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康巴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藏族绘画艺术流派,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正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艺术价值。从建立画派至今,噶玛噶孜画派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并伴随各时代的文化变迁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传统的寺庙、师徒传承基础上出现更多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以便在适应时代的大文化环境下继续弘扬画派精髓。作为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邦噶玛噶孜画派的传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需要自身的更大发展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唐卡是藏族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宗教内涵,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符号。本文以甘孜德格八邦藏族噶玛噶孜唐卡画为倒,论述了随着社会变迁,唐卡这种民族文化符号也处于不断的建构中。现代传承中的一些变异不利于唐卡的继承和发扬,而新的符号意义的嵌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重新解读和文化符号作用的转型是民族文化重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层次讨论噶玛嘎孜画派的文化生态:康巴文化中心的德格、作为传承中心的八邦寺、画派变迁中的现代环境。通过对德格"康巴文化中心"这一定位的论证,能够把握噶玛嘎孜画派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八邦寺"噶玛嘎孜画派传承中心"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疏理出噶玛嘎孜画派发展的轨迹;对现代背景下噶玛嘎孜画派的变迁的关注,则是寻求适合该画派良性发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康区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地理和文化区域之一,在这一区域中,藏传绘画十分发达。自公元17世纪以来,康区就已是藏传绘画三大画派(门派、钦派和噶玛噶孜画派)中噶玛噶孜画派的传承中心。在这个传承中心中,西藏昌都地区的噶玛丹萨寺、四川甘孜州德格的八邦寺和青海玉树州囊谦的奇吉寺是重要的传承场(或称传承分中心),其中,德格八邦是重要的一个分中心。文章重点对这个分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作了论述。其他一个画派和一个系统分别是门派的分支——新门派和朗卡杰绘画系统。三者之间风格各异,但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和宗教用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深刻奥妙的教理内涵。自它产生以来,由于藏区特有的社会宗教背景,就已深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在藏传佛教的圣地,历史上它的宗教性大于艺术性。民间的需要为唐卡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唐卡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民俗事象中,其绘制、使用、传承和传说都属于民俗范畴。唐卡的宗教性质和民俗文化也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噶玛噶孜唐卡画在绘制、装裱、形式、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世俗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其宗教性在减弱甚至消失,不利于唐卡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元江方言语气词"噶",有两种语音形式[ka55]和[ka31],语气词"噶"在口语交际中主要位于句末;在使用范围上,主要使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句末,以及与"了""呢"连用;在语义功能上,主要有提醒、强调、劝说、催促和征询五种语用义功能。  相似文献   

7.
热贡唐卡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挖掘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为了实现热贡唐卡图像的数字化分类与保护、高效检索、图像特征提取、图像分割、古唐卡修复以及抽象化绘制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并实现了热贡唐卡图像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共生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方面,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及文化责任决定了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又在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及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于此,我们可以依托多学科优势,加快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步伐;以高校文化资源库为载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产学研合作为实践平台,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哲学和语言学视域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了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及其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蕴含的语言观,从中归纳出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五个层面体现出的"语言工具论"的哲学观念,以及"历史比较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的语言观念。体现出他的语言观是维吾尔族民族智慧的储存库和历史记忆的档案。  相似文献   

10.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和宗教用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深刻奥妙的教理内涵.研究唐卡艺术中的佛教精神与色彩艺术,可进一步把握唐卡艺术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利于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学术层面探讨和研究唐卡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存在理念缺失、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高校应结合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教育理念,合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多向交流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在今甘孜州炉霍县境内出现了一位极具天赋和传奇色彩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唐卡、壁画流传于世,其唐卡绘画的风格独树一帜,极具个人特色,至今影响"霍尔"地区的唐卡绘画风格。他就是被后世誉为"神变画师"的郎卡杰。由于适逢唐卡"勉唐"画派兴盛和"噶玛嘎孜"画派肇起的时代,所以郎卡杰的绘画风格和流派众说纷纭。本文将根据郎卡杰存世唐卡作品,研究分析其绘画的风格和流派。  相似文献   

13.
针对5·12震后羌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到的空前破坏问题,阐述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研究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的方式方法,旨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的保护和发展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并引发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价值评估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过程中的价值评估、实质以及不同层面的价值观对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意在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保护问题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要的就是要重视法律保护。中国是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出发,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概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河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依托民族自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在全面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有其起因,我国当前的现状决定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在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世纪初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和在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活态文化特性,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传承普及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及开展的一系列社会项目经验,倡导大学教育尽快开展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建设,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9.
噶玛降村,男,藏族,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康定民族师专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长期从事藏语文和汉藏翻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兼任民族院校藏族文化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藏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教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保护传承从儿童抓起,已经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以一节敖鲁古雅兽皮画艺术欣赏课为例,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即通过观看纪录片,揭秘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鄂温克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兽皮画的制作工艺和手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兽皮画艺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拓展思路,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