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不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矛盾,已显得越来越突出;在贯彻执行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过程中,对马列主义理论课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为了研究和解决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原教育部于今年四月在北京召开了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座谈会,胡乔木同志到会作了两次重要讲话,对马列主义理论课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乔木同志又讲了理论课改革的意见,为理论课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统一和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涉及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所有这些方面的改革,都必须抓住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这一关键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配套建设,才能达到目的。一马列主义公共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用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之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四有”人才。为此,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马列主义公共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把马列主义理论课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体系中较新的一门课程,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着手,对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四要”。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设置和内容结构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我们要实施好“05方案”。实施好“05方案”,应强化三种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整体意识。实施“05方案”,应当突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研究和论证“05方案”中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内容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环境、学习模式、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挖掘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并提出相应实践策略,从而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6.
“两课”即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它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现行的“两课”课程体系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并在全国普通高校实施的。该课程体系实施的五年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找对策,为教育部下一步制定“两课”教学新方案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普通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多年来,担任过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作为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更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石珉 《文教资料》2010,(32):184-186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设置要符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功能与特点的要求.以国家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做到“三个统一”与“四个结合”.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没有真正地体现“师范性”的特征,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美术教学人才。能实现“师范性”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在专业技法课、专业理论课以及教育类课程等诸方面。这样,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理论等,才会在方方面面的学习中逐步增强和掌握,有利于缩短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改进,要在以往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结构重组,加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并充分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如教学观念陈旧、课程设置固化、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环节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实困境.面对困境,要提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及考评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菜单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搞好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是摆在全体马列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在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这里简单阐述如下。一、积极行动,深入进行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根据国家教委的部署和我们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对课程设置的改革。1986年以前,我们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开设了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落实好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任务奚广庆根据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决定,教育部已经把按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新的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抓好“两课”建设,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教学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既尊重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同时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人本性、科学性、实效性、可持续性。以此为基点,文章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的“精致化”追求在于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的“精致化”培养在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的“精致化”发展在于教学实践性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构建在于教学理论的创新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精致化”运用在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途径主要包括: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搭建教师“我来教”向学生“我要学”之间的桥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契合点,提出了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手段,认为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转变、途径的转变、手段的转变等多方面来进行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让课程的设置少而管用?怎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全面考虑。课程设置要考虑教育的目标,要科学合理;课程内容要有针对性、课时要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学、考试方式方法要改革;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的十二大报告,在谈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教育时指出:“这些教育要联系当前的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这里就提出了教育的生动性问题。这一要求,完全适用于大学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本文试图就大学政治课教学的生动性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基本上是循着“确立一个意识、突出两类课程、涵盖三个层面”的思路展开的。“确立一个意识”是指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意识;“突出两类课程”是指由最初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拓展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形成了“两课”的基本格局,在“05”方案中进一步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层面”是指课程内涵上一是体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根本的课程,二是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三是以初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为重点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要在研究与实践以往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型课程结构,形成以必修课为核心、系列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为辅的新的课程框架结构.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职后教育,以保证教学与科研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改革马列主义理论课,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问题,我想谈四点意见。第一,教学重点的转移。过去马列主义理论课往往局限于复述、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国际共运史一般是讲到1949年为止。这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是很不适应的。广大青年学生对此也感到不解渴,他们渴望学习并解决当代世界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转移到当代,应在讲清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当代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发展。国际共运史的教学长期以来以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