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完《日月潭》这一课 ,学习委员问我 :“老师 ,这篇课文少写了一段。”“怎么会 ?”我吃了一惊。“你看 ,课文中只写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却没有写傍晚的景色。”学习委员指着课本对我说。“就是少写了一段。”同学们也附和着。我仔细看了一遍课文 ,作者在描写日月潭晴天的景色时有明显的时间顺序 ,为什么没有写傍晚呢 ?这个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吧 !第二天清晨 ,我带着学生早早地登上一座大沙丘 ,让学生观察大漠深处清晨的景色。有的同学观察到启明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壁虎早早醒了 ,在草丛里来回跑着。接着 ,东…  相似文献   

2.
检查预习,了解内容   师:通过预习《第一场雪》,你知道了什么 ?  生:我知道这是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师:还知道什么 ?  生:我知道“瑞雪兆丰年”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生:我看出作者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写这篇文章的。   师:具体说说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  生: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写的。   师: (板书: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还知道什么 ?  生:雪后景色非常美丽。 (板书:雪美 )  生:我觉得这场雪下得很大。 (板书:雪大 )  生:我觉得作者很喜欢第一场雪。   生:我知道…  相似文献   

3.
《儿童音乐》2008,(2):82-82
歌曲《秋天的景色》指导老师:董燕科词曲:邓海燕邓海燕女11岁我很喜欢秋天,尤其是傍晚的景色,五彩缤纷的云彩,可爱的小动物,都让我喜爱不已。一天傍晚,在我家门  相似文献   

4.
夏怀玉同志在《湖南教育》1993年第3期《这是一个比喻句吗?》一文中认为“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我觉得还有商榷的必要,理由如下:一、我同意夏怀玉同志的第二点理由,这句话确实是一个省略句。在“赶集”的后面省略了“的人”二  相似文献   

5.
《海上日出》、《鸬鹚》这两篇看图学文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优美散文。前篇写早晨看日出的景色,偏重于描写动态;后篇写傍晚小湖的平静景色,偏重于描写静态。两文都写得活泼有趣,写景抒情,纪实议论,浑然一体,引人喜爱。《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这是他在1927年1月从上海乘“昂热号”邮船  相似文献   

6.
一是“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郑板桥曾说“:做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每次作文命题,我总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收集这些闪烁的智慧之光,再稍加修饰琢磨,确立几个可供选择的文题。从孩子心灵出发的文题,成人有些无法理解,但学生觉得这是自己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我的作文教学中就有学生自拟的闪光文题,比如写四季景色的《聆听季节的精灵》;写马蜂入侵课堂事件的《“蜂”波》;写人物的《吾家有弟初长成《》小山村·教师·我》;写意象小诗的《叶儿青青《》一个人的精彩》等。二是“抓住时机趁热写作文”。抓住…  相似文献   

7.
“日出”美丽,“夕阳”同样如诗、如画。《夕照》一课,作者采用多种描写的手法,衬托出“夕照”美丽迷人的景色。一、观察有序,色彩分明。作者仔细观察夕阳,文章按照“黄昏时分——天空的黑色渐渐漫过来——夕阳完全消失”的时间顺序写夕阳的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8.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通过写海滨和小城的景色美,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四个特点: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按先总、后分,再总述写。“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这一句,先总说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然后紧扣“海滨”与“小城”来分别描述,最后总述:“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文章同时还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叙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层次清楚,  相似文献   

9.
不少同学认为:“课堂里的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写不出习作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我最近看到一篇习作《不起眼的小事》,写的就是课堂上老师提问“我”背古诗,“我”不会背的事,我觉得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从这篇习作,使我想到,写小事也要用点脑子,下点功夫,要做到:一、设法把事“放大”。课堂小事,经历的时间短,事情经过简单,如果平铺直叙地写下来,可能够不上一篇习作。这就要把小事与“六要素”联系起来,把小事“放大”,把事情的原因(早读课时没有认真准备功课的情节和心理等),较详细地写了出来: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早读课,同学们都…  相似文献   

10.
杨锡敏同志在《能把“晚”译作“傍晚”吗》一文中,认为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叶晚”一句中的“晚”应译作“晚秋”。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杜牧的《山行》诗写的固然是晚秋时的景色。晚秋霜降时节,枫叶经霜变红,方能出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把“停车坐爱枫  相似文献   

11.
《鸬鹚》(五年制小语第七册)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思路十分清晰,按照“静→动→静”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傍晚时分江南农村的湖面景色。教学本文,可按以下程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春雨”为主题的文章很多,每当看到别人写出的文章,学生们总觉得写得好,但是到底好在哪里、怎么才能写得好,却不一定能说得清,不少学生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写好“春雨”作文。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春雨”习作的实践,我觉得,要解决上述问题,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线索怎样找?     
职高《语文》第一册(国家教委推荐教材,人教社1991年9月版)第三课《我的母亲》的“自读提示”、“单元小结”、“练习”等里,关于该文的记叙线索“多元化”提法欠妥。摘要如下: “本文按照时间为顺序”(见28页第二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文中六次提到,可说是贯穿全文。”(见28页第七行);“《我的母亲》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见54页倒第七行);“自读《我的母亲》全文之后,理出本文记叙时间顺序,找出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见55页第四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第41页:“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先抑后扬如《可爱的草塘》,开头写“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可见我并不喜欢这个地方,这是“抑”。当“我”被小丽带到大而美的草塘,便被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所陶醉,以至于抓鱼“贪心不足”.想洗洗脸而又不忍心弄坏“这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是“扬”。  相似文献   

15.
一、引向生活,感受春雨特点《春雨》教学时,正是春回大地、春雨飘洒、万象更新的时节,这为课文内容的活化和理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可把学生引向生活,以初步感受春雨特点。1.观察春雨。课前,可捕捉时机,感受春雨。要他们听一听雨声怎么响,像什么;看一看雨丝怎么样,像什么;春雨后,桃树、杨柳、麦苗、小草、青蛙有什么变化?春雨中,农民伯伯在干些什么?2.回忆生活,新课开始,以下列问题引导回忆观察所得,再现自然画面: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写什么?你觉得春雨有趣吗?雨丝怎么样?雨声怎么样?春雨给大地上的事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进而让学生口头填充,以整体把握春雨的特点:春姑娘来了,春雨____地下,____ 地响,桃树开出了____花,柳树长出了____芽,庄稼换上了____装,青蛙唱起了____,人们开始了春忙。二、自学感知,整体把握内容让学生借助拼音,根据作业自学课文,以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春雨的特点。1.读通课文,让学生根据下列要求,小声练读课文:①读准字音;②看一看课文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后即检查标句情况,并依次抽查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朗读情况,以促使学生能把课文读通。2.理出顺序。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顺序:①课文哪些句子是写春雨的,用“——”画出来,想一想:春雨怎么样?②哪些句子写雨中的物,用”~~”,画出来,想一想:这些物怎么样?与春雨有关吗?③哪些句子是写雨中的人,用“==”画出来,想一想:雨中的人在干什么?与春雨有关吗?自学后,简单检查自学情况,让学生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春雨在下→唤醒万物→催人绿化(或者:雨→物→人),初步了解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特点:雨景美、万物醒、小孩忙。三、活化内容,理解春雨特点为使诗歌所描述的“春雨图”活现,再现画面,创  相似文献   

16.
郭瑞炜 《家教世界》2013,(17):51-53
生: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内容具体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呢?生:我觉得把文章写具体的办法很多。师:可以按一定顺序描述清楚。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如《高大的皂荚树》)、地点变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事情发展(如《中国石》)、不同类别(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总述与分述(如  相似文献   

17.
贵刊1997年11期上有李杰然老师的一篇课评《简单变序 得不偿失》.李文明白晓畅,从三方面分析了“有位教师”变序教学《学画》的失当.笔者固然无从知道那位教师具体是怎么教学《学画》的,但捧读该文,觉得也不能以李老师的理由否定上课教师的努力.理由有三:1、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否就规定了教者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18.
隔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学生们“游历”在《林海》中。琅琅的读书声从耳边响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当思绪还在内蒙古兴安岭上遐想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打破了美丽的景致。生:老师,我看作者虽为大作家,但这里却用错了一个词呢。画家总是“画画”,怎么会是“写画”呢?语毕,满堂哗,前前后后的小脑袋凑拢来,声音在耳边此起彼伏。生:我觉得用上“写”,说明绿颜色变化很快,如果不用“写”,而是“画”…  相似文献   

19.
写景五法     
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应遵循“写风写雨、笔无虚设”的原则,达到借景生情目的。千万不可将景物成为摆设,形成“败笔”。为此,介绍五种常见写景方法:整体分层法先抓景物特点总写,再分层次紧扣特点分别描写。如《三峡》先总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再从春、夏、秋、冬四季写三峡沿途景色。整体分层写景,要求选好观察点,按空间顺序依次写来,如同放电影。移步换形法有如乘舟前行,时过“景”迁,每移动一次就变换一次景色,如此平面相积,可使人对景物产生立体感。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写天热得发狂时,“街上的…  相似文献   

20.
练习三课题说一段话描写某一种景色。指导要点 1、做这次练习时,学生已读过了《老山界》、《“红军鞋”》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它们之中都有着景色描写的部分。鲁迅写百草园是有所侧重地描摹出植物、鸟、昆虫等的形态、动作、声音、颜色等,把百草园写得生意盎然。《“红军鞋”》写雪山景色,注意从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山脚、山腰和山的高处的不同景色,逼真生动,使人感到如临其境。《老山界》写夜半的星空和周围的山,抓住自己身处高山山谷这个地理位置的特征。说话练习前,引导学生复习这些内容,启发他们在口头描述某一景色时,也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