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2.
《逍遥》以鲲化为鹏而“图南”开篇,这与题意及收篇的“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自晋郭象《注》到令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都未能对此作出符合庄子原意的令人信服的解说。通过对《逍遥》文本结构的读解,并结合《庄子》全书中关于“游”的思想的考察,提出以下观点:鲲鹏不是“逍遥游”者,不是庄子理想的人格形象,而是庄子要否定对象;蜩、学鸠与斥Yan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是“下土”、“世俗的人”或“侏儒之群”,它们是庄子心目中的“游”者,是庄子肯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正> 庄子的人生观主旨就是求“无用之用”,或以“无用为大用”。这在《庄子》一书中多有表现,如内篇《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人间世》:“……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到一株大商丘树,“仰而视  相似文献   

4.
正庄子的思维在旷野之外的一棵大树下无所事事地漫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在温暖的阳光下做着化蝶的美梦,沉迷于"到底是庄子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子?"这样有趣的思索之中;或者坐在一个用奇大无比的葫芦做成的小舟里在江湖中飘摇。  相似文献   

5.
庄子以《逍遥游》为宗本,把人们理想中的“好的生活”描绘为“游”于“逍遥”之境的幸福.从物我关系的视角来看,“逍遥”在我、在物,也在物我之外,它是物我统一下的个体存在状态及心灵感应.基于这一视角,从执“我”之性而囿于“有所待”的逍遥、与物化一而“游无穷”、“无己”任物而至“无何有之乡”这三个层面,试对《庄子·逍遥游》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6.
马荣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01-103,107
以如何在现实的人间世之中达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庄子将“逍遥”引入了人间世。同时,庄子的《逍遥游》也是一种给予重重束缚下人生以一种自由的希望,因此,本文即从郭注成玄英疏探讨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及意义,从“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途”阐述对庄子的思想世界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是《逍遥游》。它以洸洋恣肆的笔调、扑朔迷离的寓言,描述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一种境界,亦即是逍遥游。以后诸篇在论述各种问题时,都要揭示这样一种境界,作为他的哲学的归宿,或日“游乎四海之外”、“游乎尘垢之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的文章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文,这种奇,在其代表作《逍遥游》里表现得最为充分。一、主题奇。《逍遥游》的主题,用该文中的话来表达,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既要“恶乎待”,又要“游无穷”,方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这听起来够奇特够玄乎的了,但具体理解,其含义实际接近于我们常说  相似文献   

9.
与庄子《逍遥游》中倡导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不同,钟表游丝之“游”正是为了“约束”而存在。即使如些,也不妨碍我们以此作为起点,开始一段机械钟表的逍遥“游”.  相似文献   

10.
在《庄子》一书中,不少篇章都涉及到理想人格问题,象《大宗师》中对“真人”的描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应帝王》又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份。”《逍遥游》所论述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但由于作者采用寓言的形式,故而形象性、通俗性以及可读性都更强一些。庄子认为,修养至高的人是不受任何限制和摆脱了一切束缚的人,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只有精神得到彻底的逍遥,也就是达到绝对的自由,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就是庄子这种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孙优 《学语文》2014,(1):20-20
正《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扛鼎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我们可将其梳理为三个层次:"至人无己"逍遥、"神人无功"逍遥与"圣人无名"逍遥。"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也有出现,如《诗经·郑风·清人》中的"河上乎逍遥"。而在《庄子》中出现更  相似文献   

12.
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庄子文章的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特立独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语言和体裁上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逍遥游》作为《庄子》的著名篇章, 被选录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上。在此文中,庄子主张绝对自由,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可达逍遥境界,并且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神人、圣人”是庄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这些人物  相似文献   

13.
刘越 《文教资料》2011,(29):5-6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逍遥游》代表了其思想所推崇的“自由”的最高境界。摆脱了一切束缚追求绝对的精神逍遥,即“游”。作者对《逍遥游》着重从审美的情趣上领略庄子的精神美,作品的文字美。从三个方面探究:波澜壮阔的宇宙美、无羁无绊的人生美、怪生笔端的作品美.解读庄子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和灿烂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21):33-34
正最近我读了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庄子内篇解义》,作者吴怡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结合他自身对人生的领悟,打开了我生命的眼界。《庄子》内篇共七篇,作者认为《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三条路子:一是《齐物论》所讲的体验真知,二是《养生主》所讲的保养精神,三是《德充符》所讲的涵养德性。由这三方面的修养,才能成就《大宗师》所推崇的真人。唯有真人,才能真正地逍遥而游。一方面能游于《人间世》里复杂的人际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象《庄子注》对“逍遥游”概念的阐释与《庄子》“逍遥游”本意有诸多差异.郭象《逍遥游》篇注文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郭象的“逍遥”观是“足性逍遥”,而《庄子》“逍遥”的本意则是“超越逍遥”.二者具体差异表现在:“小大之辩”与“足性则物齐”、“有待”与“无待”、“足性”与“超越”三方面.通过探究郭象“足性逍遥”观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学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可以发现郭象作出这一重新阐释的真正目的在于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为名教寻求合理性,维护现存统治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是《庄子》中最为后世称誉的奇文,其首段文字刻画了大鹏怒飞高举的伟岸形象,同时也描摹出小鸟自甘拘圃的自得之状。庄子本欲以此说明惟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物我同一、逍遥世外的理想境界,然而后人却根据各自的理解,对庄子这一逍遥游思想作了不同的诠释。本文拟对其演变轨迹作大致勾勒。  相似文献   

18.
一、主题奇。《逍遥游》的主题,用该文中的话来表达,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平待哉!”既要“恶乎待”,又要“游无穷”,方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这听起来够奇特够玄虚的了,但具体理解,其含义实际接近于我们常说的绝对自由。所谓绝对即无条件,亦即无所依傍。这是庄子追求的人生之最高理想。从原文可以知道,庄子认为自然万物中大至高飞几万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鲲鹏。和“决起而飞”“控于地而已矣”的蜩与学鸠,两者谁更逍遥?读过《逍遥游》的朋友.也许会对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因为庄子对“逍遥游”给出的定义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无所待”,而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与“御风而行”的列子一样.它们的飞行至少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风,所以它们都称不上真正的逍遥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道是庄子的本体论,逍遥则作为庄子的生存论,"逍遥以游"是庄子最崇尚的审美方式。在生存论意义上,逍遥游一方面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主体寻求的一种最纯粹最高妙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境界;另一方面,也是理想的审美方式和诗意化的生命智慧的呈现。游戏精神成为逍遥的有机组成,逍遥也为游戏精神的敞开提供了可能。游戏精神成为《庄子》的一种风韵和情趣,给予接受者一种思维的启悟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