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技能教育的同时,应该通过对学生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文素质课程边缘化、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重新确立人文素质课程的定位,做实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之争一直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焦点。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轨迹来审视高职课程设置的回归,深入研究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从职业教育观念、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载体以及立体化人文校园等维度出发,为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文素质课程,对于创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品质,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课程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应用型高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关乎着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借鉴美国工程教育中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管理之经验,加强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表明:隐性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隐性课程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开展数学隐性课程研究,是提高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模块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块化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是提高理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人文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模块化人文课程体系"三大系列,十二模块"的思路,体现"普及主导,提升素质,拓展兴趣"的人文课程特点,能更好帮助学生积淀未来职业必需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7.
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表明:隐性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隐性课程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开展数学隐性课程研究,是提高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比较重视,这就要求师范生有较好的修养,会为师、会育人、会教研、会管理。从目前学校制度与课程设置来看,隐性课程是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空间,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小学教育专业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上应具有高等院校隐性课程的特性,营选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培育大学精神,同时突出自身的专业个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人文课程,重视人文教育,也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人文课程的建设,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并以人文课程为载体,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建设中的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教十年来的理论与实践表明,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而在新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适应这种趋势的需要,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以通识教育为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共同核心课程”为主干课程,建设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完善措施,以期为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课程自身的特点,将职业技能竞赛融入该课程的理论与改革实践,可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当务之急。成人高教课程建设要抓好转变观念、制定规划、加强投入、定期评估四大环节,把握“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突出“成人教育”特点,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努力适应地方产业发展、人才结构需求,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科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石。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性和代表性专业,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改革思路。提出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单一封闭的专业定位,探讨和建构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结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现代教育目标。区域地理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目前,高师地理区域地理课程教学不能完全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新型高素质创新型教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形成的主要价值取向包括,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国家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改革的内容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次课改体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的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学习化社会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一些高校尝试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两者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主要就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产生与发展、实践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发展理念、课程发展进程、课程主修和必修的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给学生的负担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高职营养师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素质教育原则、知识够用原则、技能实用原则、超前开放原则、实践操作原则等.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我们构建出 "夯基础、重技能、多方位、搞创新"的营养师专业课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