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传统"秧田式"课堂座位排列主导着我国各级中小学的课堂安排。在以传递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年代,"秧田式"课堂座位排列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当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推进,解放学生、培育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已逐渐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座位排列过程中相应地做出改变。小组式座位排列是新课改实施中的一种新的座位排列方式,从空间特性上看,此种方式方便生生、师生之间近距离地接触、交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场所。我国课堂的空间布局长期以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模式为主,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重建课堂生活,需要调整课堂的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提出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秧田型课堂座位模式便主导着各级学校的课堂座位安排,成为教育制度的一个十分稳定的特点。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新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座位模式是一个具有广泛教育学意义的环境因素,并由此开始了对课堂座位模式的调查和研究。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教学环境研究的兴起,国外许多研究考察了秧田型、马蹄型、圆型、V型、长方型等座位编排方式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发现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成绩、社会交往、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整个…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场所。我国课堂的空间布局长期以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模式为主,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重建课堂生活,需要调整课堂的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一、对传统座位模式的批判与微调传统的座位模式是一排排课桌整齐排列,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一致面向教师和黑板,形状犹如农村的秧田,通俗的称之为“秧田式”。自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至今,这种座位模式已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十分稳定的空间布局。然而,这种空间布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对传统课堂空…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的结尾对一节音乐课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在小班教学中,由于班里人数少,座位排列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排列成各种不同形式。课堂内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于是在每节音乐课的最后五分钟里,我安排让学生表演自己最拿手的节目。独唱、对唱、小组唱、舞蹈、小品、竖笛独奏都行。  相似文献   

6.
"自助餐式"合作学习方式,即在练习课与复习课的课堂最后5至8分钟内,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同学解决一些在课堂中还没听懂的问题,从而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这种"自助餐式"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自由活跃的学习空间,弥补了传统合作学习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创造了宝贵的集体教学思想。他认为,在集体教学中,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情感交流以及整个教育活动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他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充分发挥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灵活、科学地编排学生座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传统的、单一的座位编排方式无法满足不同课程、不同课型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需要,难以实现课堂人文化、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学习方式走向探究性、合作性的课改目标。  相似文献   

8.
唐燕华  钟文 《小学生》2010,(3):31-32
由于社会心理学领域存在“邻里效应”的现象,小学生课堂座位的编调在学生心目中往往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座位编调心理效应,即小学课堂座位的编调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个性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影响小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和频率。为了取得座位编调的良好心理效应,我在编排座位时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品德、性别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合理搭配,并加以动态的定向组合,科学的编调课堂座位。  相似文献   

9.
从改变课堂传统座位排序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一所小学搞《课程类型与课堂座位排序关系的实验研究》,发现改变课堂传统座位排序,课堂教学发生了有趣的一系列的变化,可用以下4个方面概括:……  相似文献   

10.
赵韧 《教师》2009,(22)
本文通过对传统外语教学中座位排列的弊端的分析,引出了小组式教室座位安排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的实施过程的描述,并分析了这种座位安排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效,低付出、高获得,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现在各个学校比较常用的高效课堂模式是"小组合作讨论",从座位的组合到学生登台讲解,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对传统式教学的一种冲击和改变。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不能讲太多也不敢讲太多,一般不超过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其余时间都是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课堂座位的安排意蕴着空间的分配与重构,其背后蕴含着社会空间,它杂糅着社会权力、人际关系等因素,其形式是社会关系的浓缩。课堂座位安排旨在协助教师实施教学之目的,而目前课堂空间中存在着座位模式单一、长期固定不变、设立特殊专座等座位安排问题却不利于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堂座位安排的完善策略:恰当选用各种座位安排模式,适时调整座位和定期轮换座位,剔除病理状态的特殊专座安排。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传统的座位排列有碍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影响了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我区教育局率先在小学推行取消传统座位排列的改革举措,不少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刻意创新,进行了多种座位排列的教学试验,摸索出了马蹄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成才之路》2014,(24):56-56
正自小学数学课改实施以来,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教师一直努力将教学重心从"教"转变到"学"上来。将传统的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法,变为多变的、让学生实际参与进来的、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是效果最显著、实施最容易的方式之一。一、科学分组,做好基础工作一般情况下,数学课堂上的分组是以座位为划分依据,前后座位的4人~6人为一组,座位的编排多是以身高为标准、男女  相似文献   

15.
三、课堂状态的失位倾向【倾向1】廉价鼓励代替了激励评价,简单随意教条。一堂公开课上,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记完生字后,让他们在教科书的生字田字格中描写生字。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开始低头认真写字。教师来回走动于座位之间,  相似文献   

16.
课堂管理是对课堂诸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合适的方式和策略,以师生互动为中介,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在ESP课堂,有效课堂管理行为应该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等,具体包括有效运用小组活动、促进课堂互动、合理编排座位与教师指令以及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座位编排与口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芹 《职教论坛》2002,(14):35-35
在我国学校的班级里,学生座位的传统编制是一排排桌椅整齐划一,全体学生面向黑板和讲台。研究发现,这种座位安排的优势是,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态度更认真,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但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宣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唯一交往对象和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思维和学习容易处于抑制状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强调教学过程不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体验找出答案的乐趣的美国中小学教育,采取多种…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环节,座位作为课堂中的一项构成要素对学生听课、教师授课有重要而独特的影响,大学课堂座位选择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呈现多样化,了解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对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将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座位作为课堂的主要构成要素,对学生听课和教师授课具有重要影响,大学课堂座位不固定,学生可自主选择座位。因此,通过对学生座位选择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重点对综合评价排名前100和后100教师课堂上学生座位的选择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座位选择与教师综合评价间的关系,研究教师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对学生座位选择的影响,鼓励学生选择有利的课堂座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仅仅只站在讲台上不断地利用板书和口述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而学生只是坐在座位上眼巴巴地看着教师,看起来是在听课,其实许多学生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到教师枯燥的讲解中,就算是认真听讲了的学生,由于缺少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仅仅只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