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活得轰轰烈烈的一个女人。俗语说:“女人无故乡”。板儿娘的故乡便是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她几乎把全部的母性和精力都倾泄在他们身上了。五个男人簇拥着她走在街上,骄傲得她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放光。据我所知,板儿娘没上过学,好像总共认识的字不到一百个。认识人民币、各种票证以及常用的商品牌价,别的,她说“用不着”,“记住了也是给自个儿心里头添乱。”白天在街道工厂里糊纸盒,晚上回家就是对付她丈夫和四个孩子。这就是她的一切,而且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任务。她一点也没觉得劳累和委屈,也不懂得思索存在、检视人生这一套。更不知道退让…  相似文献   

3.
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在《我只是想送个盒饭》中被演绎得凄婉哀怨、荡气回肠。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母亲的形象也由黯淡无光到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4.
5.
《阅读与鉴赏》2006,(7):58-58
一部作品是否具有价值,归根结底在于它是否塑造了真实的、富有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个形象是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内容。作为微型小说,《1935年的羊》算是比较长了,但它又不会给人偏长之类的感觉,我想这是因为作者以敏锐的感悟,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成功地塑造了曹老师和老旺这两个人物形象。作品感动我们的正是人物那丰富而崇高的心灵世界。老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6.
如果高三必须要定义为一种颜色,那么入选的必然是黑色。以前的“黑色七月”也好,现在的“恐怖六月”也罢,必须要承认,高三,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之下的一段晦暗的青春岁月。既然如此:诅咒高三的黑色生活,仇视这黑色生活之下的功利的黑色目标,倾泻被这功利的黑色目标所囚禁着的黑色心情就应该是我们提倡的“我手写我心”的必然内容吧?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6,(7):66-67
《好草都死了》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微型小说,这是一篇写“权钱交易”的故事。文章围绕着叫“瑞雪兆春”的兰草,写了处长三次要兰草的故事。处长所要的兰草也并非自己享用,而是用来卖给别人的。这之间的交易如同是一个“生物链”。处长有权却要钱,富户有钱却想要兰草,儿子无权也无钱,父亲却有让人垂涎的兰草。于是,交易就由此产生了。处长利用手中的权,要儿子去家中要兰草,  相似文献   

8.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讲究“尺幅之地,陈兵百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有限的文字表现空间进行拓展,通过具有折射力的选材、精细的结构安排,形成精妙的蓄势,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进而在结尾处突然反转,使读者恍然大司,或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9.
10.
饶有兴味地读完《细节决定成败》这则小说,“误解”一词蓦然跳出,小说的作者可谓是匠心独运,构筑出了文中的重重“误解”!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6,(7):74-74
盲女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无法用眼睛观看这多彩的世界,于是,她选择用心灵来编织并感受世界的多彩。  相似文献   

12.
“有变化的带道具的单一事件,才是微型小说选材的艺术规范”,在情节中巧妙、成功地设计一个小道具,不但会增添故事叙述的无限魅力,也会引导读者的阅读,使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峰回路转,渐入佳境。无疑,《意外》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基督山伯爵》写的足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以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为背景,在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方血不是太高。小说的主人公只足一个仪仪局限于个人恩怨的纯粹的报恩和复仇者,他除了复仇还是复仇,对社会完全“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对社会历史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喜恶显得漠不关心,在完成自己的复仇“事业”之后就匆匆消失了。因而,作者所宣扬和崇尚的价值观和英雄观并不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大宅门》是好戏,借论其好处,谈赏戏、评戏、写戏的理念、情趣、分三个问题:一、出新与出奇;二、具有传奇性、独特性、复杂性、丰富性的鲜活人物;三、有意味的冲突、富创意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的标题出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一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福克纳以一个家庭的“喧哗与骚动”向人们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精神面貌。福克纳运用现代派手法表现了这一主题:首先,福克纳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而这又不同于乔伊斯等人“流水帐”似的“意识流”。他先用“意识流”手法勾勒出一个梦幻般的、模糊不清的情节,最后采用传统的第三人称写法,真实“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使朦胧的故事全貌逐渐显现出来,变得明朗而清晰。其次,福克纳注意运用“时序颠倒”的手法。他摔碎了时序的“框子”,从而轻松自如运用那种“.出众的艺术”来描绘那个年迈而“生死的世界”,借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华 《现代语文》2004,(6):45-45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境内)聚会,行修禊事,流觞赋诗,结成一集,题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写一序言,即《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2006,(7):55-55
小说名为《一枚硬币》,其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与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鉴赏》2006,(7):76-77
《人与猴》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式小说。读第一遍时也许只觉得挺好笑,可几乎就在同时.脸上的笑便被深深的思考取代了,随后便急切地再读一遍,恨不得将眼前这些字句挨个儿把玩琢磨,直到有所领悟才长舒一口气。文中的“人”以为自己聪明,以为“猴”是供己取乐的;而“猴”照样以为自己聪明,以为“人”上当了。的确,若完全站在各自的角度观察、思考,他们都应当自豪——“人”之所以抛花生,目的是看“猴”如何以嘴接以爪剥食;“猴”上蹿下跳,意在赚取花生吃,得到了,便以为赚了,耍了可怜的“人”。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2006,(7):29-29
《家园如梦》是一首缠绵婉约的心灵之歌,是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园的依恋和灵魂深处对爱与亲情的思念和呐喊,  相似文献   

20.
小的时候,我是个十分沉默寡言的少年。父母很担心,把我领到一个相识的精神科医生家里。医生的家位于看得见大海的高坡地段。刚在阳光朗朗的客厅沙发上坐下,一位举止不俗的中年妇女便端来冰镇橘汁和两个油炸饼。我小心地——以免砂糖粒落在膝部——吃了——半个油饼,喝光了橘汁。“再喝点?医生问。我摇摇头。”房间里只剩我们两人面面相觑。莫扎特的肖像画从正面墙壁上如同胆怯的猫似的瞪着我,仿佛在怨恨我什么。“很早以前,有个地方有一只非抓了一块甜饼)可要是你什么都不。常逗人喜爱的山羊。”说,那就没有甜饼(生故意使坏似医精彩的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