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历史、考古、语言、宗教、地名以及口碑资料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对于"昆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作为民族群体名称,"昆仑"是我国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克木人在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称谓,因这些民族古老而浓厚的公鸡崇拜而产生;作为国名,它是历史上他们建立的一个古国;作为山名,是今天云南省西部的高黎贡山。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实证调查,运用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对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大寨和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岩帅大寨两个佤族社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分层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佤族地区一项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农户(家庭)是佤族社会基本组成单元。在农业人口占比超过80%的佤山西盟,农户生产行为的效率高低直接制约着西盟佤族地区经济的增长。应当通过主体牵引、技术牵引、制度牵引、文化牵引对佤族农户生产行为进行优化,使佤族农户尽早实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凤村解放前实施的是一种以族长寨老为权力核心的房族组织管理模式,解放后,这种权力组织被打破,新的国家权力组织建立起来,这种组织与传统的血缘纽带相脱离。一方面,造成这种权力组织与民间关系上的疏离;另一方面,致使新的权力组织成员对委以他们的上层权力组织怀有“感恩”和“敬畏”心理。就前者而言,导致双凤村生态管理者对民间管理的脱控;就后者而言,一旦政策失误,则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难以避免。故而权力转换应考虑与传统权力组织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危机的语境中,家园和认同意识对于处于同一地域文化圈的生态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澜沧江-湄公河是在这奈河流上世代栖居的人民共同的“象征性财产”(symbolic estate)和跨文化交流的共同场域。生活在这条河流两岸的人民都留下了关于这条河流的记忆和表述,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景观,很多风俗习惯中都包含原始淳朴的生态意识,自然崇拜和家因意识是保存这条河流和谐生态最主要的文化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原有的环境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只有通过国家、民族和区域问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寻找和谋求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这一流域的生态和文化保护,增强共同的家园意识和认同感,使这条河流及河流上产生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永远保持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它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旅游.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本文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肯定九寨沟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努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其潜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九寨沟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佤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及外来文化对佤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让各种新的文化元素与佤族传统文化之间相互协调、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中,形成稳定和良性循环的态势,是佤族固守民族文化阵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同姓不婚”是佤族一项重要的婚姻制度,同姓婚禁忌是佤族婚姻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佤族社会中却仍然存在同姓婚。以沧源县班奈村佤族同姓婚禁忌为例,分析了佤族同姓婚的含义以及同姓婚禁忌的根源、班奈村同姓婚个案及其相关仪式、班奈村同姓婚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班奈村存在同姓婚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班奈佤族在其婚姻文化进程中遵循了自然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的民风淳朴,社会秩序井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情景在这里得到了再现.正式社会控制和非正式社会控制在这里共同发挥着作用,国家力量和社会传统在这里实现了有效结合,共同促进了翁丁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正式社会控制的功能和作用将越来越弱化.  相似文献   

10.
佤族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日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独特功能。佤族是我国云南省内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古朴、丰富、特色浓郁的节日文化,至今仍部分保留着“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特色风采。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给予科学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安徽省池州市生态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态势,研究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提出适合皖江区域池州市生态补偿的五大基本策略:即投入式生态补偿、救助式生态补偿、问责式生态补偿、消费式生态补偿和奖励式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2.
罗布人是维吾尔族具有特殊性的群体,学界或视之为特殊群体,或视之为准民族群体,历来存在较大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关于罗布人的文献记载稀少。2006年1月笔者对新疆尉犁县喀尔曲尕罗布人乡村社会做了细致调查,现根据调研资料,就喀尔曲尕乡罗布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当代变迁做一简略分析。以期对新疆罗布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修水县黄沙镇箔竹村为例,从人居环境现状、选址格局、承载的文化遗存和传统民居建筑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箔竹村的资源特色和开发潜力,提出保存原有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维持传统生活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大地农业景观和重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措施,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促进传统村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本来在城郊的工业用地变成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满足城市更新的要求之下,这些工厂就必须搬迁或者关停.由此而来出现了很多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被废弃的产业建筑物和土地,严重浪费了城市建设资源.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做到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是城市亟待考虑的问题.文章以襄樊市水泥厂废弃厂区的改造为例,深入剖析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再利用的发展趋势,以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营造新的城市生活、游憩空间设计理念和城市更新思想,尝试为工业废弃地的功能置换和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一种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进一步探讨单栋建筑改造利用方式,提供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村寨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活栽体,加强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保护民族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缆乡排烧村排烧苗寨,是一个原生态的、典型的、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村寨,本文以它为个案,探讨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建设、开发、利用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5,(5):71-73
城乡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灵魂工程。在全球强调生态文明的今天,我国的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云南昆明为例,从生态文明的视域探讨了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应聘村官主要迫于就业压力,多数在基层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书记助理等助理性职位,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存在"留得住"的少、角色定位模糊、经验能力欠缺、发展前途困惑等问题。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热爱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要安心、有信心,尽一切努力干好;大学生村官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良好的保障制度,根据农村实际需要对大学生村官培训,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将中西哲学语义浓缩在一起,电影可称为“象思维”,深受中国文化和美学风格影响的日本电影,典范地体现了“象思维”之“情景交融”的原则。影幕上的风景比绘画中的风景更富有立体感,达到极致的风景是不再是展开情节的背景,而是一种意念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