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会 《班主任》2024,(3):53-55
<正>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但文明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我尝试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悟文明之美1.美德故事传递美一年级伊始,我们在开展每日亲子阅读活动中倡议学生寻找中华美德故事中的美,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寻文明的种子,并鼓励学生在班中宣讲自己感受最深的美德小故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将故事中的文明之美传递出来。  相似文献   

2.
林冬梅 《成才之路》2014,(27):66-66
正故事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十分特别的意义,因为故事中有许多乐趣。同时,故事既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文明在幼儿中得以传播的重要手段。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幼儿教学创新力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激发。教师利用故事传播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思维的扩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选择幼儿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十分有益。一、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对幼儿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进行培  相似文献   

3.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实现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造就秉承中国优秀文明并具有世界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迸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教育存在样态,基于此信息化背景,文章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意蕴与实践路径.文章从教育特征、教育挑战和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意蕴.首先,文章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场域上更为开放,叙事更为微观化,主客体互动性得以增强和媒介融合化,继而文章剖析在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主要挑战,并迸一步挖掘基于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价值,其对于青少年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与锻造青少年的理想骨气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增加信息化故事内容,加强主客体互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合起来共同推动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从上古先民口耳相传先辈们的故事,到现代社会利用录音、录像技术口述自传.口述史历经社会文明的演变,重又进入人们的视域.作为一种独立的史学叙述手段,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与原来的口承传统已有了明显区别,具有了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5.
耐莉是<呼啸山庄>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参与者.耐莉的叙事是整部小说的核心,它所隐含的耐莉的故事是一个被资本主义文明异化的小人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故事中心课程”教学策略是以“做中学”为核心理念,以儿童未来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故事”为出发点,以模拟情境进行“故事”为教学过程,通过行动体验完成“故事”并承上启下进入下一个“故事”为循环原点的生成性教学策略。它包括探寻共生“故事”策略、情境体验“故事”策略、言语传递“故事”策略、角色表演“故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是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纪玉华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后所创立的.它是根据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天性,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随着故事的发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巧妙地夹杂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其主张"词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以理解为前提,理解靠母语来支持,母语是通往英语的桥梁,英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这部分内容史实多、跨度大,单纯的史实讲授,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于接受;而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趣味性的故事又缺乏新鲜感、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建构符合自身需要的故事.由于受到生活背景、年龄、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故事给当事人带来了感受各异的情绪和认知体验.高三学生小云(化名),也有自己的故事.只是,她的故事是单薄的,她的感受是悲伤的.辅导教师从丰富她的认知开始,帮助她从单一故事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  相似文献   

10.
马蒙蒙 《教育》2022,(19):67-69
在小学牛津教材中,故事板块占教材内容的三分之一.故事集语言知识、语言功能于一体,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在迁移中思,促成其深度学习;同时故事的"寓意"属性也让它成为学科德育很好的载体.尤其是当时代要求"学科教学"要向"学科育人"转变时,故事教学的功能也越发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在叙述结构上采用了套层式叙述,外层是海员讲述的马洛的故事,内层是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而外层马洛的故事和内层库尔兹的故事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成为马洛故事的自我反射。在审美形式上,叙述的内外界线被模糊,构成了"恐惑"式叙述;在伦理意义上,作为欧洲文明使者的马洛从库尔兹身上窥到了以文明自居的欧洲人内心深处暗藏的野蛮本性。欧洲文明的神话被颠覆,欧洲与非洲、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线被模糊,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恐惑"。《黑暗的心》从审美到伦理,都是一部"恐惑"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和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人类政治生活的优秀成果和进步状态,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是部分重叠交叉关系。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人类三大文明不仅有客观依据,而且有逻辑依据,制度文明与三大文明不是同一序列概念。  相似文献   

13.
《美发简史》是巴恩斯的短篇小说集《柠檬桌子》中一个意蕴丰富的故事。它反映了自然与文明的关系。故事中的的主人公格雷戈里代表自然,理发师则为文明的化身。研究表明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思想,体现了文明与自然之间对立交融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此外,还揭示了巴恩斯对现代文明进步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4.
“文明间歇”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雅氏在对“文明间歇”理性之根的批判中重构了其开放的理性精神:对“文明间歇”延续之基楚的分析中阐述了其独特的宇宙整体史观;对“文明间歇”未来之势的展望中出台了其科学的历史进化论.这一理论对正处于“文明间歇期”的现代社会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思考和探索中国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作家,早在留日时期的文明论的中心概念便是"立人".这不仅是异国体验,也是中国文明和文化现代转型的落脚点,是探索和思考中国国民性和人性的出发点.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和清醒的个人思考促使鲁迅立人思想有所变化,由期望"天才"而转向对现代"民众"的出现和培养.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两个概念属不同学科范畴 ,不能将二者相互等同、替代甚或混淆 ;政治文明是由政治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意识文明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结构的核心部分 ,是“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的交叉重合处  相似文献   

17.
论文欲就中西方的两则经典故事,来谈谈西域大月氏族在西方小说题材东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文章首先确定《列异传》中"谈生"的故事来源是希腊故事"小爱神和普苏克"。其次,文章以大量的史实来说明大月氏族同时受到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双重影响。最后,文章在对大月氏族的"桥梁"作用予以阐释后,通过"小爱神和普苏克"与"谈生"故事的具体比较,来分析希腊故事对中原志怪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物安全性评价"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程之一.主要讲述生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其中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农药安全、入侵生物的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法规等内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渗透在教学与实践中.结果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仅增强了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识,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主动践行"生态文明卫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张贵珍  刘宪斌 《文教资料》2008,(29):133-134
党的十七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这就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伍大福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42-45,55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