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文](第一段)帝子降兮北清①,目眇眇兮愁予②。兮秋风③,洞庭波兮木叶下④。白兮骋望⑤,与佳期兮夕张⑥。乌革兮中⑦,何为兮木上⑧?流有艺兮难有兰⑨,思公子兮未敢言⑩。荒忽兮远望,现流水兮潺。糜何食兮庭中(12),蚊何为兮水裔(13)?朝驰余马兮江阜(14),夕济兮西(15)。闻佳人兮召予(16),将腾驾兮偕逝(17)。[章句分析〕①“帝子降兮北清”〔章句」云:“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情,因为湘夫人。”按:章句先诠释词义,后用“言’字训信术语点明句子言外之意。在诠释词…  相似文献   

2.
《湘君》是《九歌》中的名篇。东汉王逸把它注释成祭祀湘水配偶神的歌辞,完全丧失原意,历代因之,影响极深。本文根据先秦文献一字一词一义考证法,将《九歌》原意破译出来了,它是楚国顷襄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黔中郡军民汇合力量一致抗秦的历史文献。《湘君》只是这篇历史文献中的一段抗秦事迹。  相似文献   

3.
王逸《楚辞章句》中保留了许多东汉的新词,它们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中初始书证较实际产生年代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楚辞》注本,同时也是传世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王逸《楚辞章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以助于我们对《楚辞》的解读及汉代训诂全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楚辞》学奠基之作,也是汉代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著作。在汉安帝朝约20年里,不论前期太后临朝,还是后期安帝亲政,政治闇乱,佞幸当道。但政坛多骨鲠之士,兴起了苦口诤谏,甚至直言讥刺的峻烈士风。朝廷重视广开言路,鼓励直言极谏。王逸在这样的时代氛围里,身为校书郎,在校定典籍中发明思想。同样是依经论骚,他迥然不同于此前扬雄和班固的明哲保身,而对屈原的讽谏精神给予高度的推崇。任东观著作郎、校书郎的南阳刘氏宗室在编撰汉家礼仪时发挥《春秋繁露》“公子无去国之义”的思想,强调刘氏宗族护卫大汉江山社稷的责任,这影响了王逸首次阐发屈原“同姓无去国之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九歌》,是楚国沅湘之间流传远古的民间娱神乐歌。帝舜时代舞《九韶》时,就已用《九歌》来伴奏,足见《九歌》乐章的远古。 茅盾《神话研究》说:“神话既创造后,就依附着原始信仰的宗教仪式而保存下来,且时时有自然的修改和增饰。”的确如此,《湘夫人》附丽的是帝舜与二妃的神话,但祭歌描绘的“湘君”与“湘夫  相似文献   

7.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协调、富于变化的风格,也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情思。可以说王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注解所能达到的抒情功能,适应了《楚辞》的“题旨和情境”。从抒情特征看,《楚辞章句》与《楚辞》本文形成了和谐、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龙吟:《诗经》与《楚辞》,是我国文学史发端的观璧。过老师已选讲了《诗经》中的名篇,这一回,《楚辞》登台亮相了!看,那风华绝代的湘夫人已在湘水边遥遥地招手了——  相似文献   

9.
《九歌》本是古代原有的乐歌名,《离骚》、《天问》、《山海经》都曾提过: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离骚》)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日以媮乐。(《离骚》)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天问》) 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些诚然是神话、传说,并非信史;但也足以说明古说相传《九歌》是出自夏代,是从天上取来的,能“奏”的、“乐”人的乐曲。它是否出于夏代虽不一定,但远在屈原以前就有过《九歌》这一较古的乐曲,则是没有疑义的。  相似文献   

10.
《湘夫人》是写湘君得悉湘夫人来寻他的消息之后来到洞庭湖畔等待湘夫人而终于不遇的经过的。《湘夫人》一文有如下的艺术特色。一、寓情于景,亦悲亦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起首极力渲染深秋萧瑟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秋风与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为“愁”抹上了一层浓浓的色彩。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顿时如泉涌出。至此,一个不顾寒气侵骨、伫立远眺的人物形象活现在我们眼前。秋天的萧瑟悲凉,湘君的惆怅凄迷,构成了全诗特有的气氛。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深厚情感时,…  相似文献   

11.
王逸<楚辞章句>受阴阳五行说影响的一个方面是将四时、四方与阴阳五行相结合,认为国家的治理、个人的修养都要顺应阴阳五行的规律;另一方面是阴阳五行说以自然现象比附社会人事,为王逸阐释<楚辞>中的文学意象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有关楚辞研究的论文之一.对楚辞中屈原作品里出现的"忠"字,今传本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见的"忠"字,宋代洪兴祖<补注>本中所见的"忠"字,进行了搜罗分析,对<楚辞章句>中所见"忠"的观念的发展演变作了探讨,指出,对屈原的"忠",不同时代楚辞读者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反映了社会思潮、人物思想,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为楚辞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楚辞章句·天问>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王逸对<天问>的阐释很有特色:王逸重视现实政治对作者创作的感发作用,并由时代背景切入作品的内部研究,以追寻作者创作的动机和文本的本义;他认为作者创作作品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为了准确探寻作者的本意,王逸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读者自身的偏见,尽力客观地解释作品,而且也注意到了文本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楚辞·九歌》,是一组祭祀的乐歌,计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礼魂》等十一篇诗。为什么名为《九歌》,而实有诗十一篇呢?从王逸以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王逸在《楚辞章句》注释《礼魂》第一句诗时说:“言祠祀九神”,好像是说名为《九歌》,是因为祭祀的是九种神祇。但在《九辩序》中又说:  相似文献   

15.
伟大诗人屈原《九歌·河伯》这首诗清新宛丽,缠绵悱恻,在《九歌》中,别具一格,是研究屈原思想、创作方法的珍贵资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不足,诗意至今未能得到较为明确具体的解释。游国恩先生就曾痛切地感到,从来释《九歌·河伯》者“皆为模糊影响之谈》,绝无明瞭确切之解。” (《论九歌山川之神》)  相似文献   

16.
<正> 《九歌·国殇》是一首赞颂为国战死者的祭歌。歌分三章,共一十八句,抄录如下: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相似文献   

17.
<正> 林云铭、蒋骥、游国恩、姜亮夫、郭沫若、……等位先生都是《楚辞》专家,他们关于《楚辞》的著作,流传甚广;智者千虑容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故我才有如下的一些琐谈。一、谈谈“撰余辔”两句《九歌·少司命》篇太阳神在唱过“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后,所唱的“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两句,把太阳头天晚上没于西方,次日早上又能从东方出来的原因告诉我们了。而郭沫若先生却说:“从这节歌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属于文化史研究,研究对象是文人心目中的屈原形象,就是后代人寄托于屈原的伦理、情感、审美观念的总体。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注文,将注文当做注者的著作、注者思想的载体来读解。楚辞研究中往往批判注者的“牵强附会”,然而这些正是本文所珍视的研究对象。为考察漫长文化史上的变迁中的传承,而且是意识或形象这种难以测量的抽象对象,本研究尝试采取以汉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汉字”为切入点,用电子文献检索有关字群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代的字都是一字一词一义,没有多字一词。据此去审视王逸的《楚辞章句》,其注释错误达50%以上。现以《天问》第一段和《招魂》第一段作为范型,予以评析辨证。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代的文字都是一字一词一义,没有多字一词者。据此去审视王逸的《楚辞章句》,其注释错误达50%以上。现以《天问》第一段和《招魂》第一段作为范型,予以评析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