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形象是家道败落后的作者的精神写照。作者通过林黛玉形象身世的骤然变化,表达了人间繁华易逝的感慨;林黛玉所居湘妃竹的斑斑泪痕,是作者悲情的象征,林黛玉比拟的芙蓉的枯死,阐释了作者生不遇时,在家族命运变迁中枯死的痛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因为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任情美的代表人物。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而又诗才横溢的悲剧气韵打动人心。林黛玉性格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及她在贾府生活时寄人篱下的心理感受和具有与黛玉相似命运的女子来说明林黛玉这一"弃女"形象,并从社会、经济、性格、身体状况等方面探究其被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花喻人、以鸟比人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红楼梦》中与林黛玉相关的花、鸟意象尤其繁多。太虚幻境中多处以花、鸟为喻体点破林黛玉悲剧命运之缘由和结局;与黛玉同处一现实世界的红楼中人、物亦以花、鸟来形容、衬托林黛玉之凄美、孤高形象;才华出众的林潇湘多次提笔,在一首首诗作中以花、鸟为寄托完成了对自我心性与宿命的表白。如此,《红楼梦》以由远及近、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阐释了花、鸟意象所指向的林黛玉形象之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像繁花朵朵,玲珑生动散发出不同的芳香.对于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特征和中国文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像繁花朵朵,玲珑生动散发出不同的芳香。对于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特征和中国文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也是《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这个形象贯穿着作者的理想。但是,在今天青年人的心目中,对林黛玉形象有许多误读,他们把全书数次多人提及的她的小性儿、多心、爱恼人,这些传统解读的基础和依据,作为对林黛玉形象的评价,造成了对林黛玉形象的误读。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是我们理解《红楼梦》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参照。因此,笔者试图借助脂评了解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的实质,对林黛玉的个性进行重新解读,正解千古情痴林黛玉。  相似文献   

9.
红楼女性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通过描绘林黛玉等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是其悲剧的根源。无论是封建叛逆者,还是封建卫道者,都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评论家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评价褒贬不一。脂砚斋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并没有厚此薄彼,评点派关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品德,题咏派以赏玩心理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的评价可以用读者期待视野理论进行分析。读者期待视野受到时代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影响评论家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关注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既有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又有人的博学与深沉。它们并不矛盾地共存于黛玉身上,使黛玉成为世界学画廊中独特的那一个。黛玉性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还由于她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  相似文献   

12.
以宝黛二人的诗词为切入点,将其中蕴含的积极进步主题从个性解放和自由、个体的生命体验两大方面展开剖析,并由此分析宝黛诗词主题与曹雪芹思想体系的认同关系,最后将曹作为一个诗词作家置于清代前中期的诗词界进行观照,试图评价其学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诗词的表层意象可以看出林黛玉自卑无助的一面,但是就其诗词的深层内涵来看,分明感受到林黛玉坚强、勇敢和超脱的一面。这是林黛玉在对人类存在的有限性、孤独感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追寻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理解和超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黛玉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50回中,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所作的灯谜诗,采用的是真假相间、寓真于假的表现手法.表面在猜谜游戏,实则另有新意,不仅是三人心境的折射,表明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而且也是他们所写的爱情禅语,各有各自的禅机.宝钗的灯谜诗有谜底是假,向宝玉表白自己的一腔爱意与幽怨之情是真,宝玉、黛玉的灯谜诗没有谜底是假,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己所爱之人炽热的爱才是真.  相似文献   

15.
作为红楼第一女主角、十二金钗之首,林黛玉成为一个永恒、经典的美的艺术形象,因凄而美。她的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还泪的悲剧宿命;飘零的诗意灵魂;情情成痴。从人生命运、才华诗情、痴心爱情可了解林黛玉前世今生的生命内容以及由此闪烁的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渲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7.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妖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 ,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 ,林白也难免身陷其中 ,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 ,延续着红颜薄命的宿命  相似文献   

18.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封建贵族家庭的礼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为举止,展示了封建贵族小姐所履行的礼仪规范,贾府对林黛玉的接待,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中的礼仪礼节,再现了“诗礼簪缨之族”的礼俗文化特征。家庭是社会的缩影,窥一斑见全豹,由此能使人领略到封建礼制在维系封建社会延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