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起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在意大利语中称之为 Bel canto,它的涵义是“美好的歌唱”。形成为一种美好的科学歌唱方法,是在十七世纪。Bel canto从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科学地总结出一套如何控制和支配嗓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吐字出音器官)的原理和方法,追求丰满、圆润、明亮、富于共鸣的音质,注重声音的灵活和句法的连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符合人声表现规律的科学体系。美声唱法从十七世纪开始,经过美声唱法时代和大歌剧时代这两大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化,把古老的意大利声乐传统的优点逐渐推向世界,并得到公  相似文献   

2.
贝尔康托(BelCanto),意大利语,原意是“美丽的歌”,通常则译作“美声唱法和美声歌唱”,是指17和18世纪之交时,注重音色美的一种歌唱方法。此方法特别用之于抒情调或纯粹出于感情的歌唱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延长一个人的歌唱生命,而美声唱法具有这一优点的缘由就是混声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Belcanto的字面含义为“美好的歌唱”,起始于16到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为适应欧洲歌剧的诞生而形成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造就美好的歌声。这种使意大利人引以自豪的美妙歌唱,发展成为法、德、俄等国的“美声唱法”。1920年代末传入中国,被称为欧洲传统唱法,后被约定俗成为“美声唱法”。它为什么几十年间便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作者从美声唱法(Bel canto)的意大利词原意入手.追溯了美声唱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揭示了音乐艺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必然联系;通过阐述美声唱法的特点及习得要领,指出艺术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开放性过程。  相似文献   

5.
贝尔康托(Belcanto)意大利语,原意是美丽的歌,通常译作“美声唱法或美声歌唱”,是指17和18世纪之时,注重音色美的一种歌唱方法。此方法特别用于抒情调(咏叹调Aria)或纯粹出于感情的歌唱方法。美声唱法在意大利至十九世纪而臻于极盛。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延长一个人的歌唱生命,究其缘由就是混声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上有惊人成就的时代。外文“Renais-sance”一字是原意是“新生”;它把潜伏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带到了欧洲。在艺术、哲学和文学中,它把人——不是上帝;它把现世的生活——不是来世的生活,作为中心题材来表现。  相似文献   

7.
答:“人文主义”(humanism,源于拉丁文humanus,原意为“人”、“人道”)的含义甚广,一般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同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体系对立的新型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思想体系。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在欧洲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大权,是封建制度的有力支柱。它挥舞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两条大棒愚弄人民,钳制一切进步思想。早在罗马帝国末期,主教奥理略·奥古斯丁(354—430年)对建立神学体系起有重大作用。他  相似文献   

8.
绿色世界”是莎士比亚在早期喜剧中构建的理想王国,它充分体现了作家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愿望。在公正、和谐的“绿色世界”里,活跃着一群“南欧少女”,她们是“美惠女神”的化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女性的时代精神,也寄托了作家对女性的理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但也存在着“弊病”,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它和对待它。“四人帮”反党集团无限夸大按劳分配的“弊病”,极力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采用歪曲篡改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论述的卑劣手法,在分配问题上制造混乱,否认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客观必然性,把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法权(现改译为资产阶级权利)等同起来,并制造出一个“按劳分配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反动谬论,为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提供所谓“理论依据”。对“四人帮”的种种反动谬论,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rriculum,原意是指“跑的道”、“生命的竞赛”和“职业的道路”。罗马人既把它理解为“跑马道”又把它看作“竞赛的场地”。后来,Curriculum一词在教育史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美国课程论者古德拉得(JohnI·Goodlad)在他的《变化着的学校课程计划》中认为,课程是指一些受过预先训练或在职培训作好准备的教师在学校里教给学生的各种学科。泰勒(Ralph w·Tylyr)认为,任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民族声乐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及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本文所提及的民族声乐指的是“民族新唱法”,它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特点和精华,并借鉴了美声唱法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唱法。因而既不同于前三类唱法。也不同于美声唱法,是具有民族声乐特点的新唱法。它适应性较强,既能演唱各种传统唱段,又能演唱新时期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歌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的产生于17世纪,是美好的歌唱,它的特点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真假声混合、各器官共鸣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晚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失误,炮制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而“把几百万、上千万的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其实,“两个估计”只是“一个估计”,即把广大知识分子当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云  相似文献   

14.
冯定同志在《关于“红专”》一文中,宣扬了许多极其错误的论点,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观点和要求,企图把我们青年引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它与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是完全对立的。文章的主要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美声源于意大利,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作为一种唱法,它发源、成长于欧洲,这种唱法更确切地应称其为欧洲传统唱法。二十世纪初,美声传到中国以后,人们把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对某些结果的简单模仿。尤其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专业声乐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声乐界在美声唱法训练上已基本掌握了这种唱法的内在规律,美声唱法被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开来。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美声唱法爱好者中,甚至在一些非专业化教学单位的教学中,还停留在摹仿外国人声音的音响结果上,而不是努力究其理、悟出道,因而导致教、学…  相似文献   

16.
埃拉斯谟(Enasmus 1469—1536年)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艺复兴是西欧市民资产阶级所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它的矛头直指一切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包括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高形式——神学。它把古代文化作为养料,利用它来建立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历史上把这个运动称作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恩格斯称它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埃拉斯谟是当时著名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文字遗产中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它长久以来就广泛流传,为人民群众所熟悉和热爱。但在过去它也遭受过不少摧残,封建主义的维护者们曾经把它看作是“淫书’,企图杜绝和销毁它。资产阶级的“红学派”则抽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及其一伙,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借“评法批儒”之名,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伪造历史。他们不仅恬不知耻地吹捧两千多年前的所谓“女皇帝”吕雉。还厚着脸皮居然要人写文章,专门讲“周勃是如何支持吕后当皇帝的”。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能,它生  相似文献   

19.
自从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首先在俄国建立至今,已有72个春秋了。但是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它的攻击和诽谤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在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在这次从动乱到反革命暴乱过程中,以及我们平息暴乱之后,极少数搞自由化的人和国际帝国主义反共反华势力,沆瀣一气,更加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什么“法西斯独裁”,“专制暴政”,“毁灭民主”,“践踏人权”,“镇压人民”等等,把资产阶级反动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攻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我们必须坚决揭露和驳斥这些谬论和攻击,正确地认识和坚决地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搞自由化的人,反对与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把专政与民主割裂开来,绝对对立起来,用资产阶级民主来掩盖资产阶级国家对人民专政的实质,用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20.
游览名胜古迹,欣赏独特建筑,碧瓦朱甍、层楼叠榭、丹楹刻桷、雕栏玉砌、金铺屈曲、门当户对、五脊六兽、钩心斗角等美好景象和文化内涵,令人赞叹、难以忘怀,其中“门当户对”、“钩心斗角”实景,诠释了两个成语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