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对自然界和生命系统的新理解与认识 ,既尊重人又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观 ,是可持续发展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依据或赖以成立的重要文化前提 ;而从人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角度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则是生态伦理学研究和思考的起点、归宿与内驱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伦理道德 ,而生态伦理道德又推动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学对自然界和生命系统的新理解与体认,既重人、又重生命和自然界,是可持续发展得以确立的重要的学理依据或赖以成立的重要的文化前提;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兴起的思想,它是在生态危机出现之后,人类反思数千年的发展思路的智慧成果和发展范式,并为各方所肯定和接纳,它所包含的可持续观与生态伦理学的实践理念中的可持续性观念具有诸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观的出现是人类向“新意识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哲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是伦理学的新突破,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要求确立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学(又称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研究,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学说。它要求改变传统伦理的两个决定性概念:(1)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生命和自然界本身的关心,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道德权利概念应当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赋予它们按照生态规律永续存在的权利。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特点是,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但这不是传统伦理概念的简单扩展,不是简单地把人际伦理应用到环境事务中去,也不是关于环境保护或资源使用的伦理学。它是伦理范…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学理论视野中的蒙古族生态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的核心思想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和谐共存。蒙古族生态化的精神层面是指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物质生产、生活技能与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生命的认识,对自然界的认识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这一框架内,上述生态伦理学的核心思想体现于萨满教曲折隐晦的表达中,体现于民间学情感化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把道德义务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自然界,提倡尊重生命,赋予动物、植物同等的生存权利;自然界具有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用道德态度来处理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在自然中成长起来的农民诗人彭斯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对自然万物了如指掌。彭斯的诗歌呈现出卓越的社会关怀、自然情怀和艺术魅力,他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多重情感,体现了生态伦理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态观的核心是"生命观",它的内涵是尊重生命、尊重受教育的人,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特殊人群作为整个人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主张把伦理学的视野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强调人类需要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观点应用到处理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中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真正的道德价值和道德意义,这对于可持续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并在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更新教学行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学生形成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提出“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生态伦理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具有神学特征的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主张把伦理学的视野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是伦理学研究的新突破,目前已成为当代国际环境保护运动中起先导作用的环境价值理念。基于生态伦理学的初中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新的生态伦理观;要在生态伦理观指导下更新教学行为;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医学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其研究对发展生物医学和增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动物实验研究让许多实验动物受到了伤害和痛苦,甚至丧失生命,这与生命伦理学尊重、行善、不伤害及公正的基本原则相冲突,与尊重和善待生命的宗旨相矛盾。对于医学动物实验所引发的伦理学问题、争论甚至冲突,可通过以下途径与策略来缓和与化解:促进生物医学与生命伦理学的良性互动与合作;遵循3R原则,科学、人道地实验;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保护实验动物的作用;完善实验动物伦理规范与法律制度;共享动物实验数据。以此实现生物医学研究与伦理道德文明同步、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大自然始终是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正是如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霞 《海外英语》2012,(23):219-220
人类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试图从"人类沙文主义"的禁区中走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该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的小说《战马》进行文本解读,揭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关怀。他呼吁人类要关爱生命,尊重人与自然的平等,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对《聊斋志异》中以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现象以及人自身和谐为主题的小说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这些小说不仅叙写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丰富、神奇的生命样态,而且探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透过这些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对这一主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聊斋志异》的文本价值,同时促使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相似文献   

16.
生态正义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正义实质上是人对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密切相关的各种生命以及整个自然界所持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评价准则的反思和构想,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现实起因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正义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和自然的和缠绵以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必须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代内平等和代际正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高超智慧。它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提倡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国内外对伦理道德建设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伦理学出现了许多重要分支,如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商业伦理学、管理伦理学等.教育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分支,只在教育学科设置.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数学教育"课程,不提及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尊重     
尊重是一种美德,尊重他人是一种幸福,受到他人尊重亦是莫大的快乐。尊重构成了人与人不可分割的关系,给人鼓励与自信,让我们在成长的烦恼与社会的矛盾中突出重围,勇敢向前。然而,尊重起源于何方,又回归何处呢?自然界微妙的生命循环使尊重的美德有了启迪。  相似文献   

20.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是为伦理学重新寻求真实的自然基础.要对伦理学的这一自然基础予以求证,须先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入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生命-人"何以存在和怎样存在才最好,由此,伦理本身是生态的.伦理学生态性,既指其存在的整体性,又指其存在敞开的生成化,因为,无论是生命还是人,都是未完成、待完成并以其自身之力而不断追求完成的存在体;并且,命和人的这一生存努力方向的敞开,不仅要遵循自然之理,更要遵循血缘法则.从狭义的人本角度看,伦理即是人类遵循自然之理和血缘法则把自然(充满物理本性)的人打造成文明(有节制和德性)的人的那样一种开放性生成的努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