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游戏精神与道德教育实质有着惊人的统一。作为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与完善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然而,在儿童道德教育实践中,游戏却被冷落或被异化着,这严重削减了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因此,游戏必然也必须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儿童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游戏,儿童不断体验外部世界并获得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认知能力的成长使游戏也具有了阶段性。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游戏兴趣更倾向于规则性游戏,被社会道德原则所浸染的游戏规则影响着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成长。教师不仅仅是游戏的旁观者,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在游戏的道德渗透中逐渐培养道德精神。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自主的、实际的道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3.
童谣游戏是指一定地域内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传的一种以游戏方式存在的歌谣活动,它所具有的自由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精神特质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同时,童谣游戏与德育活动形式统一且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为此通过童谣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也是必要的。儿童道德的养成,需游戏主体的创造与体验,游戏场地的开发与共享以及教师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或者说“在玩中长大的”,在游戏中,儿童不仅仅是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道德人格也是伴随着游戏逐渐养戍和完善的。因此,游戏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的载体和资源,它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契机。本文将从分析游戏的特征入手,来阐述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游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其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估量。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已然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一线教师基本的教育理念。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时至今日,儿童游戏的本质是什么,又有何特性,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得出儿童游戏的本质:游戏是一种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并对儿童游戏的特性、自发性、想象性、体验性和发展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1]游戏与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求知,通过有趣的游戏,他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和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中,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充实.道德教育,应通过开展具有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使品德教育与游戏有机融为一体,让儿童在游戏的自由王国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喜悦的享受.因此,道德教育如能在"玩"上下功夫,使学生了解"玩",学会"玩",能在"玩"中寻趣,"玩"中求知,"玩"中发展,则可以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这样的道德教育对于儿童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行为规范、准则。道德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地行使,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道德。儿童期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基于儿童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自由的天性,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童话是儿童最自然的精神食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借助童话故事、寓道德于游戏是基于儿童主体性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期最为普遍的一种活动,也是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从本质上讲,游戏又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可以发现,游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与儿童的社会教育与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郭丽 《现代教育科学》2010,(1):93-94,110
游戏是儿童期最为普遍的一种活动,也是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从本质上讲,游戏又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可以发现,游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与儿童的社会教育与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苗雪红 《学前教育》2004,(11):14-16
人类个体发育有着漫长的不成熟期,通常称之为儿童期。在这一时期,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活动需要儿童之间自主交往结成了游戏群体,即自然游戏群体。作为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游戏活动实现了对儿童与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双向建构:既建构群体交往关系结构,整合多极主体的交往共同体,又建构参与游戏交往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德育论——幼儿道德教育的科学实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德育”是“生活教育”之题中的应有之意,生活德育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生活内涵、实验思想及改造的心理学基础决定了生活德育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解读生活德育论,对正确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幼儿道德发展的主要特性,深入理解幼儿道德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尹秀芳 《成才之路》2021,(13):143-144
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习得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将决定儿童的道德品质与智力发展。文章简述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意义,并针对幼儿去中心化、情绪支配行为、情绪感知能力强、好奇心强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建议。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与文明素养,发挥家长的教育与监督作用,培养幼儿的逆商。  相似文献   

13.
王文江 《成才之路》2021,(14):102-103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入民间游戏,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文章分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探讨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温欣婷 《成才之路》2021,(13):102-103
足球运动包含走、跑和跳等基本动作。在幼儿园阶段教授足球既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幼儿磨炼意志。文章从幼儿足球教学的意义出发,探讨幼儿足球教学的策略。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对足球的认识;组织足球游戏,激发幼儿对足球的兴趣;开展常规化足球训练,保证足球教学效果;家园共育,维护足球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从小加强对儿童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 ,是符合教育规律和道德品质养成规律的 ,今天 ,用批判和审慎的目光 ,去解读外国教育理论家的幼儿德育思想 ,以期对我国幼儿德育的发展起到应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实施体育游戏时,从目标的设立、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把运动、游戏、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最优的体育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应设定明确且可调整的目标,应选择适宜而富有趣味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应善于利用故事、器材、情景布置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应重视正式游戏前的热身环节.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游戏的复杂程度,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解游戏内容与规则,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规则意识,注意根据对幼儿游戏能力与过程的观察及时调整.此外,教师还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结束游戏,以维持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常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面性,儿童生长发育的局限性,监护人安全防范的过分性,对儿童能力的高估性,安全教育方法的单一性,监护人急救知识的匮乏性等。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要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环境教育法、活动体验法、趣味游戏法、课堂教育法、日常渗透法、加强锻炼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继承和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体验式德育教材是指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德育教材。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与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体验式德育教材的基本样态表征为问题式价值模块构架,以智慧和思想内涵举纲,以体验引子、体验独白、体验冲突、体验游戏、体验反思、体验行动为结构流程。  相似文献   

19.
朱熹蒙学教育非常重视对蒙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其始终坚持将传统美德规范贯穿于蒙学教育全过程的训蒙理念,不仅突破了一般家庭教育的关系法则,更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自觉实现,而且还为我们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工作、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既是一种活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存在。基于游戏存在的这种双重维度,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游戏可以作为早期教育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在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而渗透于儿童教育的全过程,由此呈现出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