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接手一个班.感受特别深的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开学之后.我在班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退过几周的教学,收到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烦琐、枯燥.因而弃之不用。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自学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地自学,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探讨,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学校的学生.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经常逃学,不仅给学生家长带来了困惑和担忧.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管理工作。造成学生逃学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各个方面的原因都有。根据我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我分析了一下学生逃学的原因,并总结了一些解决学生逃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对概念也有了一些初步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思维障碍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加之有些习题已知条件较为隐蔽,似是而非,稍有疏忽,极易产生错误的结果.笔者结合在教学中常遇到的典型错解进行分析,以便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实施已经有两年多了,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新教材的内容不仅保证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而且为有较强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体会到很多新教材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教材的内容多,内容散。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等.在这两年多的教学中,带着一种学习、探索的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探索.本文就以上问题介绍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是新课标的一个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或一些数学关系式的实际背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都很有帮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中几个数学模型的研究,得到几个排列组合等式,同时也看到了几个排列组合等式的实际背景.  相似文献   

7.
正确画好电路图是电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可是有少数学生在画电路图时,粗心大意,常常出现一些“小问题”.下面就大家的一些常见错误,浅析如下:一、不注意电池符号中长短、粗细区别.错误:正确:负极正极不可马虎的小问题@吴立阳  相似文献   

8.
卫星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一个工具,也是人类通过高空探测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开发空间的重要仪器.在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开发的今天,学生在学习有关卫星知识时,总是探究性地提出一些有关卫星及航天仪器的运动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是知识教学走出课堂、联系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环节.现就笔者历年教学中积累的几个典型问题,浅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探究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启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是中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纵观最新高中数学教科书,在集合的基础上讲映射,再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概念,这一从常量到变量的飞跃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课本中出现的函数,大部分都有具体的解析式,学生尚能理解,但也有一些函数题,仅仅给出函数的某些特征,要求写出函数的解析式;或要求论证函数的另一些性质;或要求据此构造出具有某些特性的新函数.这些问题可以统称为“抽象函数问题”.其中.求抽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最常遇到,由于此类问题一般都有一定的抽象性、灵活性、隐蔽性,故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本文试专门对抽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归纳,并给出五种常用的求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单体问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较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该题型进行归纳小结.事实证明,让学生了解题目的演变过程,更能使学生理解、掌握.下面谈谈其具体的一些命题思路和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立体几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脑有了一些几何体的表象,但这些表象还是不清晰的、不稳定的、不全面的.面对异面直线问题他们不知如何构造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利用有关定理解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学生熟悉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把长方体去掉让学生直接解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志娟 《中小学电教》2012,(11):100-100
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些学生较早地接触计算机.对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针对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使...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5.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中有一些多解问题.对这些问题,不少学生由于思维不够严密,常常解答不完整.现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试题主要有探索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和阅读理解型问题三类.在教学中引入这类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知识与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入问题要难度适当,由浅入深,逐步过渡,最好选择以课本上出现过的题目或一些陈题为原型改编而来的新题型.这样,有利于激发师生钻研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分三种类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尽管我们事先进行了充分详细的备课,但有时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引起哄堂大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若采用“冷”处理的办法,用语言示意“安静”,对学生的提问不予重视,然后重新上课.效果总不如意.如何处理那些偶发事件,我们应掌握一些必要的应变技巧,使课堂教学能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一、推波助澜学生有丰富的发散思维能力,他们在上课时会出人意料地提一些课本外的问题.虽与课本内容无直接关系,却是科学探索的萌芽,教师应促进和鼓励这种想象.例如,在讲解高中《立体几何》P…  相似文献   

19.
一个高中理科生经过近二年的高中物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能力,但还有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惧感,怕上物理课,怕做物理题.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要应对高考的选拔,还有差距.要让学生对高三物理复习有种“轻松+愉快=享受”的认识,对物理复习有激情,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20.
学生解题时.大致经历四个心理反应阶段:问题的分化。学生面对问题时首先有一个由模糊向清晰的认识分化过程,经过分化,使问题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问题区域,该区域大致有已知、未知、求解等部分组成;头脑中部分认知结构被激活。问题作为一种刺激.在学生时其进行分化的同时,会激活相应的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明确目标。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认知结构一旦被激活,就会使解题目标得到明确;重建。学生在心理上会围绕解题目标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即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一些知识点之间联系.在已知条件与求解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一旦这种桥梁建立起来,则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学生的解题心理过程时教师的新知传授工作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