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使文化遗产能在当下社会中传承下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点,然而在传承人的认定过程中,当下的中报制因政府经济因素为主导、主观干预性强的特点很难对于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好的保护。因此,在保护传承人的过程中可以从濒危性、原生性、情境性这三个原则上进行认定,以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法律保护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性特征,传承人是这一特性的物质载体,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关代表性传承人的法律规定,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式步入依法保护阶段。然而对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应是全面、系统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承人的法律认定、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焦点之一,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相关问题也被广泛关注。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传承人的主位视角对当下羌族地区传承人面临的新困境进行反思,提出系列建议,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传承人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于2015年、2016年对湘黔桂地区侗族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田野调查,从传承人的概念和认定、权利和义务、传承方式与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为湘黔桂地区侗族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进入到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从人力资源的视角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塑造和培养,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适应产业转型对其提出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追求遗产的整体性、原真性和可持续的沿袭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文化因子。在安顺蜡染的开发保护中,只有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真正地做到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是对安顺蜡染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代表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步阶段性成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探索出多样化路径,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指出了新方向。根据2006年至2016年以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精选、梳理、提炼和总结,阐述优秀研究成果中观点与视角,并在综述过程中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空白的现象,以新的研究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拓展新的研究范围、对象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具有天然的血脉联系,相通的人文地理环境,这使得在同属燕赵文化的京津冀地区进行协同保护成为了可能。而这种协同保护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传承方式扭曲不畅,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之下,以京津冀地区为试点,探索一条京津冀三地协同保护的法制保障之路成为了一条可选之道。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播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文化部先后通过、批准及出台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约、法律及法规,使得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来开展。而传承人制度的建立,对保持文化多样性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文化部的政策还结合了中国现实,鼓励传承人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活动。这种"生产性保护"活动,可能使传承人的文化传承活动产生多种利益。这些政策的影响,对两种传承方式(内敛式静态传承与扩散式动态传承)有关系,也与我们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的是世代相传的创作和传承方式,其中继承和创造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个重要特点.在豫剧的保护和发展中,重视豫剧表演传承人尤其是其优秀传承人的明星作用,重视对豫剧优秀传承人的培养和宣传,是保护豫剧及发展豫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天土壤",群众较高的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养分",政府统筹规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牵引车",传承人积极响应与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出"枝头硕果"。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以民族节日为载体的活动性保护;以传统工艺为产业开发的生产性保护;以乡土教材进校园的教育传承性保护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刻予一个民族的印记,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多样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文化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缺乏规划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缺乏实施细则([1]),行政法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在规划立法、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完善行政法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此来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危机在于其与传统的断裂。挽救危机的关键是寻找并重建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注重保护,一方面更要强化传承,同时还要深化理论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传统遗产保护、传承人创作、科研机构提炼加工进而形成研究体系三条线同时进行,以达到保护传统,创新传承的目的。这样一来在恢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文化防线也得到巩固,避免创新取代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内部瓦解。  相似文献   

17.
兴国山歌是我国南方山歌的著名代表,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当今兴国山歌的生存状态已发生较大变化,处于濒危状态。在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人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承载体和传递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过对兴国山歌传承人现状的调查,剖析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和传承困境,折射出兴国山歌的发展现状,这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理性认识与科学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溪鼓乐传承工作室,是对本溪鼓乐项目的传承与保护的创新研究进行的创新训练项目.项目自进行以来,对本溪鼓乐传承人进行实时采访调研,将录音、影像、曲谱进行整理,并与传承人及保护单位展开了讨论.面对当下本溪鼓乐生存状态,传承人的困惑及发展前景,对本溪鼓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最具体、最直接的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彝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但是面临着流失、毁损的危险。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建立多层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进行保护,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侵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行为进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0.
贵州彝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但是面临着流失、毁损的危险.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建立多层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进行保护,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侵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行为进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