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芳  柳克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1):113-114,118
课程叙事研究扎根于课程现实、面向课程事实、聚焦课程实践,重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对课程理论研究的意义。其研究过程是研究者和教师平等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使两者达成相互理解,获得共同发展,从而深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应有的核心理念。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教育现实问题,必须支持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必须支持对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知识的建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是教师专业的实践性本质的要求,是教师知识研究的新进展的要求,更是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学前领域,既有殊相也有共相的课程故事、学习故事、游戏故事正在不同地区幼儿园推进。幼儿园课程发展故事存在讲述方式相对单一、讲述题材相对单调、讲述反思相对单薄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可以助力循证实践和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完善与传播,助推转变“三观”的幼儿园教师成长与反思,助长看得见过程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达成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图景需要在“谁来讲”的主体上从单一走向多元,在“讲什么”的内容上从单调走向丰富,在“怎么讲”的方式上从单薄走向丰满。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Blog的崛起,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这种形式的教育叙事主要采取的是文字叙述的方式,访问的人和叙事者本身都不能够再次真实地重现当时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与传统的教育叙事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原音重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田英 《宁夏教育》2005,(3):39-39
课程故事这一教育经验的理论表达方式可以用来作为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和向教育家转化的有效途径。课程故事是一种经验,是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感受和体验,它具有生活的意义。课程故事的写作方式可以是访谈式、日记式、自传体式、书信式等。写作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诗歌、随笔、散文等。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线历史教师通过讲故事和教学反思的途径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新方式,可以有效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历史教育叙事研究,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同时要做到叙事的及时性、真实性、经常性和公开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故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故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教学的记录。课程故事体现着教师认识课程的叙事方式;反映了教师的成长历程;讲述、倾听故事是教师课堂教学生活的一种方式。课程故事具有情景性、探究性、自我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教师撰写课程故事能促进专业发展,锻炼教师观察日常教育生活的能力,帮助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阶段。在我国,由于缺乏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传统,在实践中遇到诸多的难题,如教师积极性不高、知识能力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等。本文在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以期为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弘扬、彰显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讲好红色精神故事、传播红色精神故事、学习红色精神故事。在新时代,教师要充分应用网络、媒体,提炼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彰显红色文化,从而建构、传播、学习“红色故事”有声课程。要让红色故事课程的有声开发与泛在实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动力,为学生的精神成长、生命成长铸魂补钙。  相似文献   

11.
12.
阐述了教师合作研究的定义,详细论述了教师合作研究的原因,强调教师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也对目前教师合作研究的现状剖析,并探讨了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合作研究的问题,对提高教师合作研究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理解、课程意识、课程立场、课程权力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究竟教师与课程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教师的课程理解,教师应该怎样理解课程,教师能否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教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并应该拥有哪些课程权力等等。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状况,也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和学校的课程制度。围绕这些基本问题,本刊编辑部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组织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中有一种"理论无用论"正在实践界慢慢升温,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此都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方面,理论与当前的实践确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另一方面,实践也在有意无意地反对或摆脱理论.文章提出.必须对实践和理论进行双重反省.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靠拢.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的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乃至本土教育理论创生的重要“沃野”,应主要聚焦课堂与学生,把握“原生态、生活史、大数据、小微研究”四个关键词,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围绕教育研究的推进策略与制度保障打出“组合拳”,通过进行教学和教研融合的集体备课、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研究团队、提供立体多元的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平台、强化教师理论学习等多种途径,为立足全学科的实践研究提供友好环境和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原来隐藏在课程背后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课程领导对中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课程领导进行研究已成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被赋予很大的课程权力。作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这一难得的资源,把自身丰富的教育经验转化为课程资源。而课程故事这一教育经验的理论表达方式正好可以用来作为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和向教育家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孩子都喜爱故事。你瞧,孩子们一读故事就立刻安静下来,一讲故事就眉飞色舞,一演故事就创意无限……这样的学习方式多么有趣又多么实在,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有了提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度过了"用耳朵阅读"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莫言自称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经历再一次验证了故事的魔力。用亲近故事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比教师一  相似文献   

19.
课程组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课程组织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然而,怎样组织课程,怎样处理课程的分化与整合、学科逻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既是课程的理论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我国课程组织的研究应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寻求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故事教学法要求课堂整体上是一个讲故事的行为和场景,其显著特点是满足需要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故事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理念,它凸显趣味课堂和深层互动的重要性;作为教学方法,它有相应的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