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营凹陷樊家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油气聚集丰富。沙三段的储集层属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浊积砂体,砂体物源来自鲁西隆起区和青城凸起两个物源区。沙三段砂体的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横向变化,断层遮挡,以及辉绿岩体刺穿接触遮挡的控制。沙三段油气分布在横向上以中部区域最富集;纵向上以下部的Ⅳ、Ⅲ两个砂层组油气富集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上第三系馆上段是胜利探区的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以曲流河沉积所形成的曲流砂坝为主,横向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油气富集与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从基础资料研究入手,提出了砂岩速度小于围岩速度的观点;总结了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研制了振幅、频率综合反演储层厚度的方法;开发应用了多参数及人工神经网络、相干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油藏描述技术;并对砂体的含油气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滨南地区浊积岩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滨南地区浊积岩构造特征和储层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砂体储集物性与含油气性的关系、砂泥岩接触带性质与砂体含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浊积砂体含油性主要与浊积砂体所处的构造部位、砂体埋深、油源远近、储层物性等密切相关,沙三下广泛发育的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浊积砂体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四面临近生油洼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背景上,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圈闭类型。洼陷中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三个运聚系统内形成了以馆上段为主要含油层系,以披覆构造为背景,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多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5.
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中的油气包裹体被认为是油气藏的古油气组分,研究它可以为恢复油气藏的初始组成、油气运移聚集史和油源对比等提供宝贵信息。本文主要介绍有机包裹体分离提取方法及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胜利油田郑斜41井沙三段储层烃受到严重的生物降解,因而无法用其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判断其油气来源。其包裹体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非常完整,m/z191萜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化合物分布完整,无生物降解标志化合物。其特征与临近的利津洼陷沙四段烃源岩相似。新疆和田桑株地区下第三系地蜡充注史分析: 包裹体中的烃类生标化合物组成和分布与其中的游离烃有较大的差异,地蜡样品至少有两种油气来源,第一次油源来源于奥陶系烃源岩,第二次油源是侏罗系和石炭-下二叠统泥质岩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河流相砂体为储集层的油气藏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占重要地位。本文针对济阳坳陷馆陶组典型的曲流河及辨状河沉积,受河道的频繁摆动和季节性洪泛的影响,河流相砂体在垂向和平面上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用叠后地震动力学属性砂体识别和运动学属性砂体识别等方法,对河流相砂岩储层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并建立测井约束模型。  相似文献   

7.
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砂组进行沉积相的划分,并根据相带的平面展布找出浊积砂体发育的有利位置。结合沉积体系、构造特征及本洼陷的勘探实际,指出近期的勘探方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砂为主,分布规律性不强,油水关系较为复杂.利用地质统计、地震相分析、测井反演等技术,分析了该区储层地震反射特征,落实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刻画主力含油小层构造,能较好的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通过该区实际钻测资料证实,此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沙三上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勘探目标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活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营凹陷地层水化学特征和成岩矿物分布现象系统分析,讨论了成岩作用与中深部储层孔隙流体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压实排水和有机质热演化是成岩过程中主要的流体活动事件,泥岩压实排出水经砂体和断层向浅层运移,与中深层热对流是中深部储层流体活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伊盆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一个在古生界强烈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压扭性山间盆地.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较大,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已有的研究表明: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且生储盖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分析了其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勘探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是主要油气聚集区,而深层发育的强超压系统与油气的分布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晚期形成的强超压系统对洼陷有机质热演化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得深层有机质处于生烃高峰,是文留地区油气聚集成藏的物质条件;区域分布的膏盐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封盖层,在有利的断裂输导体系作用下形成文留地区典型的超压主导型油气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发育多条具有走滑特征的断层。本文从实际资料出 发,描述了海安凹陷富安断层、北凌断层的典型走滑断层特征,并对走滑断层对油气聚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精确恢复刻画吴定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特征,探讨油气富集规律。运用印模法进行恢复。研究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具东北低,西南高,发育河谷、斜坡、高地等古地貌单元。鼻隆构造与砂体的有效配合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震积岩是具有特殊震积构造和震积序列的一种灾变性事件岩,对其进行研究可为地壳构造演化提供动力学解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有震裂缝、地裂缝、断裂递变层、微同沉积断裂、层内褶皱、假结核、液化砂(泥)岩脉、火焰构造及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由于构造和地震强度的不同,震积岩的垂向序列有所不同.不同的震积岩构造特征对应不同的地震强度,震积岩的发现不但有助于分析判断控盆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震积岩自身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集体,因而对研究地震事件沉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高青油田高17块的油藏精细描述中,发现了决口水道微相,于是对其成因、沉积特征与模式、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决口水道是在河流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由主河道于大洪水期冲裂决口后,在广阔河道间形成的具有固定路径及一定限流作用的极窄、浅的短程小型水道,相当于新河道形成早期的"小型冲沟"阶段,其形成后对原主河流流量影响较小。其与河流沉积相比,具有粒度细、分选稍差、含泥量稍高、层理规模小、冲刷弱、略显正旋回、储层物性略差,特别是砂体极薄(<2.5m)而窄(<100m)等特点,建立了渐弱消失型、分枝型、末端扇型和汇入型4种沉积模式。因其窄小、分散而形成小而肥的井网控制不住的或注采不完善的剩余油富集砂体,又因其数目众多,剩余油储量非常可观,所以,其在油田挖潜及油田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歧口凹陷与车镇凹陷以埕宁隆起相隔.由于构造背景和演化不同,致使歧口凹陷成烃演化、沉积条件、油气藏类型存在差异.歧口凹陷晚期断裂活动强烈、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是其多层系舍油气的主要原因.歧 口凹陷与车镇凹陷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表明:歧口凹陷具有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认为目前勘探方向应该以北西向调节带和泥岩裂缝油气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孤南洼陷沙三段物源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应用岩石学、重矿物特征,并结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对孤南洼陷沙三段物源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该区物源主要来自陈家庄凸起、垦东凸起、孤岛凸起和孤东凸起。  相似文献   

18.
郑斜41井区沙三段油藏由多个砂砾岩体油藏组成,各个砂体的含油性不同,油水关系不一,储层描述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充分认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基础上,首次综合应用模型正演模拟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砂砾岩扇体的识别能力,使储层解释的多解性降到最低限度。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架起了地质与地震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确定该区合理的储层解释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巴楚隆起和塔北隆起具有相似的的构造特征. 从构造-热演化的角度出发,恢复了这2个地区沉积埋藏史、构造沉降史以及热演化史.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巴楚地区热流一直大于塔北地区,这可能导致巴楚地区生烃期早,而巴楚区隆起发育时间晚,后期断裂活动又比较剧烈,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巴楚地区勘探进展不如塔北地区理想.  相似文献   

20.
汶东凹陷下第三系大汶口组地层既是主力生油层,又是主要储层。在对凹陷主要构造和地层特征进行剖析的前提下,结合大量岩矿和物性分析资料,认为大汶口组储层主要储油岩性是碳酸岩盐和砂岩,主要储集空间是原生孔隙、裂缝和次生溶孔,并对储层自身的溶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