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为什么在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高度关注。分裂华北吞并中国、独霸远东,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自1935年起至1937年,日本三度拟定实施"北支明朗化"的处理要纲,三度制定对华全面战争意义上的年度作战计划;在之前和期间,拟定占领中国各地的计划。有了作战计划和占领计划,日本还需要准备和寻找时机。通过广田内阁到近卫内阁,日本到1937年6月上旬建立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战时体制"。同时,德国的崛起和《日德反共协定》的签订,使苏联被德国牵制住;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使英法等列强被牵制住而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动手的国际时机成熟。在此过程中,日本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广田三原则,企图不战而亡中国;中国统一进程和抗战准备,使日本如坐针毡。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在成熟的国际条件和国内战争准备下,驻屯军选择战略地点卢沟桥制造了事变。就这样,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寻找时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07,(3):16-1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后全面展开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华航空队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上空不可能遇到敌手,日本国内也在大肆鼓吹日军空战无敌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日本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直是日本一些学者否认的问题。铁的史实证明,日本恰恰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得意地称是他挑起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乘机给予中国一击,日本海陆军拟定作战计划。7月25日,日本完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7月31日,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日军有计划有步骤地攻打各战略地点:事变前期,主要攻打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事变中期,冲击北平各门,继续攻打战略地点和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对平津发起总攻。另一方面,日军以谈判给第29军还可以妥协解决事变的幻想,使日本争取到20来天时间调遣夺取平津的足够兵力。总之,从攻打各战略地点到发起总攻,日军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的。它却卑鄙地声称由于第29军的"不法"而调兵华北是"必要"的,又由于第29军的"不诚意"和国民政府的"不反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5.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上半年,日本针对西安事变后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深感以往的侵华策略有修正之必要,乃制造了一系列的“中日亲善”假象。而同时,日本国内的“对华一击”论亦不断抬头,中日关系在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7.
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两次外国侵华战争期间?这两次战争的结局有何不同?试从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相似文献   

8.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从美日在华利益的消长论日本侵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日在华利益的消长论日本侵华的原因尹灵芝对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原因.我国史学界把它总括为三大方面:第一,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是其多年的既定国策;第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三,在国内由于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并进而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华政策的直接归宿。在其后长达8年的中日全面对抗期间,日本的侵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丁瑜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28-31,36
石川达三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很多战争小说中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护: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他的这一侵华战争观的形成既有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他自身经历方面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对于中国的香港、广州湾及新加坡、越南等英法的殖民地,都以兵力加以侵占,而唯独对于中国澳门这一弹丸之地,始终未予以侵占,这到底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4.
林庆望 《教师》2012,(14):24-24
记得一位专家这样说过“要以农夫的心态做教师”,他恰恰道出了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一个胆小的孩子什么时候鼓励他站起来发言,时机也很重要。虽教育时机时时皆有,但须随学生之性方可奏效,所以它需要我们去捕捉。那么教育契机在哪呢?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时机是不可失去的:  相似文献   

15.
卢沟桥对我来说神秘而美丽,我早就想目睹石狮的风采了。今天,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卢沟桥了,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到了卢沟桥,我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小狮子。有的在嬉戏,有的在熟睡,还有的在妈妈怀中或背上撒娇……这些狮子蹲伏起卧,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我仿佛进入了狮子的世界。我禁不住感慨万千:这就是伟大的炎黄子孙的劳动成果啊!这些小狮子是怎样经历日本侵华的暴行的呢?想到这儿,我问妈妈:“什么是卢沟桥事变?”妈妈说:“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从那以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日本侵华的既定方针,也是国际和日本国内形势变化的必然结果。但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使日本政治、军事迅速地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导致了军部法西斯主义即天皇制法西斯主义统治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和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条古训是说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包括各种各样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只不过所犯错误——非优秀因素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罢了。既然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无过之人,那么如何对待中小学优秀教师的非优秀因素也就成为中小学校领导用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日本的田川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就是:不能以一事之成败论英雄,对优秀教师的非优秀因素要善于“冷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决策层曾经有过关于“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迫使苏联屈服这两种争霸扩张的国策之争。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更使人相信日本会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但最后日本为何却选择了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芦沟桥一手制造“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黑幕。“七七事变”使远东形势更为险恶,也使世界风云更为紧急。对此,在远东和世界有着重要利益的美国作何反应呢? “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华行径采取的是不承认主义,即表示不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合法条约之权利,也不拟过问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但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持明显的妥协态度。只要日本不损害美国的利益,换言之,只要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不受干扰,美国对日本攫取东北并无从中作梗之意。美国的不承认主义所不承认的,只是对美国利益的损害、对门户开放原则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方集 《神州学人》2002,(3):48-49
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是留学的热点国家,那么,在新的一年中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热力将会如何?9·11事件对于留美签证是否有影响?哪些国家将成为新一年中留学的热点呢?对此,有关部门和专家认为──美国 依然是留学首选 自从9·11事件以来,美国移民签证的政策并没有任何变化,虽然美国国会就移民签证的程序和要求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但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结论出现。所以,也不存在对签证有影响的说法。许多学生被拒签,并不是美国签证受什么外界的影响,而是他本身准备的资料有不完善的地方。其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