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篇小小的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作教材,深感惶愧。现在要我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想来想去,还是从同学们学习写作的角度谈一点肤浅的体会吧。这是一篇文艺随笔。随笔这种文章形式,要求论题集中,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作者只有对所论对象有较深切的体会,下笔时才能既挥洒自如,又不失于松散枝蔓。这篇文章谈的是作文的繁简问题。如我在文中所说,这是一个老题目,历来不知有多少文章家议论过。我并没有提出什么超出前人的新见解,我讲的不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在作文里常常用到简笔。例如在公园看到蝴蝶、燕子、老鹰.回来写观察日记怎么写的呢?“蝴蝶在飞.燕子在飞,老鹰也在飞”,这样的简笔可谓“简”矣,但是淡而无味。因为没有把老鹰、蝴蝶、燕子飞的姿态和空间位置描绘出来。如果写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燕子在柳条中往来穿梭.老鹰在天空中低回盘旋。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的短篇小说《求雨》,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中的一件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介绍“求雨”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文章从旱灾和龙王庙的历史写起,引到金斗坪村的龙王庙,这是交代地点。第3段介绍求雨的组织和方式,第4段揭露了地主利用求雨剥削农民的罪恶,点出问题的实质,这里特别又提出于天佑的身份,这对突出该形象(后来变化)的典型意义是重要伏笔。这部分的概括介绍,为下文展开情节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一、从"文章的繁简"说起《简笔与繁笔》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提法:"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然而作者接着在论述文章的"繁简"时,恰恰就是"单以文字多寡论"的:"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不单这一处,该文凡谈到"简",都是言其文字少:而谈到"繁",又无不言其文字多.事实上,"繁简"的标准也正好是"文字的多寡",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这样看来作者的论证所得出的结论与作者自己提出的论点正好相反,从逻辑上看,违背了矛盾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教时,采取精炼有效的教法,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有较大的收获。下面以《简笔与繁笔》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采取精炼有效的教法,让学生学准、学深、学活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和在作文中常出现的不是简单为文(简单化、概念化、以议代叙),就是繁冗拖沓,无病呻吟的现状,我曾就《简笔与繁笔》上了一节公开课。讲授前,通过提问的方式重温了《关于写文章》和《作家要铸炼语言》文章内容,然后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7.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冗(y6ng) 拖沓(t白) 譬(bj)如 言简意赅(gai) B.眼棱(Ifng) 彩帛(b6) 累赘(zh u1) 汩汩(g0)滔滔 C.支0勰(×i台) 惩(ch6ng)罚 进(b专ng)流 毛骨悚(s6ng)然 D.气氛(f台n) 磬(qlng)儿 钹(b6)儿 字斟(zh§n)句酌(zhu6) 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言筒意赅,是一一、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 ⑨字面上的简不等于 ,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哕嗦。 ④感此,提…  相似文献   

8.
9.
这是一篇文艺随笔,针对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有感而发,表示自己的看法。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是理解文章繁简应当从内容出发,繁简得宜,提倡简练为文的道理,学习运用典型事例和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方法。对于本文的内容和论证方法,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  相似文献   

10.
黄强 《铜仁学院学报》2003,5(2):68-68,80
《简笔与繁笔》一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学习此文的结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随笔这一特殊的议论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回忆录。回忆了如何和鲁迅先生认识以及有关鲁迅的许多事。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大段,从开头到“全都消尽散绝了。”这一大段回忆作者和鲁迅先生相识的过程。最初,误信了有些人的流言,如鲁迅多疑等等,不敢去和他接近。但在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四年之间,因为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吧儿狗们误  相似文献   

12.
《香山红叶》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游记。这篇游记是按作者游览香山时的空间转换来写的。全文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慕名游香山,找了一位老向导导游;老向导领我们上香山,途中讲起香山传奇;老向导带我们在半山亭看了红叶,又游览了香山许多风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原回目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着重写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虽取材于历史(史书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但它又是一部小说,是在民间传说、讲唱和戏曲基础上写成的,有人说作者罗贯中写这本书是“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的确符合实际情况。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代是元末明初,作者推崇“忠义”,主张以“王道”“仁政”治  相似文献   

15.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猴子们的愚,就愚在只孤立地看数字,而不懂作事实的比较。到了明代,猴子也和人一起进步,变得聪明了起来,刘基的《郁离子·瞽聩》说,狙公用暴力迫众猴交物,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向众猴提了三个问题:(1)山上的果树是不是狙公栽的?(2)没有狙公就不能采果子吗?(3)我们为什么要为他服务?得了它的启发,众猴终于起来造反,“狙公卒馁而死”。——这只聪明的小猴之所以聪明,就是困为它懂得用比较法启发众猴:有狙公存在与没有狙公存在,有何两样?受了它的启发,众猴觉悟了,于是就打破牢笼,夺回劳动果实,相携入林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人是万物之灵,其智力当然是猴子所不能比及的。人的思维之灵,就在于他们不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在事物对立面的比较综合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希望上海市的这一教学改革信息,能廓开全国同仁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言明 《学语文》2003,(1):25-25,5
《简笔和繁笔》的命意,作者自己说:“如段末所示,在于‘提倡简练为文’。”但纵观全文思路,分析其内部应有逻辑,有值得商榷的必要。这篇文章的首段,它分为三个层次。开头先提出论点,而后从道理及事实两个方面概括分析。先看开头,文章写道:“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这里,前两句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您想知道我国古代车马的样子吗?它对阅读古书的帮助可大了。请看说明文《我国古代的车马》。这篇文章选自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古代文化常识》(四)的第二部分,原题《车马》。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同志早期创作的著名童话。作品以童话常用的拟人手法,借石像来比喻任何英雄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危险的,空名高位是不足取的,只有为大众铺出前进的道路,才是真正伟大的事业,只有与群众真正地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才不感到空虚。否则,必将被广大人民所唾弃。课文分四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简与繁,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或简,或繁,都要视其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定。即人们常说的“常止于不可不止”和“常行于所当行。”若看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创作,惜墨如金的简笔与用墨如泼的繁笔是不乏其例的。先说“简”吧,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要力求简洁精炼,做到言简意赅,语约情深。《水浒传》中写山神庙的风雪一段,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蕴含了多少意思,真是“境界全出”。难怪鲁迅先生赞之为“神韵”之笔。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20.
一这篇课文是从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的关系,阐述如何写好文章的问题。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下面三个部分是正文,都有小标题。第一部分共三段。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借用义理、考据和辞章谈谈写文章的问题。第二段对义理、考据和辞章作出解释,说明它们是属于文章的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三段进一步指出它们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这二、三两段把第一段确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