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隆回一中举行千禧年环保征文,参赛学生3000余人,王希同学的《辰河,何日恢复你的美丽》一文一举夺魁。3月7日发表在《语文周报》上。该文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经历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成文后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第一稿〕  相似文献   

2.
[导语]“没啥可写”是中学生写作中的普遍感受,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美好情感,虽然内心感慨万千,却无法用文字将这种感受传达出来,总认为肚里墨水太少,词语太少。果真如此吗?[初稿]丰收的田野初二(6)班黄锦容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有一个通病:观点 论据,即摆出论据之后没有展开议论。下面的一篇习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科学需要敢于探索的勇士(初稿)湖北省黄石实验高中三(6)班李杰《新民晚报》载:台湾中山大学著名寄生虫专家赵大卫,为研究绦虫及对抗该寄生虫的有效药剂,竟生吞虫卵,在自己的腹腔内培育出两条分别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经常在外面吃早点,学生也不例外。在红旗二校的校门口的食品摊点,每天都有不少同学到那里吃早点。吃完了,塑料饭盒、包装袋,扔得遍地皆是。同学们似乎都习以为  相似文献   

5.
6.
英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中学生写人记事怎样才能“完美地表现”思想感情呢?其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准确而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描写。怎样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描写呢?应该学会“稀释”有关概括性语句。“稀释”本是化学用语,这里是指中学生在写作文或修改作文的时候,将某些概括性语句或内容,在忠实其基本意思的基础上,转化为具体而细致的语句,进而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先看下面一篇中等作文:  相似文献   

7.
仲蕾 《考试周刊》2013,(38):55-56
<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听到学生这样感慨:"写作能力是最难提高的,每次考试作文写好写坏分数差不了多少。"不时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作文作业最难批改,每次花很大的力气写评语,可学生拿到作文看一眼就放到旁边,总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师生都很头疼作文的原因,其实是没有把习作者也就是学生自己放到写作主体的位置上。因此,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修改,而老师批改后的作文又成了被宣判死刑的囚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学生每次习作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越写越没信心,而老师越批越没希望,久而久之,写作便成了恶性循环,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8.
张轶 《中文自修》2004,(12):14-14
一个被叫做“它”的孩子。在母亲非人性的虐待下倔强地活下来;在过多呵护下,慢慢成熟被“杀死”的我们。这两者是不是能作类比?但后者在深省中痛感生命也曾同样地“受虐”。这是一代孩子们共同的心声:“仍未停滞——我还在成长。还在重生……”习作者以凝重的笔触,写出了对身处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感觉与思考,其见地振聋发聩又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9.
邹林 《学语文》2004,(11):28-2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在《宝玉挨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忧”,更是堪称一绝。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去探伤的是薛宝钗。她手里托着药丸。进门就对宝玉的丫鬟交代了药丸的用法。单从这点看,宝钗的细心周到、体贴入微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11.
小孩看戏,最怕的是戏中的人物坐下来唱——其实又何止是小孩呢?你咿哩哇啦的老是坐在那儿,能不令人感到单调、乏味?写人的作文同样如此——“人物”不动,单凭你说如何如何伟大、可人,是怎么也感动不了读者的。唯有让人物“火”起来,自己走到前台说拉弹唱,用自己的真实形象去感染读者,才能激起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12.
七月的天,热极了,我的嗓子都快冒烟了。我跑到马路边的树阴下,掏出兜里仅有的20元钱买了两支巧克力雪糕,顺便将找回的钱往兜里一塞。可是,当我再拿剩下的钱去买东西时售货员死活也不肯要,说其中两张5元的钱都是假的。尽管我给他解释了半天,说是卖雪糕的老太太找给我的,她是不会骗人的。可他却说,这个年头谁都会骗人的。没办  相似文献   

13.
14.
平凡与伟大就像中国哲学中的“人世”和“出世”一样是一个恒久弥新的话题。这个话题的一般性结论大同小异,它的价值常常表现在谈论话题的过程,或说认识过程之中。这篇习作的优点,第一是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建立一种平常意识,克服了学生作浮躁骄夸的时弊;第二,能够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从书本和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放在特定的背景中进行具体的分析,使论述平实而有说服力,克服了同类作观点加材料的痼疾。  相似文献   

15.
西哲有语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要发笑。我倒想说,上帝一发问,人类就变得热闹,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实,无论上帝笑不笑,人类总是要思考的,韩愈说过“欲人之无惑也  相似文献   

16.
《踏青的风日》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精炼的笔墨,豪迈的激情,抒写了自己早春风日踏青的独特感受,洋溢着浓厚的诗意和深刻的生活哲理,读之使人如饮甘露,如品香茗。  相似文献   

17.
18.
山水之美与人的情愫是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人们陶醉于山水之中怡情养性。这正是自然美的存在价值。《山水情愫》恰好紧扣着这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和自然美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把一次游山玩水的情趣写碍真切、具体,颇能给人以乐趣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张琪 《阅读与鉴赏》2006,(7):110-111
芦花纷纷扬扬,秋色渐渐浓重,芦苇摇曳成一片苍茫的霜白,滕王阁独倚着那一方宁静的江畔,散发着古老的沧桑气息和诗意忧伤味道。历史斑驳了阁子的华丽,岁月侵蚀了朱红的雕栏,而滕王阁依旧久久地被世人铭记,流泪的滕王阁啊.叙说着诗人的愁绪,楼阁的老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