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围绕制度、人才、服务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积极探索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现实路径,为各档案部门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以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国外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进行研究,运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英国国家档案馆和收藏在线项目为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典型案例,对英国以提高研究档案的意识为目标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对于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开发的可借鉴之处。同时结合文献调查研究方法对国外档案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概括并指出面向用户的开放数据是档案资源整合和服务的趋势,以期给我国数字档案服务及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10日,"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由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课题组主办,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建设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强国对策建议"(项目批准号12&ZD016)研讨会2012年7月17日在北京举行。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首席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党组书记、台长、总编辑王求委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生档案的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利用数字环境实现民生档案管理的服务效能、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成为档案工作者不可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解读数字环境下的民生档案共享机制?数字环境与民生档案共享机制之间的切合点是什么?如何构建数字环境的民生档案共享机制?笔者从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全面审视民生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民生档案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建设和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以满足社会公众"一站式"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变得必要且紧迫。档案系统内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整合及其与其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都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整合中存在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参考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师范大学胡铁球教授、李义敏博士、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共同主编的大型地方档案文献丛书《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全250册)于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此书以兰溪市档案馆藏清同治兰溪鱼鳞图册官册(746册)为主体,同时搜罗散落民间的民册,共计752册,20余万页,汇编成250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近年来我国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理论研究成果,从概念界定、内外动力、保障条件及服务机制、平台、模式、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与评析,分析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理论发展与档案资源整合共享、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实践、国家相关政策和公众民生档案利用需求等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并指出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浙江师范大学李义敏博士、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胡铁球教授共同主编的《汤溪鱼鳞图册合集》(15册)于2021年11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重点档案开发任务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这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次系统地出版鱼鳞图册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