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社区大学办学理念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区大学是以知识启蒙作为提升公民素质之策略,符合台湾当前社会改造和社区转化的需要而陆续成立的。台湾社区大学融合了各式社会资源不断成长,展现出迥异于传统大学办学形态的教育面貌。她以"知识解放"及"建立公民社会"为使命,其办学理念主要是:拓展公领域,发展民脉;重塑生活形态,引领社会价值;进行社会内在反省,培养批判思考能力;解放知识,重构经验知识;结合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提升台湾整体文化。台湾社区大学的办学理念,对大陆发展社区学院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与现代民主进程的推进,公民社会参与教育改革日益频繁.本文以美国为个案,对公民社会参与其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措施与特征予以剖析,旨在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经济活动的快速变化,热心青年投入社区大学创办工作,为台湾社区大学迅速成长提供了客观与主观条件。台湾社区大学具有民间催生、不以技职教育为主的特点。台湾各社区大学拥有解放知识与建设公民社会两大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内涵 基础 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共治理,作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已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既是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总结,又是影响各国政府再造的一种全新理念。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公共治理产生于公民社会,源自于个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培育和建立公民社会是实现公共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资本是分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公民参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梳理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和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和基础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在社会资本缺失和负外部性下讨论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并通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自我完善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1998年,台湾第一所文山社区大学正式以公办民营的方式诞生.1999年,台北市的士林社区大学成立,至2010间,社区大学已有81所,有别于传统学校的教育,以积极落实社区居民的学习形态,发展出自由、多元、实验、创意的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各社区大学不但发展出不同的办学特色,更有助公民理想的社会愿景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颖 《中国德育》2007,(12):12-15
公民身份是现代社会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身份基础,是和谐社会社会成员的基本身份。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公共事务,是发展公民人格、实现优良公共生活的必要政治制度安排。国家和社会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国家应该通过开放公共生活、扩大公共交往和公共参与等方式,发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人格。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的各主体禀赋和力量的差异,影响着公共意见表达的质量。通过积极构建"公共审议"的现代公民参与理念,平衡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不断完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从而实现地方治理与公民参与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的拓展和公共生活空间的延伸打破了公民熟人社会的生活方式,以陌生人为主要交往对象的公民社会更仰仗和依赖于公民个体的理性自觉,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文明素质的时代课题因此凸显。以公共精神为核心,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宽容的美德、平等的精神以及开放与自由的心态等在内的价值观念,构成了公民文明素质的观念系统。加强法的教化和外在行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是公民文明素质外在行为系统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卢旭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道德的人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公民,现代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公民。民主社会是公民积极参与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公民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影响公共决策、建构公共生活、追求公共目标的一切活动,是公民负责任地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运行方式。在提高公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公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态度、参与的认知能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公共精神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为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从我国公民呼唤公共精神出发,指出公民的公共精神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提出了构建当代公民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76-277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它不仅是一个文化机构,还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理念,即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的信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和文化需求的满足为根本目标。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公民、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了网络民意的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公共领域”。网络民意生成的虚拟性、表达的直接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内容指向的公共性等特点都暗含着公民社会的基本精神。网络民意的客观、公正、理性表达有利于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但是网络民意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也会危害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因此应规范网络民意,积极引导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对国家政治公共生活参与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延伸,表现出公众对关系到自身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的关注。很多国家不但以法律形式肯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甚至明文规定某些政策制定过程必须有公民代表参加,更建立完善的公民参与渠道,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的程度为公民参与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现在对公民教育广义上的理解,多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下面简单梳理其他国家德育的发展历程,以期对我国德育改革的争论和困惑提供部分借鉴和启迪。法国:现代公民教育的首倡国法国哲学思想先驱孔多塞于l8世纪提出公民教育的思想,认为摆脱宗教控制的教育改革在法国是当务之急。1881年,法国颁布《费里法案》,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制,在公立学校以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公共领域:现代公民社会建构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在国家和社会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由公共领域、社会组织和现代公民为主体所构成的法制社会。理想的社会结构为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三者相互独立、平等、协作。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面临着许多障碍。本文在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及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在自由、平等、开放、批判基础上的网络公共领域,才是理想公共领域和现代公民社会建构的契机,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功能,进而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当前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已从传统公共行政向公共治理发展,但我国公民参与教育公共治理还需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社会组织培育、公共参与意识等方面作出努力.为此,应合理定位治理主体角色;用法律法规作保障,促进教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明确公民权责观,提高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