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植酸的化学特性、植酸在常规饲料中的含量、植酸对动物的抗营养机理以及钝化植酸活性,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菜籽产量居世界之首,但榨油后的油柏至今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油粕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是畜禽理想的饲料,但油粮中所含不足3%的植酸钙却是一种营养桔抗物质,味苦涩,不但使畜禽拒食,而且在体内和金属高于及蛋白质形成复合物,降低了对蛋白质的吸收,是油粮作为饲料的一大障碍。而植酸钙又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化工产品,除在食品、医药中有广泛应用外,还是生产植酸和肌酸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大,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1]。本实验通过新方法,既提取了油柏中有用的化工产品,又排除了油粕作为饲料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植酸是食品、医药、化工、金属加工、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的有机膦化合物。本文以0.25moL HcL从脱脂米糠中浸取植酸,并用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钙做了沉淀植酸盐的工艺条件试验。从已报导的文献来看,提纯植酸都是采用离子树脂交换法,本文用自制A型分子筛除去植酸盐中的主要杂质,使植酸纯度达到95.3~98.3%。  相似文献   

4.
提取了新疆春小麦(哈密红星一场生产的)、冬小麦(伊犁昭苏县生产的)麦麸中的植酸钙;采用了“磷钼篮比色法”求出了植酸的含量,并对其中的植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疆冬小麦麦麸中的植酸含量明显高于春小麦麦麸中植酸的含量.首次指出:麦麸中的植酸含量与生长期有关,植酸可能是金属离子的载体或贮存体.  相似文献   

5.
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胚芽、糠皮中。由于植酸无特征反应和特征吸收光谱,所以多少年来未能彻底解决植酸的分析问题。随着植酸的开发应用,急需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方法。目前植酸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容量法、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其中以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6.
低酸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的植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含Ca2+、Mg2+的溶液为淋洗液,以Fe(Ⅱ)-磺基水杨酸为柱后衍生体系,在国产分离柱上分离了磷酸与植酸.利用Ca2+、Mg2+与植酸的络合作用缩短了植酸的保留时间,使植酸可在低酸度(pH=4)下被洗脱,实现了植酸的快速离子色谱分析.利用此法,测定大豆样品中植酸的含量,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含 Ca~(2+)、Mg~(2+)的溶液为淋洗液,以 Fe(Ⅲ)—磺基水杨酸为柱后衍生体系,在国产分离柱上分离了磷酸与植酸。利用 Ca~(2+)、Mg~(2+)与植酸的络合作用缩短了植酸的保留时间,使植酸可在低酸度(PH=4)下被洗脱,实现了植酸的快速离子色谱分析。利用此法,测定大豆样品中植酸的含量,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法比文献已有的方法更简便.  相似文献   

8.
消解条件对植酸钙中磷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钙有很广泛的用途,并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对植酸钙的消解剂、消解剂的用量及消解时间等因素进行优选,探索出植酸磷含量的测定过程消解的最佳条件,为植酸磷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更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酸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米糖为原料,对提取植酸及中间产物植酸钙的工艺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植酸钙的含量和产品植酸的得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棉籽饼中提取植酸山东聊城师范学院(252059)王传华植酸是一种粘稠液体,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医药、日用,食品等工业中.棉籽饼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植酸,它作为植酸的新来源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是一个产棉大国,因此原料来源充足,若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浓度分别为0.13%与0.013%的植酸保鲜液对一种名为"Shasha 90#"的红色月季的保鲜效果,同时以蒸馏水为对照,每批次处理重复三次。通过测定切花的瓶插寿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还原糖含量等生理指标来判断植酸保鲜液对月季切花的影响。结果表明,0.13%与0.013%的植酸保鲜液均能够延长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减少还原糖的损失。而浓度为0.13%的植酸保鲜液比0.013%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2.
指出紫薯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因花青素的不稳定及酶促反应导致其外观色泽变暗,为了提高紫薯干制品的外观品质,以色值加权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柠檬酸、植酸、L-半胱氨酸和护色时间等因素对紫薯干制品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在0.3%柠檬酸、0.25%植酸、0.1%L-半胱氨酸条件下护色90 min,紫薯的外观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双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植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硫酸铁铵-双吡啶比色法定量测定小麦植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在所述试验条件下,样品重为25mg,加热时间为30min能较好的测定出籽粒中的植酸含量,5次重复测定3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2%~2.68%之间.内标试验表明,植酸的平均回收率约为97.3%,测定结果与三氯化铁比色法进行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小麦籽粒中植酸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培养法根据植酸钙溶解圈的有无从34种已知菌种中得到28株菌在0.1%植酸钙平板分离培养基上有明显的透明圈(占已知菌的82.4%),从中选黑曲霉,白地霉,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四株在0.1%植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进行产酶动态分析,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2]、在0.1%植酸钙为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白地霉、黑曲霉均在培养6天酶活最高;酿酒酵母、毕赤酵母培养3天酶活最高;黑曲霉产酶最高,可达9.6IU/ml;毕赤酵母7.21U/ml;酿酒酵母6.0IU/ml;白地霉最低,酶活仅5.0IU/ml.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在生产高度集约化体系下,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及锌肥对水稻产量及锌积累量的影响。创新要点:目前关于干湿交替能否对水稻增产仍存在争议,对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也鲜有报道。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即锌肥和灌溉方式对稻米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盆钵试验模拟大田锌肥及水分管理方式,两种基因型、两种锌肥种类、两种水分管理,三个重复控制误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以精米中植酸含量表征锌生物有效性。重要结论:干湿交替在增加了稻米产量、锌含量及积累量方面效果显著。干湿交替结合土施硫酸锌肥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体系中获得高产、高锌、高生物有效性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Phytic acid (PA) is the primary storage compound of phosphorus in seeds accounting for up to 80% of the total seed phosphorus and contributing as much as 1.5% to the seed dry weight. The negatively charged phosphate in PA strongly binds to metallic cations of Ca, Fe, K, Mg, Mn and Zn making them insoluble and thus unavailable as nutritional factors. Phytate mainly accumulates in protein storage vacuoles as globoids, predominantly located in the aleurone layer (wheat, barley and rice) or in the embryo (maize). During germination, phytate is hydrolysed by endogenous phytase(s) and other phosphatases to release phosphate, inositol and micronutrients to support the emerging seedling. PA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also implicated in RNA export, DNA repair, signalling, endocytosis and cell vesicular trafficking. Our recent studies on purification of phytate globoids, their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dephytinization by wheat phytase will be discussed. Biochemical data for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phytases isolated from more than 23 plant species are presented, the dephosphorylation pathways of phytic acid by different classes of phytases are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ytase in food and feed is discussed.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Danish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penhagen, Denmark and HarvestPlus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阐明水稻穗内不同粒位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差异、粒位分布特点及其与品种穗型间的联系。 创新要点:将水稻品种的穗型变化与稻米营养品质结合起来,从水稻穗粒结构角度,对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与植酸含量差异、粒位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稻品种穗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分析。 研究方法:以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两类水稻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籽粒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的测定分析,并依据水稻籽粒在稻穗上的着生部位,将同一稻穗内的不同籽粒划分为六个粒位,比较分析了两类品种同一稻穗内不同部位间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的差异变化及其粒位分布特点。 重要结论:水稻穗型虽然与品种问的籽粒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其穗内不同籽粒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存在着较大影响;与稻穗中下部的弱势粒相比,同一稻穗内着生在稻穗上中部的强势粒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锌、铁矿质元素含量,而籽粒植酸含量和植酸,锌(铁)摩尔比则有所降低,稻米营养品质也相对较好;不同矿质营养元素相比,粒位效应对铁矿质营养的影响作用要略大于对钙和锌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