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个体权利的主张不断增强,对于个体人本身的尊重尤其是对于精神性权利的强调,使得以保护个人精神性追求为目标的隐私权演变成为一项新兴的基本人权,其理应受到宪法规范保护,且宪法对其的保护首先应该在规范层面得到落实。国外立法例有不同的宪法规范保护模式,可以为我国的隐私权宪法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我国相关的宪法条文,存在一定隐私权宪法保护的规范依据,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各国纷纷加强隐私保护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隐私权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注重维护人的尊严、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另外还要防止权利滥用,权衡好各法益之间的关系。隐私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以宪法为指导,以民法典为基础,各部门法也要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高科技条件下,网络隐私权引起广泛关注,各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不外两种:行业自律模式和法律保护模式。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疏漏,应明确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制定专门的隐私权法对其实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民法中的隐私权和宪法中的隐私权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社会和各国广泛承认与保护的基本权利.通过比较民法中的隐私权和宪法中的隐私权,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侵犯隐私权事件,如著名的陕西“黄碟”案、深圳“电子眼事件”等.这些事件无一不说明我国对保护隐私权存在不足.事实上,自美国宪法判例确认隐私权基本人权的地位以来,许多国家亦纷纷以宪法之根本法的地位确认隐私权.我国作为信息发展大国,面对新世纪、新挑战,应该积极准备,多方学习,不仅要学习国外保护个人信息的技术,而且要借鉴国外保护隐私权的法律与制度.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保护尚停留在民法领域,因此,积极研究隐私权的宪法层面的问题,为隐私权入宪做准备是必需而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7.
也谈隐私权     
阐述制定中的我国《民法典(草案)》设定隐私权的相关问题。隐私权作为人格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权利。隐私是人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尊重和保护隐私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使人们免受精神痛苦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宪法精神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时下,隐私权保护研究多侧重于将其作为保护个人利益的手段,而缺乏对隐私权本旨的追寻。因此,在救济路径上倾向于加大公权,但隐私权的宪法保护更需要的是控制而非加大公权。只有将权利本身的实现植根于对他人自由的同等尊重,才能实现隐私权保护的本旨。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与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已得到了我国宪法的间接保护.但是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立法目的和本质的固有矛盾,造成知情权与公共官员隐私权的冲突、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同时我国当前有关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方面基本法律的缺乏,导致现实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调节无标准可循,无法可依.协调和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应该确立权利协调一致、实际恶意等原则.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隐私权与知情权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2009年我国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将隐私权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至此隐私权可以同其他人格权利一样平起平坐.但纵观我国法律资源,明确以“权利”为词语将隐私权纳入法律的条文有且仅有一条,且实践中很难用一条法律条文解决众多复杂的隐私权侵权案件.因此要对隐私权的内容进行界定,对隐私权进行分层保护,将隐私权分为空间隐私权和信息隐私权,并着重对空间隐私权进行立法,以达到与其他人格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1.
论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利。然而,我国对于隐私权的基本概念仍存在争议,现行法律未对隐私权直接作出明确规定,隐私权还是一个发展形成中有待类型化的概念。章从隐私权的发展历史和世界各国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与新闻自由、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我国未来民法典确立其独立地位,加强对其保护力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随着社会进步与自身权益的觉醒而产生,并由最初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属性的权利。而个人资料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又逐渐成为新型的隐私权保护客体。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以个人资料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海量数据具有了新的价值,成为机构和个人攫取的目标,个人资料隐私权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借鉴他国经验,完善现有法律制度,规范机构和组织行为,是当前保护个人资料隐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价值的需要,是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的需要。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需要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权利救济请求权,将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健全有关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普通法律体系,全面落实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在宪法中增加对私人间普通法律未提供救济的公民基本权利纠纷的救济规定;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应有作用;在宪法中确立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的界限和原则,以此来减少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所存在的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建立起一个隐私权保护范围的平面图。在美国法中,实际上将肖像、姓名都置于隐私权中加以保护。而隐私权在我国为具体人格权已为通说,不加更改直接移植美国隐私权制度必然造成隐私权范围的扩大,最终因与其它权利冲突而造成体系上的重叠和混乱。欲将隐私权作为具体人格权加以准确规范,就必须对隐私权与相近具体人格权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其它具体人格权实质上构成了隐私权的制度背景,也可以说是隐私权的外部范围。加强对隐私权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立法规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法官业务素质差异较大的国家实现适用法律的统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的刑法保护作为隐私权保护的最后法律手段和最有力工具.其立法和适用必须遵循必要性与慎重性要求。我国隐私权的刑法保护应当以隐私权的积极权利说为理论基础,设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增设相关的侵犯隐私权的犯罪。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作为劳动者重要的人格权,同作为对抗一面的用人单位的知情权有着各种现实冲突。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笼统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但在立法上对于劳动者隐私权同用人单位知情权的相关规范仍有许多缺漏。文章从这对矛盾体出发,阐述并分析这两种权利的冲突所在。对两种权利的平衡做出思考,得出一个解决现实冲突的理论模型,以期能平衡劳动者隐私权和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冲突,为法律制度的搭建提供粗浅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现状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立法模式,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同时存在着工商部门的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保护以及质检部门的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标记保护,两种保护机制的并存导致同一地理名称上同时存在两种相抗衡的权利:商标权人对地名商标的专有权以及该地区所有生产经营者对地理标志的集体权和共有权.由于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存在诸多局限,解决地理标志权利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法>,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应当采取专门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人权保护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作为人权之一的消费者隐私权不断受到侵犯的事实使得人们开始走上了新的维权之路.在我国也频频出现各类侵犯隐私权案件,纵观我国法律却没有将隐私权明确作为独立人格权,特别是没有专门法律保护这一权利从而人们对于隐私权保护陷入无法可依的现状,消费者在受到侵害时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为了使我国法律建设进程能和国际接轨,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完善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是人们自我保护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格权的权利属性,即人格权到底是一种民法权利还是宪法权利,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法国、德国法中对人格权规定的分析,分别从宪法的本质、宪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和目前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情况,探讨人格权的权利属性问题。最终得出人格权是民法权利的一种,需要通过民法来加以规范和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