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国公报》是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综合刊物。《万国公报》不是一份教育专业期刊,但他却是晚清来华传教士介绍西学的重要媒介。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教育作为宣传的重点,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大力宣传女子教育和社会教育,《万国公报》中关于社会教育的文章不多,但当近代中国新型社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它关于社会教育的宣传和介绍对社会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红岩 《历史学习》2006,(12):25-26
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60页。1895年夏,“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课本下注释说“《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这样给学生复习时造成一种误解是,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中外纪闻》。这儿的《万国公报》是《中外纪闻》,跟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万国公报》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所指的《万国公报》是由《中国教会新报》从第301期起改名的《万国公报》,周刊,林乐知主编,美华书馆印刷。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国教会新报》(The News of Churches)创办于清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1868年9月5日),由《中华新报》主笔、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出资创办,创  相似文献   

3.
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一名传教士,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传教。他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当时是其他传教士所不能相比的。我们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并且公允地评价他对晚清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社会,李提摩太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外国传教士,他译书、写作、传教、结交中国权贵,对中国政局影响之大,是晚清时期任何其他传教士都不能相比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刊的中文报纸,也是外国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本文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力图全面分析他的思想,并对这个人物进行公允地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林乐知是晚清著名来华传教士,作为主编,他在《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大量有关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对中国女俗陋习的批判、缘由的探求,到提出一系列积极且有价值的解决办法与实践,林乐知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启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探求林乐知与中国妇女问题,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是推动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卓越先驱,曾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近代师范教育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加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万国公报》作为西教士所办的综合性刊物,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有极大影响。《万国公报》虽不是专业的教育刊物,但它对包括学校类型、教学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在内的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介绍为中国近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范式,有利于晚清中国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9.
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过很多宣传基督教的文章,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他宣传基督教,要求中国人改信基督教,具有强烈的殖民色彩。但他在宗教宣传的同时也介绍了西学,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涌入古老帝国。为了减少传教的阻力,传教士热衷于组建学会,编译书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宣传西方教育思想,这既促进士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为科举改革作好舆论准备,并加速了科举制度解体步伐。  相似文献   

11.
12.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事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在师范教育方面,从“壬寅学制”到“六三三学制”,从师范学堂到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在制订,称谓等方面经历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南的师范教育起步于维新变法时期,发展于清末时期,发达于民国时期。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关键是师范教育为湖南乃至中国培养了大量经世济国的优秀人才和三湘四水的教育骨干。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近代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却有师范教育发达,并呈现多样化,具有超前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繁盛得益于一大批热心、献身师范教育的教育家群体的涌现;近代湖南师范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与其他省份相比,是最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主要就在于其介绍的西学知识。在其介绍的西学知识中,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万国公报》介绍的西方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其之所以如此,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基督教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万国公报》对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国公报>尽管不是一份教育专业期刊,但它却是晚清来华西教士介绍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和理论的一个重要媒介.西教士当时所撰写或翻译的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中文著作,或大部分内容在该刊连载,或在该刊优先发表,或在该刊部分发表,或作广告宣传.该刊还发表了其他一些教育学论文,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和影响的.我们在研究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传播史以及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教育变迁时,不应该忽视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时期”、“初步发展时期”、“曲折发展时期”和“复苏发展时期”。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总体上观察,发展还是主流和主线。课程目标由政治为纲转为兼顾国家社会个人,课程设置由单一转为多样,课程实施由只重知识传授转为知识、技能与实践结合,课程评价由完全忽视转为渐趋完善。为现代师范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各国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最初均设有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师范教育培训的层次不断提升,由初等师范学校向中等师范教育乃至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由私立走向以公立为主,由只有男子师范教育走向男女师范教育机构并存的格局。培训的内容也逐渐扩展。  相似文献   

18.
<万国公报>是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的重要舆论阵地.传教士非常关注中国的科举制度以及科举教育,他们批判科举考试内容的僵滞狭窄、空疏无用,提倡用实学来选拔人才.<万国公报>暴露了科举制度弊端,增强了变革科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 ,经济史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领域 ,对小农经济的研究 ,则是这个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 ,小农经济是其主体经济形态。近代中国虽已出现工业化的趋势 ,但从本质上说仍是农业社会 ,小农经济的主体社会经济形态地位未变。尽管如此 ,但相对于传统小农经济而言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在近代经济史研究中 ,我们往往关注那些与西方影响联系较为密切的工业、外贸等领域 ,对小农经济中发生的诸多变动往往知之不详 ,给人留下小农经济在近代变化不大的模糊印象。有关近代小农经济的资料也十…  相似文献   

20.
何元林 《考试周刊》2011,(87):172-173
肇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近代师范教育,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已初步认识到师范教育的专业特性。1897年,《申报》载文《论盛京卿创设师范学堂之善》,对"师范"二字作了诠释:"以学为师之范",故名师范。此文明确揭示了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以教人为师之道",而且"为师皆得教法"。1904年,《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了师范教育与中学教育之异同:"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入学学生学历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