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还强调,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历史上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叫做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注意研究,对它的正面和负面都应该研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它的正面。与专制主义结合,作为君主的治国工具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现代法治有性质不同,是它的负面。这正负两面都应该研究。如果因为“文革”中发生过“批儒评法”,而放弃研究法家的法治,把这份文化资源弃置不用,是很可惜的。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作出几点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人称黎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写过《原君》、《原臣》、《原法》三篇文章。“原”在这里作推究解。在这三篇文章里,他推究了封建伦理学中设君、设臣、立法之道。我认为其中《原臣》一篇意义更为深广。  相似文献   

4.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5.
五千年的中华古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道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干之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以其深造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发出璀灿夺目的光芒。道学文化肇始于《老子》的思想学说。先秦时代,老聃著《老子》,嗣后庄周及其后学撰《老子》,阐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之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遂成一家之说。《庄子·天下篇》曾评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耿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  相似文献   

6.
韩非“以术治吏”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术治吏”是法家治国之道的重要内涵。韩非提出“以术治吏”的思想,即以课能之术来考核和检验群臣,以禁奸之术来观察和防止奸臣,以自神之术来防止小人行奸。以吏为术治的对象,“法”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其“以术治吏”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发贵 《寻根》2006,(5):32-36
著名学者赵俪生先生在《说〈吕氏春秋〉中的一股思潮》(《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一种“很新鲜、很奇特”的政治观念,这就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论。不过赵先生认为这一思想只是昙花一现,秦以后,因君主专制的关系,它就成为“绝学”了。其实,秦汉以降日益加强的封建专制,并未能窒息公天下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相反,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鼓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在明清之际甚至还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天下为公的思潮。  相似文献   

8.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在其所著《韩诗外传》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思想,采取阐述经义的形式,即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诠释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在《韩诗外传》中,他从反思秦王朝的败亡入手,提出了礼法结合、王霸并用、顺圣养民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战国时代韩国的公子。战国时期,法家分为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他综合三派观点,写成集法家思想大成的《韩非》五十五篇。他曾数次上书,陈言政事,韩君不能用,却取得了秦王的赏识。他便乘出使的机会留秦不返了。后来被李斯、姚贾害死。韩非有一...  相似文献   

10.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在谈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往往把个人利益与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倡导重义轻利的思想。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义”始终在“利”之上,“义”就是圣人概括的“理”──一种同事物的合理化趋势相背的,有别于西方科学理论的中国式理性,以这种理性判断的依据,形成儒家双重的价值观念,即“君子──小人”的价值观。董仲舒也特别强调“义”,他认为君子应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他说…  相似文献   

12.
吴虞论道家法家反对旧道德说邓星盈吴虞在批判儒学时,除了用近代的时代精神来驳斥儒学外,还常从历史中去寻求支持他的批判的论据。一方面他对儒学的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观,运用近代的先进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驳;另一方面;他又从古代道家、法家的学说中,剥离出反对儒家伦...  相似文献   

13.
田探 《华夏文化》2013,(1):8-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广义的“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古文献中出现“信”的频率非常高。它不仅是“四德”(孝悌忠信)之一,还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社会领域中对于“信”的贯彻,如君臣之间的信、官与民之间的信,如“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朋友之间的信,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夫妻之间的信、人与神之间的信,如“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等。“信”在这里表达出的是信任、相信、守信、信仰等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礼记·月令》傩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月令》傩仪考杨孟衡傩仪,征诸文献早而全者,首推《礼记·月令》篇。《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隋书·牛弘传》:“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古传周公...  相似文献   

15.
论二程的专著近10本,蔡方鹿《程颢程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最详细和深刻。首章“时代、生平和著作”指出理学产生的必然性,涉及三教融会。次章是政治经济观,强调《左传·哀公元年》“视民如伤”乃程颢作县令时的座右铭。程颐拒绝乘轿由于不忍以人代兽,二程反对雇乳娘育婴表现出高尚情操。《尚书·同命》“格其非心’四字启迪二程主张格君心之非或否定专制极权。黄老帛书提出“道生法”,二程视法为道之用,甚至结合道法,修改德主刑辅传统为兼顾德刑。孔子唯恐名过其实,伊川发挥云:“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  相似文献   

16.
鸠鸟及其文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鸠是十分重要的鸟。鸠鸟的种类很多,《左传》中记载有祝鸠、睢鸠、鹅鸠、鸠、鹘鸠、牖鸠这“五鸠”,是“鸠民者也”。其中的牖鸠,杜预注:“牖鸠平均,故为司空。”《诗经·曹风·牖鸠》:“牖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毛传》云:“牖鸠之养其子。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秋,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的西子宾馆举行。该研讨会由《建筑创作》杂志社、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天集团等共同主办,这是与1993年首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相隔9年的又一次盛会。在此,我不仅感受到建筑师与文学家的激情碰撞,还聆听到建筑之于文学、文学之于建筑的系列深层思考。建筑师语:普及建筑文化离不开文学家我国著名建筑出版家杨永生教授系“建筑与文学”活动发起人之一,他说,建筑离不开文学,文学也离不开建筑。不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彰显了伟大的历史建筑,便是壮美的历史建筑激发作家创作出传世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处把“文”排在了“行”的前面.与《学而》篇顺序显然矛盾。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充满创新自信的民族。崇尚革新、创新、立新,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和重大标志。远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有对创新、立新的高度自觉。先秦哲学中的“尚新”意识、“尚新”思想,内容丰富,含义深遽,几乎各派哲学,都对“尚新”有所言说。其中蕴涵的比较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尚新”价值观,约有四端。一、“新命”价值观。《诗经·大雅》首篇《文王》一诗,相传为西周初年周公所作,诗的主  相似文献   

20.
师卦反映了《周易》关于战争问题的思想。本作认为,师卦初爻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及《象传》“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中的“律”均不应释为军纪,本认为,“律”是指社会的基本制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绳。“师出以律,否臧凶”体现了《周易》关于战争目的、战争性质的思想。后世兵家、尤其是孙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战争手段(如何争取军事斗争的胜利)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建立了完整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