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走转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前提下,如何走出特色、走出新意,并使其成为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是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紧密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开展的《倾听中国》“走转改”系列报道,从具体实践展开深入探索与思考,对如何通过加强策划,提升水平,创新机制,促进“走转改”长效化;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在“走转改”行动中积极树立媒体责任、弘扬主流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专业教育媒体而言,将教育新闻办出特色,摆脱以往宣传模式的桎梏,真正承担起满足群众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塑造认知度、公信力和美誉度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走转改”要求,牢牢把握“走转改”精神实质和核心目标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当前教育新闻问题的分析和梳理,就如何提高教育新闻报道水平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3.
主题报道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践行"走转改"精神是把主题报道做得更好看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记者的职业精神、报道的改进重点、创新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了务实性论述,探讨了主题报道的基本遵循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多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假、大、空新闻,低俗、庸俗、媚俗新闻也时不时现身媒体,影响了媒体的信誉,引起受众的反感。去年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要新闻工作者抛弃浮躁的心理,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扎扎实实地写好新闻,做好报道,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貌。本文试图从甘于吃苦、反映民生、呈现重大主题三个方面说一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感受及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这一基本定义出发,新闻学的发展必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走转改”的推行适逢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历史时期,这场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全行业活动,必然对我国新闻学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留给时代的新闻学遗产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柯仙炉 《今传媒》2013,(1):78-79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各地新闻记者扎基层,接"灵气",走出新意、改出特色,采访报道的新闻成为主打新闻。新闻媒体与记者将如何站在高度,着眼长远,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谢佳沥 《新闻通讯》2011,(12):18-19
当前我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加强调查研究、反映群众心声。但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本文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当前“走转改”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走转改"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烙印上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它背靠于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大背景。"走转改"精神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于中国气候,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我们倡导"走转改"精神,一方面要遏制和清除新闻环境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回归新闻本原,保证新闻传媒的航船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相似文献   

9.
刘冰石 《新闻世界》2013,(7):107-108
【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已成为新闻战线“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常流水不断线,深入基层接“地气”,脚板底下写“生气”,作品出手冒“热气”。笔者认为,必须把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放在练好学功、苦功、磨功“三功”上,否则走了基层,并不代表抓住了“活鱼”,抓住了“活鱼”,并不代表写出了“生气”,写出了“生气”,并不代表“正能量”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0.
吴迪 《新闻世界》2013,(8):62-63
“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论述电视台摄像记者应该如何适应“走转改”活动的要求。摄像记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同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除了提倡摄像记者提高思想认识外,本文还重点探讨了如何灵活使用摄像机,如何面对复杂的拍摄环境等业务技巧。  相似文献   

11.
曹珂 《新闻世界》2013,(7):111-112
【摘要】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编辑实践“走转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胡志文 《新闻传播》2013,(5):151+153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作为福建省闽西老区的主流媒体,龙岩电视台结合持续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于十八大闭幕后迅速开展"十八大精神在闽西·电视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动员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报道基层一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挖掘各级各部门在五位一体建设中的新变化、新举措、新气象、新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有效营造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走转改"被提出,这成为联系新闻工作者和老百姓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纵观三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其践行状况,虽然整体情况较好,但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如何继续践行这一活动值得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去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都要求新闻记者不断地深入到生活和群众中去,采写"带露珠"和"冒热气"的新闻。这方面,党报驻站记者具备独特的有利条件,脚板先行,脚底沾泥,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5.
"走转改"活动已在新闻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对于文字编辑而言,他们不可能像一线记者一样,经常性深入到基层。但是,作为整个新闻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文字编辑的"走转改"也一样重要。文字编辑如何"走转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文字编辑"走转改"的两个重要方面,即首先热爱本职工作,第二是要经常性"接地气"。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稿件见诸报端。但是,少数都市报的新闻从业者在对"走转改"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误区。只有端正办报思想,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提升新闻品质,达到锤炼新闻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展开.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该如何落实、如何定位、如何在报道上出新出彩?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在“走转改”中要注意把握的着力点进行分析,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走转改”中要深入基层,当好记录者、参与者、发现者、推动者,采写出“接地气、有底气、有灵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这决定了党的新闻事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服务受众为根本。“走转改”报道理念符合党的宗旨,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服务受众的思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这一理念并进行相应的创新,“新南巡”的报道给出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当前我国新闻战线所倡导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正全面影响着新闻的报道形式以及受众的新闻概念。新闻领域中的财经报道也要切实结合"走转改"的报道理念,记者要深入基层,关注和解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要注重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之更贴近受众。更要注意社会现实的还原,在新闻报道中,秉持严谨、审慎的新闻作风。  相似文献   

20.
郑德胜 《东南传播》2013,(6):115-116
本文将龙岩电视台2012年有关长汀"走转改"的新闻报道与传统的"正面报道"分析比对,发现新闻的主角发生了变化,非典型的"小人物"成为"走转改"新闻报道的主人公。这是报道选题上的创新,报道方式上的突破,报道文风上的提升。在"走转改"中的新闻报道注重百姓视角,突出民生情怀,凸显"三贴近",受到观众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