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老汉,一辈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到老来,老伴不在了,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女儿也出嫁了。老汉心想,年纪大了,靠儿女过个舒舒服服的晚年吧。两个儿子分了家,老汉想,光住在谁家也不合适,我就吃轮饭吧。没过半年,轮饭轮不下去了。他到大儿子家吃饭,大儿媳把脸拉得老长,不给他吃;他到小儿子家吃饭,小儿媳翻脸不认公爹了。老汉没办法,只好去女儿家。女儿、女婿待他不错,他心里不过  相似文献   

2.
小龟的坚持     
某日,龟爸、龟妈、小龟,三人决定去郊游。干粮是一个大饼和两个罐头。他们决定到山上去!苦爬十年,终于到了。席地而坐,卸下装备,准备进食。“该死!没带开罐器!”“乖儿子,回去拿!”龟爸说。“乖儿子,快,爸妈等你回来一起开饭,快去快回。”龟妈说。小龟说:“一定要等我回来!不可食言喔!”小龟踏上归途……光阴似箭,二十年已过,小龟尚未出现。“老伴,要不先开饭吧?我饿了!”龟妈说道。“不行,答应儿子的事就要做到,再等他五年。再不来就不管他了!”龟爸说。转眼又五年!未见小龟踪迹。“不管了。”二老决定开动!拿出…  相似文献   

3.
我的儿子韩东,今年二十一岁,是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回顾二十年来教育孩子的经历,我有两点很深的体会。不是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需要劳动家里有一把红刷子,是儿子最早的劳动工具。那时他还不到两岁半,我们给他派了活,要他每天用刷子把四个椅子垫刷一遍,到了晚上定要检查是否做过。若是做了,就表扬几句;若是没做,我们就带他补做一次,渐渐地,他知道自己没做有点难为情,补做时  相似文献   

4.
开心语文     
<正>正正儿子刚上小学。这天放学回家,他对爸爸说:"爸爸,我想改名叫正正。"爸爸疑惑地问:"为什么?你的名字不是挺好听的吗?"不料,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我们班选班干部,是在名字下面画‘正’字。要是我叫正正,还没投票,我就先有10票了。"夸老伴几位老大娘聚在一起夸老伴。张大娘说:"我老伴是部队狙(jū)击手,弹无虚发!"王大娘说:"我老伴当年是游击队神枪手,一枪能打中两个敌人,这叫‘穿对儿’!"这时,李大娘抢过话茬:"一下穿两个算啥,我老伴不穿则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侄儿侄女要来武汉看我,这可忙坏了我和老伴。侄儿是家乡海南出生的,80年代初10岁去美国,还记得我这叔叔。侄女美国出生,没见过面,电话里一口标准的海南文昌话,好不亲切。老伴要干干净净迎接侄儿侄女的到来,决定来个大扫除。重点是厨房,她知道“看女人看厨房”。老伴连侄儿也没见过,要给美国一个好印象。她分工儿子擦两个排气扇,我擦钢精锅,她擦煤气灶。两个排气扇油腻了,要卸下来才能收拾干净,是个大工程,任务最重。儿子说哥哥姐姐不会看排气扇,排气扇转动也看不清。老伴说你只管给我擦,少说废话。理解执行,不理解也…  相似文献   

6.
富婆征婚     
连治 《老年教育》2010,(5):31-31
家住河南新乡的步某,老伴十几年前病故。步某退休后每月有一千余元养老金,他含辛茹苦,供两个儿子上了大学。步某认为:“一群子女不如一个老伴。”2008年夏天,一家婚介机构的征婚启事让他动了心:“某女42岁,相貌俊俏,曾嫁给国外富商,不想富商家有妻室,  相似文献   

7.
一向听话守时的儿子,高考前最后一次调考完,于当天晚自习结束后失踪了。晚自习八点二十分结束,他一般是九点到家,可那晚到了十一二点他都没回家。打他电话,  相似文献   

8.
在上林县白圩镇,当地群众亲切地把吴建先一家称为教育世家:他的老伴、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均为教师,就连吴建先的爷爷、父亲先前也当过教师。  相似文献   

9.
亲家结良缘     
董志勤 《老年教育》2009,(11):37-37
张老汉年已古稀,一年前,他的老伴去世了。虽然儿子和儿媳对张老汉百般孝顺,可他总想再找个伴。亲戚朋友先后给他介绍了几个,他却都觉得不太合适。儿子小强和媳妇小丹都为老人着急。  相似文献   

10.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胡女士55岁独身后,专心致志地供儿子上学,5年后儿子大学毕业并在省城安了家.这时她才感到寂寞,经人介绍,与长他两岁的退休干部结了婚.头半年二人相处得很好.进出成双,但到了下半年,开始经常吵嘴,到年底就干脆离了婚.因她人品好、条件优,在此后4年内,先后有七八人给她介绍老伴,但她都一一回绝,并且说"找那一次我就怕了.和他生活了一年,我生了半年气,还赔上了1万多元.这么个岁数了,我再也不敢了."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员、城步县西岩中学副校长戴明森,“抠”得有点名气。他是一九四九年参加工作的,每月领80多元工资,但只给在农村的老伴20元生活费,还常说:“有这么多钱过日子,该蛮好的了!”有一次老伴跌伤了手,打发儿子来拿钱搞药。他问要多少,儿子说块把钱,他拿出一把“票子”,抽出一元给了。老伴骂他:“冒多给一分,小气鬼!”  相似文献   

13.
赵新 《老年教育》2006,(9):26-26
编辑同志: 我友任某,5年前在单位分得一福利房,价值8万元,除去补助款,个人应交5万元。老两口与两个儿子商量,这5万元钱由儿子交,房产归老人;老人去世后,房子归出钱的儿子。当时大儿子说他愿意拿钱,二儿子表示同意。 两年后,任的老伴去世,任又找了个新伴。此时,大儿却不同意父亲再婚,担心将来父亲先于继母去世,继母会继承房产,自己落个一场空。  相似文献   

14.
教工之家     
南城县龙湖公社凤洲小学余远柏校长让房间的事在全社教师中传为佳话。 女教师刘秀芳这个学期从龙湖小学调到凤洲小学了。可是,这个学校没有教师宿舍。余校长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是住自己盖的两间房子。为了照顾刘老师的实际困难,不耽误学生的学业,余校长想把自己仅有的两间房子让出一间来给刘老师住,厨房则两家共用。 余校长家里有四口人,老两口和二儿子住一间,正在读高中的大儿子住一间,兼放一点家具。当老余把让房的事提出来同老伴商量时,老伴说:「大儿子假期回家来往哪儿住呢?」老余说:「他回来只是短暂的几天,就到邻居同学家里搭一搭铺吧。儿子的困难可以  相似文献   

15.
常有理学艺     
常有理干了一辈子木匠活,方圆几十里的人见了他,年纪大的叫他常鲁班,年纪轻的叫他师傅,这除了他的年龄大之外,关键是他的木匠活做的好。 他有个儿子叫常小兵,已近二十。儿子早年丧母,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他既当爹又当娘把小兵拉扯大,总算供儿子读完了高中。可是小兵升学考试只差二分没把户口转到城里。他对儿子说:  相似文献   

16.
儿子四岁了     
儿子的生日快到了,主动提出要请幼儿园的老师来家里过生日。我很吃惊,儿子老是有新主意。其实,回忆起来,儿子在四年岁月里已经做了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说了许多我们惊讶不已的话了。一岁多时,有一次他要买个气球,二十多元钱,我嫌贵,他说:“这么一点点钱!”  相似文献   

17.
陈树 《教育文汇》2006,(4):41-41
同事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两年前,他和妻子带着6岁的儿子去蹓冰场,看见别的小朋友蹓来滑去,他的儿子心痒了,也闹着要去蹓冰。他和妻子只好把儿子带进蹓冰场内。冰鞋还没穿好,性急的儿子就自己溜了出去,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孩子已经扑通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孩子哭着说:“以后我再也不蹓冰了!”  相似文献   

18.
儿子爱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丝毫没改。若以“男儿有泪不轻弹”来论,儿子怕最不“英雄”的了。其实,儿子从小有坚强的一面: 二三岁患重病,天天打青霉素喝中药,没哭过;初到城里,城里孩子嘲笑他,瘦弱的儿子被推倒在地也没哭,勤奋好学的儿子经历高考失败, 更没哭,反而一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模样。可儿子具有双重性格,他的坚强与爱哭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结, 儿子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魔板     
1苏老师早晨起来,看到楼梯口有个女孩闪了一下,才知道对门又来了新房客。苏老师家住在二楼,对门老邻居搬到儿子那边去住了,空下来的房子就出租。新房客大概是夜里搬来的,没听到一点儿动静。苏老师当过老师但现在不是老师,已经退休了,一儿一女都在国外,家里就老伴和她两个人。老  相似文献   

20.
“抢”公爹     
吴洪宾 《老年教育》2009,(12):30-30
八十多岁的苏老汉,膝下有四个儿子。自打老伴去世后,他一直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前年,小儿子也娶了媳妇。此前,苏老汉的三个儿媳孝顺公爹的事早已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