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露 《辅导员》2014,(9):62-62
孤灯夜下,灯光中,我手捧一本《红楼梦》,仔细品味,不禁感慨良深……自认为《红楼梦》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因"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有着阶级的不平等。《红楼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也写尽了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悲剧。那十二金钗,只能在那个被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中,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  相似文献   

2.
缓慢推进故事情节是《红楼梦》的基本写作方法之一。因为元春享年36岁,所以,到元春去世时,《红楼梦》的后半部应该写出6年的事情。《红楼梦》后半部至少要写"十七年",才能写到贾兰为国捐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宝玉和史湘云到了老年要成为夫妻。如果要写到史湘云40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二十四年"。如果写到妙玉"青灯古殿人将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十七年"。元春去世是《红楼梦》后半部的关键,依"缓慢推进"之法,即平均十回写1年的故事,"到元春去世时",就必须写到一百四十回。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全部《红楼梦》可能有一百六十回。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是卓然矗立的一座文学丰碑。它的艺术手法精妙绝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涵丰盈厚重。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正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以其诗意的语言,绘人绘事,绘声绘色;以其悲剧的情怀,描红写翠,记荣写败。又以冷静的笔墨写历历往事,依依深情;以卓越的才华,写凡尘仙境,众生百态。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五回“游仙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众仙子所唱的十二支曲子中有《枉凝眉》一首: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支曲子,许多红学家认为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如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毛德彪、朱俊亭的《〈红楼梦〉注解》,即持此种观点。1985年夏,山东人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一曲《童年》,勾起了我们对岁月的记忆;一曲《同桌的你》,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一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激起了往日的情怀……当代的青少年是听着这些校园流行歌曲长大的,对它们的喜爱已经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出现了许多"追星族",为自己喜爱的明星不顾一切。请以你熟悉和喜爱的歌曲名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健康,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它的伟大还成就了一门"红学"。因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残作,故后世的人们纷纷对《红楼梦》进行续写。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也续写了一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很值得一读。通过赏析刘心武续作中对故事情节的延续、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它们确实具有极大的审美意蕴,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正当你意识到钻石的价值大于玻璃球的价值时,你的童年就结束了。——题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尽了人情冷暖、世间百态……历经家道由盛转衰、晚年落魄的曹雪芹,看够了世界的丑恶、复杂,于是在《红楼梦》中,他创造了一个洁净的女儿世界,一个属于他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一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了那个时代以前的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至于形成了今天的一门显学——红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斯言信矣!《红楼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广泛地阅读、学人不断深入地  相似文献   

9.
洋洋大观的《红楼梦》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包。其中的酒文化占有相当的比重,散布在许多章节。《红楼梦》的第5回写了“万艳同杯”酒,那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制而成的,故取名为“万艳同杯”。其实这种酒是曹雪芹虚构的,社会上并不存在。“万艳同杯”与“万艳同悲”是谐音,表达了作者对女子薄命的深切同情,也是为《红楼梦》的主题服务的。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写了“屠苏酒”。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  相似文献   

10.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谜一样的梦,处处笼罩在梦的预言当中。因其人物乃至整个贾府、整个社会的命运都处于某种规律的支配之下。概而言之,即"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的普遍规律。如果试图把《红楼梦》中几位人物的命运轨迹与数字"三"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当能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诗经·国风》中占最多数的是属于恋爱和婚姻的诗歌,而《蒹葭》更是写尽相思之苦。文章以《诗经》中的爱情诗为切入点,以详实文献为依据,首先对《蒹葭》进行了文本分析,进而重点讨论了抒情主人公苦苦追寻的"伊人"形象和那个可望难即的"在水一方"的含蓄朦胧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享誉文坛的广西籍小说家何诹,其作品《碎琴楼》曾被誉为古典写情小说的绝唱,"挽近文言长篇之眉目"。《碎琴楼》的艺术眼光多聚焦于《红楼梦》,无论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还是叙述方式和艺术风格,《碎琴楼》对《红楼梦》的参照都不言而喻。可以这样说,《碎琴楼》就是民初的一支《红楼梦》短曲。  相似文献   

14.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一曲悲壮的《霸王别姬》唱出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无奈与悲凉,他就是项羽。古今往来,无数人为项羽感叹惋惜,究竟是什么导致他只能成为一个悲剧英雄呢?我想应该是性格。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我们可以知道项羽勇猛有为,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顾太清的《红楼梦影》作为女性创写《红楼梦》续书唯一保存下来的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顾太清“以叙说自己”的方式续写《红楼梦》,展现出转折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伦理道德理想世界的构筑,其善恶观、忠孝观、仁义观、功名观、婚姻观和家庭观等是其理想伦理道德世界构筑的主要内容,反映了那个时代以顾太清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女性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出了为师者的辛苦和幸福。记得我刚接手一个五年级的班时,课堂上有很多学生都不举手发言,无论怎样调动都收效甚微,这和以往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班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写高考作文,要强调"中心明确"呢?我们读《红楼梦》,能概括出这样一个中心吗?鲁迅不是说,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为什么考生就应该写一个"中心明确"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有一个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小说中精妙的细节描写、风格各异的诗词歌赋等,都可以成为剧本创作的原材料。当然,能否在尊重原著美好意旨并保留其原有神韵的基础上做到"因体而异,量体裁衣",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不妨对《红楼梦》中的《红楼梦曲》在清代《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清代‘红楼戏’")中的改编、化用情况加以探究,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原载《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4期 不识相是一种常见的人生状态,进一步必然导致尴尬局面的产生。《红楼梦》这部杰作写了两个不识相的奴才,一是芳官的干娘,一是王善保家的。由于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奴才地位,弄不清楚与主子甚至与上等奴才间隔的距离,因而讨好不成反讨来了打和骂。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就是写各种人生状态的现实主义杰作。形而下看,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相与衰亡,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形而上看,这里又有各类人生境遇各种人生状态的概括。读《红楼梦》,即可以认识那个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