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起来了。它象征着先烈(?)的丰功伟绩,它是全国人民怀念先烈的标志。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视频资料: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作者———周定舫。2.本文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各叫什么名字?有何作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主标(交代歌颂对象,揭示文章主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副标(交代说明对象,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3.纪念碑的位置———首都天安门广场中心。4.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5.纪念碑的兴建过程(谁决议?谁奠基?何时动工?何时竣工?)———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兴建;毛主席亲自奠基;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胜利竣工。6.纪念碑的规模———中国自古…  相似文献   

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条理分明、饱含激情的说明文。学习本文,重点应放在领会作者怎样根据观察所得,恰当地运用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上面,与此同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中心思想的。导读过程: 一、读课文标题,思考并讨论: 1.本文说明的对象究竟是“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简要说明理由。 2.既然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为什么不把它安排在正标题中?(提示:将毛主席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为本文的正标题,有突出本文中心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学重点】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作介绍以及突出重点的说明方法;课文热情赞颂的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简要导析】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同志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他根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构造特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写出了它的巍峨、雄伟和庄严。请你结合下面的图细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观察的位置和视线,把握各段所写的内容。下边的数字(1)(2)……表示本文的段落.图中的数字1、2、……表示作者介绍过的部位,边读边在括号内填入1、2、……,表示该段写的是纪念碑的哪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二册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词汇相当丰富.我们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能将里边的几组近义词作一番比较、辨析,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准确选词造句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摘录课文部分例句,着重从词义和用法的主要方面加以辨析,以供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周定舫同志的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2009年9月又收录于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几十年来她已成为一篇经典性的范文,  相似文献   

8.
训练点要求: 引导学生懂得实景观察的典型概括,掌握记叙画面事件、人物和背景的词句,学习概写一幅画。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 了解课文内容,对训练点范例的语言环境有综合印象。二、教学课型: 要点引析(突出要点,引导学生剖析)。三、教学进程: 1、引入新课——教师启发大意:上一单元训练了记叙环境的一角,懂得了弄清方位、抓住特征等观察的基本方法。而一幅画所表现的环境不仅是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上拜读了李卫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对文中的一个观点不敢苟同,愿与李老师探讨。李老师在"文本解读"中说:"如果选择了被俘或投降,呈现在侵略者面前的是  相似文献   

10.
对"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组不同的概念进行了研究,认为无法用一一对应的关系来对它们进行定位,同时"工具性"和"人文性"也不是"同一"的,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偶读孙少华老师的文章《学生成绩为何不能公布》(山东教育1、2期),读罢感觉,尚不能完全苟同孙老师的观点。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少,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可见一斑。应试教育饱受诟病,师生深受其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省公布了规范,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正是对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下的一剂良药,虽然不能指望它完全杜绝应试教育,但这毕竟是正本清源之举,是向教育本质回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房波 《历史学习》2010,(3):32-32
关于周朝的分封制,不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作了相异表述,比如:《中国古代史》(人教版)第6页在讲到周朝的分封制时,有如下表述:“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在《历史》(必修1)(人教版)对此仍旧表述为:“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相似文献   

13.
一、用“峻峭”和“俊俏”说一段话。生:一个长得很俊俏的男孩站在峻峭的山上。师:哦——(笑声)其实应该是这样:在峻峭的山崖上,站着一个俊俏的小妹妹。嘿嘿。(笑声)是这样的,应该这样说啊,因为“俊俏”好像形容女孩子更好一点,是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6期刊载了夏云陶老师《如何确认“反复”手法一从一道高考模拟题谈起》一文(以下简称夏文),文中认为某地高考模拟题中“俄乌‘斗气’致欧‘断气’,三方何时‘和气”’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对此论断,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请夏老师和各位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周定舫写的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几十年来,本文之所以成为一篇经典性的范文,给各个时期的学生以不尽的滋养和熏陶,除了文章结构清晰、能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完美结合、感情充沛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语准确,富于变化。本文语言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16.
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人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相似文献   

17.
“把关”老师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这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了。学校设“把关”老师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过“关”,提高升学率。这种做法,实在是弊多利少。其一,违背了教学规律。学校一般要求每一位老师能胜任循环教学。但是,由于“把关”老师的设置,使一些老师无法进行教学循环,不能系统地把握教材,而且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而“把关”老师常年和大量的习题打交道,教学水平无法提高。两种情况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断层,不能很好地衔接。其二,由于“把关”老师接触学生时间短,不熟悉学生,无法因材施教,只能凭分数…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主旨如何提炼?王科威老师的《提炼漫画主旨的“逆问”手法》一文(《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以学生练习中的一道漫画题为例.介绍了一种“没有明确的概念及方法.但在应试的背景下还是能够发挥它的功效”的“逆问”法。细读该文之后。却发现王老师的“逆问”法并非没有明确的方法,倒是它能否发挥功效。委实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读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我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故成此文,与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0.
读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我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故成此文,与何老师商榷。一、“把话说完整”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能力“重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积累丰富的语言靠什么?要靠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除此之外,听话、说话也是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还不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另外,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独白语言还不发达,对话语言或许说得不错,但是让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连惯的话,恐怕还有困难。因为在语意完整的长句中要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