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分析现代社会特征的基础上,确立“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健康体育”三大主题,从“生活方式的理解、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与成人病、现代社会与健康管理、创造健康、有规律的开展健康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家庭健康体育活动和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八个方面,对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尚书》与《诗经》文体分类的生成过程为例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一种生成方式 ,即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原初形态无疑是以不同的“言说”方式作为分类标准的 ;当一种“言说”方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确认为某一“类名”以后 ,与这种“言说”方式相对应的文辞方式就形成具有特定文体形态特征的文本方式 ;于是人们将文本方式相类似的篇章类聚到共同的“类名”之中 ,“以类相从”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文体 ,从而形成一定的文体序列。经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 ,文体分类的社会性特征深深地蕴藏于文体的文本方式之中 ,并由文体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其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3.
体育、健康、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正不断走向深入.本文在探讨体育与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倡导与培养“体育生活方式”,并认为科学的体育运动计划是实现“体育生活方式”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空间生产方式与乡村社会基础的契合性决定空间更新的实际成效。前者更关注生产空间的交换价值,主张将乡村空间资源尽可能景观化,使之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消费品,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后者更强调生产空间的使用价值,注重贴合在地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和村庄的长远发展利益。进一步进行“过程性”“关系性”和“情境性”分析,发现由政府和企业主导的前者,其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很难达到预期成效;由政府、社会组织、在地生活者以及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后者更契合乡村社会基础,并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新社会空间。如将“制造景观”理解为“外源式”空间生产,而“创造生活”则属于“内生型”空间生产,其能自内激活乡村的生命力,在实现乡村空间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而形成新的生活、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我能行》教学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我能行”话题设计的。教材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胆怯的事情为话题,从小学生当众表演的生活体验深入展开,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并在遇到问题时,能与他人合作,想办法解决问题,树立勇气与信心,探寻自己走出胆怯的方法,体验“我能行”的快乐。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胆怯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体验,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胆怯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防御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却没有得到关注与引导。一方面,由于儿  相似文献   

6.
所谓“生活德育”,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学生在家庭、社区、学校的生活为内容,以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性认同为基本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品德认知基础上,通过活动和交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开放的个体生活实践中伴随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强调生活德育应是回归生活,又高于具体的生活的德育,是超越纯粹“说教”德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8.
构建绿色生活方式,首先要明确绿色生活方式的逻辑进路.从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核心原则、价值旨归三重维度出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逻辑进路进行论析.首先,确定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低碳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其次,分析绿色生活方式的核心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引领文明风尚、做到知行统一、服务生态建设;最后,提出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决定人们的生命质量.因此,关注现代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会对未来科技工作者的寿命和生存质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皖北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状况.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有较大影响,不同体质学生生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可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大学生健康促进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为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善”的生存方式,是人们生存的最高价值维度,所以“追善”便成了旅游者和导游的共同梦想。而生存并非“善”的生存方式,是拉萨导游生存的事实维度。拉萨四类导游如何选择“道德与生存”所揭示的生存方式是由四类导游的现实处境和素养决定的。从而影响了旅游者的利益,导致了旅游者与导游在观念上存在着主体间的博弈。因此,为了旅游者的利益,为了发展好拉萨旅游业,提高导游素质、健全导游薪酬体系和导游生活保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语境下探讨生活方式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生活方式教育使教育走进了生活,引导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学会了生活,成就了生活的美善之镜。加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教育对延续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对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活方式教育应当从构筑生活理念、引导生活活动、塑造生活主体的角度来彰显其对大学生的成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Prentice,W.E.于1990建立的健康生活方式自评量表(来自Fitness and Wellnessfor Life),对江苏省10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查。选取该量表中的“运动锻炼”指标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比较“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大学生其他生活方式要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大学生在“吸烟”、“遵医嘱服药”、“每日食物多样性”、“学习的积极性”、“寻求感情释放和帮助”、“参加集体活动”等生活方式要素方面均存在差异,说明锻炼与否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都发生了改变,体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也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涉及到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三方面。本文通过对系统构建小康社会我国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让人们由以前自发的体育生活状态过渡到小康社会的高目标、有序性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13个相关维度分析后发现:①相关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保障状况比较好,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与5年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②在生存方式指标“个人收入”和生活方式指标“吸烟、饮酒、饮食和睡眠质量”等方面对健康的影响分析中,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③在生存方式指标“生活环境污染情况”“参加生产劳动时间”“不同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指标“受教育程度”“婚姻和家庭状况”“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等对健康的影响分析中,均发现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些因素与该人群的健康有很大的相关性。建议:①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居民形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正确健康观念。②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软硬件设施和系统的建立,形成科学、合理的健身系统网络。③加大对地方环境污染的整治工作,努力做到将污染危害程度降到最低。④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保健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编辑概念的复合构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精神生产方式的“编辑”和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编辑”是普通编辑概念的二元内核。作为元概念和上位概念的“编辑”的二元构成中,精神生产的量和二元的量比蕴涵着一个既定的公设。据此,编辑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编辑劳动与创造的潜隐性和特殊性就基本可以认为是一种精神生产量的变化与运动。编辑是精神生产方式与社会劳动分工复合形态的活动。其中精神生产的量的变化决定着其作为特殊运动形式的存在形态。作为应用科学的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因目的而确定的,其侧重点与首要问题是研究在编辑活动中如何提高其精神生产含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民的生活质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心理、社会、生理健康程度.SF - 36量表在测量都市老年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具有较高的整体信度和效度.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每次锻炼时间.通过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地预测都市老年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种价值关涉的活动,教学价值观影响、制约甚至规定着人们对教学的认知行为,从而决定着现实教学的实践方式。传统教学是“惟知识教学”,强调客观真理性知识对于人的价值,教学就是由老师扮演传授者的角色,尽可能多地将知识灌输蛤学生,学生就是完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成为被教师所主宰和控制的、被动单一的活动。新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自由意志、独立人格,有着丰富精神世界,有着探索、创造需要的生命主体所进行学习活动的应有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学生外在行为取向的变化,更深层昭示了学生在“教学世界”中存在及发展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撼动传统教学的旧有根基,催生传统教学在价值观方面的彻底重构。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生产生活活动是文化产生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活动,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活动就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因此,青海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之基.水既是载舟之基,亦是覆舟之因,因此,自然生态环境既是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石,也是其被破坏的原因.通过梳理青海民族与其文化及青海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来探讨自然生态环境对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战略、生活方式理论进行梳理,以社会学及行为学的理论视角,探讨全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成路径,旨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认为,建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达成“中心诉求”、契合“两个着力点”及助推“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议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社会体育培训机制,建立体育活动参与激励机制和营造体育健康消费环境,来构建体育健康服务机制,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有效形成;通过协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群众体育法治体系和树立体育健康生活典型,来营造体育健康文化环境,促使群众体育价值观念内化;通过场地设施资源、体育培训指导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来满足群众体育的多元诉求。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究竟指什么?它是否就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在马克思的笔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词。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它先后出现过几十次。由于使用的场合不同,含义往往不一样。把德文版与法文版对照起来看,它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含义: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主义生产。例如在德文版第18页上,马克思说:“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在法英两国通过历史斗争而明显地暴露出来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