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招生工作是为党选人、为国选才,招生育人有其政治、理论和现实逻辑.高职院校为什么要招生育人,招生育人是高职招生工作的教育本质回归;招生育人育什么,政治逻辑上育人以正、清、严,理论逻辑上育人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现实逻辑上育人以德、能、文;招生育人怎么育,从三重逻辑关系分析可以推理出三种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统一的、规范的育人模式,而应构建“三育合一”的教学育人模式,即在教学中将育德、育人、育智三者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倡导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一代新人。本文要阐述的“三育合一”教学法育人模式,是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实践与改革思想提出来的,而且经过初步论证认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多元式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3.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喜悦与忧虑同伴、机遇与挑战同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学习中央文件会议精神,深感要破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难题需要谋划大德育的建设框架、营造大德育的环境条件、建立大德育的长效机制、构建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是:明确一个育人目标、把握二个育人基点、树立三个育人观念、落实四个育人环节、统筹五个育人关系、加强六个育人建设。  相似文献   

4.
“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不再是一种经济行为和政治任务,而是一场以“精准”为导向的育德、育智、育志行动。探索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对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后扶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需要健全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建立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多维育人效果评估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感恩观念,强化联动机制,建构起家、校、企协同促成长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逻辑。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统一的、规范的育人模式,而应该构建“三育合一”的教学育人模式,即在教学中将育德、育心、育智三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倡导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统帅育人工作刘汉敏冯林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书只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根本。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这是高等学校教育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我校明确了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当前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时代要求,高校立足"三全育人"理念,出发点在"培养人",关键在"育",重点在"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提升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不愿做、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的种种情绪,将直接影响育人工作的质量。班主任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的精神劳动,"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班主任要注重"心理养生",不断缓解心理压力,以阳光的健康心态走在育人的大路上。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育人是顺应新时代要求对“怎样提高育人质量”的科学回答,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五育割裂各自为政、五育融合育人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在明确五育融合育人内涵要义和新时代高职院校五育素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五育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五个对接、一二课堂互补校内校外结合的原则,科学构建必修与选修并存、一二课堂一体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建立多元多形式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第二张成绩单、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等措施,全面保障高职五育融合育人实践的具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一切为了育人我们学校的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条,就是“办学为了育人”。我们一定要从人的实际出发,要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考虑教育教学上的一切措施。也就是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环绕“育人”这个中心来考虑。办学为了育人,育怎样的人?我们认为要育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内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探索“知遇相伴·五育护航”的育心润德心理育人模式,创建“知遇心港”心理服务品牌,广泛提升“阳光铺洒”育心传播效应,旨在解决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困境,创新心理育人工作路径,增强立德树人润德实效。  相似文献   

12.
心理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家庭文化资本有待夯实、三全育人机制有待完善、网络舆论场域有待推进等现实挑战。高校在推动心理育人过程中要遵循育德与育心结合、大众化与分众化聚合、说理性与具身性融合的原则,通过升级心理育人资源库、数字化赋能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心理育人共同体等举措,全面推进心理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校教育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五育并举视域下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质量,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涵、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为高校落实五育并举及其融合理念,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工作要实现一体化建设,必须以“三全育人”为基本原则及实践标准,深入研究“三全育人”,明确其深层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能坚持并推动党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达成立德树人目标,还可使思政教育学科的理论框架得以完善,是极具现实与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基本内容,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价值指向包含任务指向、育材指向和办学指向;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应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创新全方位育人方法和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以提升高校“三全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林茂华 《考试周刊》2022,(41):158-162
开展“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戏剧创演主题活动是遵循幼儿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育人追求,也是顺应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戏剧创演主题活动与“五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过程三方面有共通之处。实践“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戏剧创演主题活动策略有三:确立对应“五育”的育人总体目标;实施兼容“五育融合”的主题开展路径;践行契合“五育融合”的创演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确定培养目标 ,“育师”先“育人” ,加强身心素质教育师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合格的生物学教师 ,除了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端正的教学态度外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育师”先“育人” ,就是在生物学教学中把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作为第一培养目标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科技意识等)以及对困难、挫折等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师诸多素质中 ,思想品德素质尤为重要。首先要会做人 ,然后才会生活、会学习、会工作、会育人 ,成为合格的教师。对学生“为师”教育与“为…  相似文献   

17.
德育观问题是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通过对近十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认为,新德育观的基本点或核心应当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民族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育人,遵循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原则育人,按照新的德育任务要求、内容规范、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特点育人。新德育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日大,即和大教育观相联系的大德育观,建立起多维、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纵横贯  相似文献   

18.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高校在实践中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需要组织建设、育人机制、队伍建设、创新载体等途径构建协调统筹的机制,创设大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9.
教育,重点在“育”字。育,就是育人。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育人;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这对育人尤为重要。在教研实践中,我体会到“观点”教育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教师要阐明教材本身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二是要教会学生思维领域中的一些辩证法;三是教师要懂得点教学领域中的辩证法。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下面就这三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在于育德与育心,德与心皆是内化的东西,育德与育心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入教育个体内心的深度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教育个体内心深处,达到育德育心的目的呢?共情,也称为同情、同理心、同理解。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究学生言行的成因和动机,引导教育学生自我探究自身言行的合理性,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