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制度变革的不同步性以及不同主体间利益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制度的应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而会出现制度缺失、制度失灵与制度异化的现象,使学校办学行为失范,学校功能偏离,既压抑了人的个性,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制度的实然功能充满缺憾甚至弊端。因此对教育现象进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教育制度僵化,一个基本的解决办法是推动现有教育制度发生合理的变迁.教育 制度变迁的真正实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 的制约并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教育制度变迁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但其变迁过程应会遵循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行为失范大学生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进  陈雯 《考试周刊》2008,(21):143-144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大学生诸如违反校规校纪.厌倦学习.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缺乏学生应有的规范等失范行为的教育处理及处理后的关注.具体包括行为失范大学生自身潜在的或称隐性的价值评价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如何掌握教育中批评的分寸,防止处理失误,造成学生更为严重的行为失范;对于行为失范大学生如何在教育处理后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帮扶等.本文力求从根本上探索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原因、有效对策及教育的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4.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智能时代教育实践主体的行为失范主要呈现出四种类型,即背离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失范、违反行业与技术标准的行为失范、脱离教育制度约束的行为失范以及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失范,且失范行为在“原生性失范”“转型期失范”“过程性失范”“本质性失范”及“周期性失范”等五种层次之间进行演化。研究旨在为国家部门和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和开展治理提供依据,以促进智能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观念、教育观念与教育制度——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制度性作用,而精英人物在教育制度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精英通过传播、创新教育观念,主导教育制度安排的建构行动。在教育制度安排的建构过程中,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由改进效率的潜在机会所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由外部竞争压力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因思想观念中手段与目标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因制度的结果违背人类终极价值而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制度的局限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中介环节,本身也有发展、完善的问题。教育制度发展、完善表现在自身从产生到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在通过社会革命、教育改革、教育制度创新而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变迁中。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上讲,其对初始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又是教育内部行为主体在大的教育制度背景下的行为选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而就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实质来讲,是整个教育内部利益的冲突和再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上讲,其对初始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又是教育内部行为主体在大的教育制度背景下的行为选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而就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实质来讲,是整个教育内部利益的冲突和再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利益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制度变迁关系到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再分配,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制度变迁遭遇的阻碍力和摩擦力.这些都属于教育资源的内耗,构成交易费用,并不会产生价值,从而形成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利益损失.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制度变迁的这一过程,探讨其对教育资源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外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轨迹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到完善期,而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仍处于发展期.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机理,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演进的,并呈现出高学历教育制度需求增加和院校培养制度供给合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与学校教育实践变革需要教育理论者实现从"旁观"到"深度介入"研究方式的转向。相较于其他学科研究及已有教育研究方式而言,"深度介入"式教育研究方式在方法论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强调理论者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的介入与转化及其对实践变革的置入性介入;坚持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及其变革中的全程、持续、深入渗透;发展理论者与实践者基于内在需要的合作关系;以"成事.成人"的相互沟通与转化为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整体视野下开展学校整体性的转型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一系列问题.要优化配置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河北高等教育在科类、层次、布局上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以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五个方面的变革,以期为丰富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近年来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政策的制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要以发展经济、完善教育制度为依托,更有赖于树立公平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平、法制、科学和效率是现代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从这一思想出发,文章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政策议题的选择、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环节中的理论问题,进而提出了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提出混合学习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详细地从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和资源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该课程中进行混合学习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群体。教师对教改的态度,关系到教改最终的成败。反思教师在教改中的情志和行为差异,重新审视我们所进行的教改,可以促进教改的顺利进行。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教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教改的无极限性与教改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教改简要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mixed methods study carried out within the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TE) programme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on the ways that the course sought to frame and address the link between poverty and poorer educational outcomes. The study was concerned with the views held by ITE students on the effects of poverty on pupils' learning, well-being,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The paper initially explores why these questions are important, how they are framed internationally, and how they relate to current education policy, particularly in Englan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tudent teacher pre- and post-PGCE course questionnaires and a focus group discussion. The findings showed a tendency for student teachers to associate low achievement more strongly with family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n with socio-economic or school factors, although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that the thinking of some students changed during their programm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TE are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ensuring that the social justice commitments espoused by many such courses are actually enabled more effectively to influe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相似文献   

19.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can make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dely available to all students and educators for free; however, OER are still untried in many academic programm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a case of adoption of an open access textbook for an introductory information systems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suggestions of adoption of an OER textbook based upon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rocess of adoption of an open access textbook demands more intellectual work on the instructors’ sid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doption of a new commercial textbook.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discipline-base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 can ease the workload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OER textbooks. Th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in encouraging the OER community to shift from project-based OER textbook development to discipline-based CoP for effective OER textbook adoption.  相似文献   

20.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is essent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conceptualiz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specially within informal roles. We analysed how faculty members in an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gram conceptualize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Five key characteristics emerged that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apacity in postsecondary contexts: affective qualities, mentoring and empowering, action-orientation, teaching excellence, and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programs aimed at develop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ere also identified: funding and resources to implement a change initiative, 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ties, and embracing ident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