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总理批示:「留作业太多,不利于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有责任、有义务把学生向「四有」道路上引导。我们教师中的一些先进工作者,对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已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性」,又由「智能型」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这表明  相似文献   

2.
全面脱贫时间节点的到来为教育扶贫开启了新的思维起点,向教育扶贫提出了过程性挑战。基于后扶贫时代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教育扶贫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有赖于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扶贫、扶智与扶志、农村教育贫困与城市教育贫困、扶贫主体与贫困主体、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等关系。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扶贫应诉诸多维关系视域的系统化行动,在扶贫实践中需进一步凸显教育发展的功能建设、精神扶贫的价值指向,关注特殊贫困人群的主体特征、倾听教育贫困者的主体诉求,探索国际教育扶贫经验的在地化实践,推动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经验的国际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年。我国当前的教育扶贫政策表现出价值取向更加公平正义、覆盖领域愈加全面、扶持对象更为精准聚焦、体系构建不断立体延拓、工作机制融合多元主体等特点。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多维贫困突出等问题,考虑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我国应制定常规化、制度化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实施综合性教育扶贫措施,建构教育扶贫共同体,开展教育扶贫政策评估,强化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  相似文献   

4.
一本刊對於「活教育」展開討論以來,除讀者發表意見外,原活教育社不少同仁已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陳鶴琴先生已一再進行自我檢討,這種精神是很值得歡迎的!現在陳先生及活敎育社若干同仁已有很大進步。但對於「活教育」過去一系列的理論和實施,還需要研究清楚,以分辨新民主主義教育原則和資產階級的教育原則的區別,以劃清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教育思想界限,這對於我們研究並改進教育工作來講,對於活教育社同仁以及受到「活教育」影響的教師改造思想來講,都是有好處的。我們批評「活教育」,同時我們熱切希望活教育社同仁改造自己思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活教育」傳播杜威的教育學說,對於中國教育界是有相當影響的。「活教育」合不合新中國的需要?合不合新民主主義的教育原則?本刊的不少讀者以及原活教育社的同仁都提出過這個問題。陳鶴琴先生在「今後我們工作方向」一文中說:活教育「第一、符合時代精神…它是適合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和人民大眾需要的。第二適合新民主主義的教育精神教育原則。」(見「新兒童教育」原名「活教育」的六卷七期)「活教育」合不合新民主主義教育原則呢?這在我們許多教育工作者的認識上,在陳先生和活教育社同仁以及受到「活教育」影響的教師們工作上,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为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服务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郭福昌三月初,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今后七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是在中国大地上消灭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6.
教育贫困存在代际传递,需要教育精准扶贫加以阻断.在分析教育贫困代际传递概念、教育贫困代际传递机制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阻断教育贫困传递的“四力模型”和激活方法,进而提出了包括教育扶贫精准识别、教育扶贫精准帮扶和教育扶贫精准管理等在内的教育精准扶贫这一阻断教育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日本一些有识之士越来越担心生活在优裕条件下的青少年可能失去自立的能力。有鉴于此,最近,日本一个团体组织了一次「无人岛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无人岛教育」就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将逐步实现常规化、制度化发展。因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所以探索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成为后扶贫时代的必然选择。纵观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变迁,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致贫原因和贫困对象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机制。从建立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精准识别机制,以人的发展为终极价值的驱动机制,以统筹多元主体参与为促进的协同机制,以有效行政调控为杠杆的问责机制着手,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扶贫机制体系,以期实现教育扶贫机制的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我在「人民教育」一九五三年六月號上,以問題解答方式發表過「新民主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有無性質上的差別」一文,那時中央還沒有公佈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僅就理論範圍討論了兩者的一致和差別。此後,又在「人民教育」一九五四年四月號上,發表了「新民主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關係」一文,它的內容僅限於標題規定的範圍,都不是像柳維光同志說的「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目的,想要解決過渡時期教育的性質問題」(見「人民教育」一九五四年六月號,下同)。在第二篇文章中還提到寫第一篇文章時對問題「認識不足」,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4):94-96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教育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村教育扶贫是"扶教育之贫"的目标性指向,通过确定农村教育可行能力维度多方共同研制贫困识别标准,从个体与学校层面确立精准帮扶措施,制定教育扶贫对象监督评价机制,以期实现教育脱贫。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教育的扶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的层面看,现代社会的贫困问题都是知识与能力贫困的表征与结果。现代社会贫困的这一特征,直接昭示着现代教育的扶贫功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扶贫功能,不但可以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而且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工农教育工作者中间,常听人谈及「11-0」,经了解,知道是指「两条腿,一张嘴」。他们认为,工农教育全靠「11-0」起家,并为此自豪。我很受教育,故记以赞之。全国刚解放,三两干部,几位教师,带着「11-0」,到工厂、到农村、到山区、到平原,进出于领导办公室,奔走在释众家庭中,披星上课,戴月归家。就凭着「11-0」,开创工农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为有效推进教育领域的扶贫开发并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扶贫功能,本文首先探讨了教育扶贫的双重内涵:"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扶贫",明确了教育在扶贫中兼有的目标和手段双重属性,继而对教育扶贫的双重内涵均进行了深入剖析。"扶教育之...  相似文献   

14.
戴妍 《教育与经济》2021,37(5):3-10,31
教育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优化教育扶贫政策是为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探寻路径的最佳战略抉择.贫困的"多维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持久性"构成了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前提.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优势构成了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起点,贫困与教育反贫困的理论关照揭示了其政策优化的理念探寻,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支点指明了其政策优化的价值理路,立体交融式战略格局的理论图景表达了其政策优化的发展走向.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要基于"共识""共融""共生""共建""共享"五个维度全面升级,趟出政策优化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心从着力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即精神扶贫。教师作为贫困地区精神扶贫的主力军,肩负着扶贫者之志、扶贫者之智、守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然而,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乡村教师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扶贫意识缺乏;乡土情怀缺失,扶贫内在动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扶贫经验少,扶贫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为使乡村教师更好地履行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培育;在职培训要强化乡村教师教育扶贫角色意识;更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扶贫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17.
「六人行」的第一批撰稿人至此已「告别六人行」,第二批撰稿人将于第九期起与读者见面。自本栏第五期刊出「邀你同行」后,近日内自荐信及稿件雪片般地飞往编辑的案头,遗憾的是,自荐者中女生占了绝对的优势。男孩子们拿出些男子汉的勇气来,自信一些,勇敢一些,「六人行」期待你  相似文献   

18.
谢平 《教育评论》2022,(6):37-42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完美收官,扶贫工作已进入“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教育作为扶智扶志的根本之策,在“授以渔”“立以志”“均以富”等方面独特作用为其在“后扶贫时代”扶相对之贫提供了行动逻辑。实然层面,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内容设计、选拔考试机制以及包裹在教育外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制度分割的“向城性”,使得乡村教育仍面临“优质困境”和“效用困境”,制约着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后扶贫时代”推动教育扶贫,迫切需要为乡村提供一体化的优质且有用的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由扶贫领域的“托底关照”转向依教育扶相对之贫的“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9.
王瑜  叶雨欣 《中学教育》2019,16(2):10-17
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贫困内涵,并以此形成四种不同的教育扶贫政策逻辑,即注重弱势补偿原则的教育物质扶贫、遵循公正平等观念的教育权利扶贫、突显均衡共享理念的教育资源扶贫、强调个体发展本位的教育能力扶贫。以四个贫困内涵为起点对部分典型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政策价值与逻辑的探讨,或有助于促进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這學期我組學習了凱洛夫「教育學」第五、第六兩章,它們是論述關於課堂教學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內容比較具體,也較易聯繫實際,學習以後,感到有些收穫。 過去我們學習「教育學」是採取個人閱讀、集體討論的方式。閱讀時間主要在每週兩小時的業務學習時間內。因此對「教育學」的內容,體會不夠深刻,以致在討論時,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有時就把時間花在理解詞句方面,並不能很好地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因而收穫不大。 這學期(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參照了瀋陽二中「中心發言人」的辦法(見「人民教育」本年三月號「怎樣學習『教育學』? 」一文)進行學習。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