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肩水金关汉简(贰)》的释文是诸多专家多年的工作成果,颇为精审,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针对这些尚存疑义的地方,从字形的对比、上下文推理、文献材料的互证等方面,对相关释文进行了考察,对原整理者部分缺释漏释之处进行了补释,对原释文的误释之处给予了纠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三册释文的继续校读,共100条。在通读原释文的基础上,通过参阅相关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对原释文中存在的漏释、衍释、误识、误读、释文自相矛盾及其它问题进行了逐条校读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北朝佛教石刻释文错讹、阙漏较多,因不辨形近字、俗字、未识异体字、讹混字,不明文化词语,文字泐蚀模糊难辨,错误句读而误释。通过结合石刻拓片及相关文献资料,辨明字形,举证字例,纠正误释文字,补释缺文,分析误因,校正释文,以使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对《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三册释文的校读,共100条。笔者在通读该书并进行逐条释读的基础上,通过参阅相关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对原释文里存在的漏释、衍释、误识、误读、释文自相矛盾等问题进行了一一纠正。  相似文献   

5.
《河北宣化纪年唐墓代发掘简报》将释文以简体字写定,其释文仍有部分文字误释,如:“姻”、“功”、“溪”、“庆”等,故需要对这部分文字进行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6.
《经典释文》为唐代陆德明总结东汉南北朝以降经学家音义汇释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规制宏大的著作之中,其资料来源未必全为陆德明个人汇集。从古代文献著录、《经典释文》的内部体例以及同时代相关学者的著录资料来看,其中有借鉴前人音义汇释著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关于反训,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反训就是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的认为“反训是用反义词相互训释的释词方式”,而有的则认为是“反训,即用反义词来作训释”。无论哪种解释,都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内容:同一个词形包括了两个互相对立的词义。如《尚书·臬陶谟》:“乱而敬”,《史记·夏本纪》作“治而敬”,以治训乱,训诂学上就称反训,反训是训诂学史上产生得比较早也使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训诂术语,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仍可寻觅其使用的踪迹。一千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引起了不少的纷争,至今仍在进行,因此很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上博简(二)》《子羔》篇竹简的编联、残简拟补、释字、断旬提出修订。释“ ”为“ ”读“怀”,释“ ”为“卣”读“you”,释“ ”为“采”(穗)读“逸”;认为“ ”释“史”、“ ”释“弁”,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9.
《肩水金关汉简(贰)》的出版使得对汉代西北地区政治、军事系统及社会生活等的研究多了一份新的材料,但其中的释文仍有值得商榷之处。这里结合简牍材料本身的行文习惯,通过汉简材料的内部对比及与碑刻等其他材料的对比,从文字在简文版式中的位置、其本身构件的布局、笔画的走势等方面,对原释文的一处误释字予以了纠正,三处未释字进行了补释。  相似文献   

10.
已故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一书,是韩愈诗歌校注的集大成者,深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好评。然而,书中的有些补释也存在一些瑕疵,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注释错误;二是属于赘注;三是注语繁琐;四是补释不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人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及其"四句教"诠释依然有所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体说,以唐君毅先生为代表;一类是两层说,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一类为境界说,以陈来先生为代表。通过对这三类诠释进行述评,可以增进我们对阳明学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亲民”说和对朱子“格物穷理”说的批评,成为王船山反对、批判王学的最显著的靶标.两位学者在《大学》新民(亲民)和格物致知问题上的分歧和差异,由此展现船山对阳明心学的批判和指斥.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查继佐在《九宫谱定总论》之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曲学见解,通过联系他的生平、思想、经历和明清之际的学风立体考察查氏的曲学观,以一言概之,"尚用"。《九宫谱定总论》作为继王骥德《曲律》之后的又一部完整的关于南曲格律通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淡漠与消耗:王小波小说中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孤零零的现象”,王小波小说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质地。论文对王小波小说中的“性”进行分析,认为与通常在弗洛伊德“性解放”视阈中编织的“性”叙事不同,王小波小说中的“性”是在福柯“从性中解放”的意义上写出的,它关涉的是游戏、快感和主体的自由,它以其无目的“消耗”来反抗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以其对“虐恋”游戏的呈现来戏弄权力,揭示权力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是道"。这一重要思想解决了"道"的来源问题,要求人们到百姓日用中去学道、求道;同时,王艮还把"日用"与"平常事"结合起来,指出在日用中学道关键是在即事中学道,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学道的方向。此外,王艮分析了"百姓日用是道"的简易特性,并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强调了顺应"简易"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如何解决魏晋士人现实生存悲剧性的核心问题,也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王弼在把老庄的“无”提升为更纯粹的本体论基础上,赋予“自然”以超越的境界旨趣,并论述自然与“无”“性”“理”的关系,扩大了道家的“自然”概念,赋予“自然”人的情感和社会文化的新内涵,使得现实的“名教”有了合理根据,为弥合悲剧意识的魏晋士人诗化人生境界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昭君出塞故事闻名中日,但因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情节各有出入。井上靖的同一题材小说《明妃曲》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中国史书或文学作品的昭君形象。本文将阐明井上靖笔下的昭君形象,并结合相关社会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