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是文化的栽体,文化以民族文化的形式而存在;文化是民族的标记,不同的文化构成不 同的民族。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和繁衍生息的岁月 中,拉祜人在创造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同所有事物一样,拉祜族文 化一经产生,就具有自身特性。其主要表现为多样性、流动性、交融性、非均衡性、社会性、创新性、开放性特 点。同时,拉祜族文化是在自身发展与其它文化比较、互助双重改造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一生下来,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现实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中华文明的琼浆玉液哺育着他的成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质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传统文化对每个成员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必然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并已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对歌文化是布依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体现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孕育于布依族独特的生存环境之下。通过探究布依族对歌在异地扶贫政策中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以及在政策之下对歌文化为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了文化变迁等问题,进而提出为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而采取科学的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人类社会中,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文化和教育相联系的。长期接受一定文化和教育的熏陶,会使这个民族的成员在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比较相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使得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和特质与其他民族相异。正因为如此,在现...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创造性与保持性。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在地球表面上必有其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这片特有空间的自然特性就构成了该民族的自然生存环境。黄岗侗族人民在一个地表崎岖不平、人为改变生存环境困难的地区,经过长期的探索,通过人工手段改变河道、挖掘鱼塘,并使得建构的鱼塘得到了精心的维护,这其间充分验证了侗族人民正确协调资源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民族文明在不断演进和发展中民族精气神与性格充分交织,以此延续民族历史并促进民族内部团结,是民族在不断发展中生成的思想与理念特质。诚然,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均会受文化生态环境影响,在民族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各民族均凭借自身特殊的传统文化属性和特点与其他民族形成差别,传统文化属性与特点是民族精神内涵集中且重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文化由人创造,与人类产生同时开始,需要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过程,包括人对外部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民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人们共同体、一个历史过程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从二者的关系看,文化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各种变迁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民族通过文化传承满足文化保存和发展的需要;文化的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民族的稳定性影响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古老的民族衰落、消失了.然而,以色列,一个在此洪流中失却其国土的民族,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佐证,无疑是这个民族所创造的奇迹中的奇迹.失去了本民族语言的人们是如何重新复兴并在全民族发展希伯来古语的?本文将从历史语言学和语言与文化多个语言学角度,揭示希伯来语复兴之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正发生着重大变革。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的生活方式将一去不返,人们必须依靠自身素质去求生存求发展。这样的变革,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影响着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据调查了解即将投身于这种生存环境的我校中专生就明显地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精神凝聚、心理认同、价值取向、生存理念和创造动力。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必然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漂泊者,等待她的将是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命运;而一个民族即使失去了物质的家园,只要她的文化火种尚在,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受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言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在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如今,全球化浪潮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文化互动与语言交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广泛吸收优质文化元素,从而成功建构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化史上呈现的"两种文化"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亦是客观的文化存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文理分科、独立评价和双线传播等,均预设了"两种文化"集团化存在的文化语境。而作为高校校园的文化主体,文理科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出了四组文化冲突的现实关系。同时,校园文化传播媒介的虚拟化、实在环境的学科化及重点学科的局部化等,亦显示了高校校园中"两种文化"传播生态的失衡。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不仅是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曾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应树立正确的文化历史观.科学地解读民族文化.充分发掘和吸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内容,找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结合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同时,日本民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维护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种兼容与承传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采集东西文化成果、消化变形为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和洋结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文化转换与翻译等值是翻译工作者应当注意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是各地彝族人民的精神依托,也是祖国文化遗产之一部分。在广西,彝族人口不多,居住也比较分散,但毕摩文化的影响仍然相当深远,不仅彝族同胞信奉自己祖先创建,并世代传吟毕摩经,而且彝族住地周围的壮、汉、苗、瑶、仡佬等各族人民,也对毕摩文化怀有一种崇敬的心理和尊从的态度。毕摩文化牵动着岭南西路彝区民俗民风,促成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激励着彝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舞世代彝族人民战胜强敌和自然灾害。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广西彝区,毕摩文化亦呈现淡化和消失的趋势。抢救和保护广西彝族毕摩文化,同样是彝区各级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彝族同胞,都应该以这一抢救和保护工作为已任,认真抓好这项工程的实施。具体说,一要注意保护毕摩文化的形成条件和生态环境;二要注意培养毕摩的后继人;三要加强发掘、整理和研究,纳入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四要与旅游事业联系起来,促进经济生产和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校尚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与创新型国家的高校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我国高等教育应深化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使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为此,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扩大高校对外开放,增加科技创新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