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利尼亚克的创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贡献很大,他的作品已成为俄罗斯文学的遗产。描写外省小城生活的作品是皮利尼亚克创作中最成功的作品,他对小城生活的描写是真实的,而其笔下的真实又是带有他自己世界观烙印的真实,他的这种真实来源于他对小城生活的深刻认识,他因自己的深刻认识而写出了有别于他者的小城生活。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生活经验是文学家创作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律。文学离开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现实主义,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因此,文学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一个作家在作品里能否真实地反映生活,首先取决于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只有正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4.
<正> 文学是色彩缤纷的精神创造领地。在这领地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态都为作品打上自己的印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小说创作是独具特色的,而这种特色又同他独特的创作心态紧密相关。茅盾极强调文学的“真”的品格,将“真”置于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创作“总先得有了客观的手段”,要客观地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在小说创作中,他总是努力将个人的主观态度隐蔽于客观真实的描绘背后,不让主观因素干扰作品的客观真实性,从而显示出客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一个十分强调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柳青特别重视作品的真实性,追求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客观反映。然而,在实际上他的创作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愿望往往并不完全相符。究其原因柳青推崇的是一种有附加条件的真实。高尔基曾经指出:“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①而柳青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现实主义。因为柳青所信奉的是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柳青坚持的这种真实现,在创作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认为一个革…  相似文献   

6.
巴金自诉,其“作品只能说是一个年轻人的热情的自白和控诉”,强烈的主观热情和政治批判态度,使他不太注重民俗风貌的描写,以致于李健吾认为,“不长于描写”的巴金,只能“用叙事抵补描写的缺陷”,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研究四川文学与巴蜀文化,选择巴金也不太合适”.但是追求“创作与生活的一致”,力求“真实”地表现出自己亲历社会人生,巴金的创作必然会表现自己所处的区域人生状貌和生存形态,体现出特定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的模塑影响,他的作品必然地要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巴蜀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列宁曾经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①”文艺反映生活,不能停留于写生活的表面现象,而要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力求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这本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正确命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本质”概念作了不尽合乎科  相似文献   

8.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生活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生活现象;艺术真实是描写在作品中体现着一定的本质规律,渗透着作家的审美认识的生活现象。生活真实是客观的、原始形态的东西,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而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对生活真实进行审美概括、加工与创造的产物,是心灵化的“第二自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第二性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又是显著的区别。这种关系我们从三方面加以说明。第一,生活真实是具体生动的、活生生的。文学以形象的形式审美地反映生活,因此,艺术真实的形态近似生活真实,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虽然,从  相似文献   

10.
论李劼人的文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人创作的出现与成熟依赖于中西文化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融汇。他是将法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当作有历史渊源联系的整体来认识的,他更重视经由自然主义发展而体现的真实客观的叙事风格,冷静科学的理性作风,以及历史生活的整体性观念。他的文学选择的内在机制是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的作家、而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成他文学选择的客观依据。真实、客观、全景地再现历史转型期社会生活的追求是他借鉴法国文学创作经验的最根本原因。他对法国文学的借鉴,对他创作的独特性和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的作品是在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中西影响相融合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论把文学看作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审美显现,西方更倾向于认为文学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反映。由此也形成了中西方在理解艺术真实问题上的传统差异:中国侧重作品思想内容与人的思想感情的一致,西方强调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一致。虽然中西方艺术真实论内容着重点不同,但是二者都认为文学应真实反映自己的描写对象。本文正是在认识文学本质观的基础上对中西艺术真实论进行大致比较,并简单阐释艺术真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者,他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着祟高的地位。普希金的抒情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是因为,这些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他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描写,致友人的诗篇,浸透了真挚的情感,能  相似文献   

13.
任娜 《文学教育(上)》2008,(15):142-143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汪曾祺强调文学是“滋润”,他对“和谐”有着天然的爱好,“滋润”、“和谐”也正是他重要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创作植根于启蒙文学的土壤,对启蒙文学中着力描写的“自然人”形象,他予以浓墨重彩的书写,并以“新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的新的理解与诠释。其作品从“自然原则”出发,诗意地塑造了理想中的“新人”形象,勾画出他所期望的理想社会,并与文明时代的人与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借此否定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卢梭的创作也是他的政治、哲学论文的诗性表达,尤其是他的几部代表作品,通过对“新人”形象的描写,充分抒写了他对人的个性化理解与阐释,亦可见其人文观念的概貌,丰富、深刻的人文意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风流才子柳永在《清平山堂话本》中被描写成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冯梦龙对此非常不满。他根据自己的小说观加以再创作,把柳永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才子。作品中的柳永是冯梦龙自己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他借柳永这个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认知和描摹,更多的是对生活进行感悟、加工和评价,即艺术作品的创作源泉,既包括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的现实生活,又包含艺术家对这些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艺术作品的内容,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改造,艺术家唯有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回归的形象感受,充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中,才能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郭蓉霞 《成才之路》2010,(26):42-42
刘震云的作品注重对人生体验的描写和刻画,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和社会人情世故的描写,从而使他的作品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围绕权力而产生复杂的人物关系,并依靠权力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刘震云对生活特殊的切入点,使他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作品中的浓墨写实和普遍而广泛的权力意识,这使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住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东平是我国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三十年代初期,当革命文学阵营与“新月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他以他的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给革命文学增添了“新的坚实的战斗力量”;①到了抗战爆发以后,文坛因战争的影响而“突然变动与混乱”,他又以他充满爱国激情和战斗气息的作品,发出一声声的战斗呐喊。一九四一年七月,他随同新四军转战到苏北时,因中途遇  相似文献   

19.
风流才子柳永在<清平山堂话本>中被描写成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冯梦龙对此非常不满.他根据自己的小说观加以再创作,把柳永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才子.作品中的柳永是冯梦龙自己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他借柳永这个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