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彩新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放学后,母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21粒,您根本没吃。”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2.
又响起了吵闹声,这熟悉的声音隔几天就会听到一次。两个女人的声音,像爆竹一样又响又尖,此起彼伏。那是一对母女。母亲六十出头儿,女儿三十来岁。据说老太太早年离异,独自带着这个独生女儿,女儿一直没有嫁人,心情不愉快,工作也辞了。按理说两人相依为命,母女情深,也能享受到一番天伦之乐。偏偏这对母女像冤家一样,隔三岔五大闹一场。开始只在家里吵,后来索性不再避嫌,只要见到人就大声控诉,火药味儿  相似文献   

3.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放学后,母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女儿将药瓶中的药倒出来一拉拉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 21粒,您根本没吃。”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生活就是这样,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  相似文献   

4.
一大早我和儿子去学琴,也许是周日的缘故,公交车上的人挺多。我们上去的时候正好有两个空位便坐下了。第二站又上来很多人,包括一对母女都没有座位,只好站着。过了几站有个人下车了,那位母亲赶紧往空座方向走,走到座位旁边并没坐下,而是回头问她女儿:"你来坐吗?",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意义     
1992年9月1日,洛阳道北小学来了一对母女,妈妈要送女儿上学。许多学生都认识这位妈妈,她是个乞丐。面对妈妈的跪地哭求,学校很为难,因为这对母女没家没户口,妈妈有点儿憨,有点儿哑,连自己的姓名都说不清楚,学校不敢收。最后,女儿拉起妈妈走了。  相似文献   

6.
有一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  相似文献   

7.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手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通过收音机所想像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留下了一张纸条:“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  相似文献   

8.
<正>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母女对话:"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1]这段对话想必会引起父母们的深刻反思。的确,孩子的成长,金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味地用金  相似文献   

9.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描写了一种异化的母女关系。母女二人如共生体般密不可分,却又相争相斗,互相伤害。女儿的人性受到压抑、摧残。作家通过描写母亲对女儿的全方位压制,对人性受压迫主题进行夸张和典型化处理,鞭辟入里地批判了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0.
哑娘     
1992年9月1日,洛阳道北小学来了一对母女,妈妈送女儿上学。这位妈妈许多学生认识,是个乞丐。妈妈跪地哭求,但学校为难。因为这对母女没家没户口,妈妈沾憨带哑,连自己的姓名和老家都说不清楚,学校不敢收。  相似文献   

11.
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金锁记》中的七巧和长安与《钢琴教师》中埃里卡和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为异于传统,母亲的压迫使得女儿逐渐呈现出压抑心理,表现了母女关系的异化,并导致女儿的男女关系的非正常化,从而显现文本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阅读魔方(1)     
《小火炬》2006,(Z1)
阅读精品捐一个微笑蔡成排队捐款的人好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母女。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稚声稚气地背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作家亦舒从女儿身份的视角,对母亲形象进行了批判和颠覆,刻画了许多自私虚伪、责任感缺失的母亲形象。随着作者叙述立场的变化,亦舒又对母亲形象进行了重构,转而塑造一些开明、宽容、平等的母亲形象。母亲形象的嬗变显示了亦舒对母亲形象和母女关系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读过这样一则令人感动的故事: 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女儿一直认为做清洁工的母亲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辛苦忙碌,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5.
玛莎·诺曼在《晚安,妈妈》中利用饮食符号作为剧情设定的一种手段来呈现并强调食物对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影响。剧中的食物符号具有丰富的意指:"甜食"使得母亲麻木并成为母亲对女儿控制的介质,牛奶饮品暗示母女间的冲突,而女儿拒绝母亲提供的食物表明她对现存母女关系的否定和对自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母与女     
我想这个世界上的母女关系是有许多种的:有毫无矛盾亲密无间的;有关系冷淡形同陌路的;也有等级分明相敬如宾的。母女关系又是不可分割的:从法律角度看,这种关系不可断绝;从道德角度看,这种关系总是被人赞颂;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看,每个母亲也曾经是女儿,每个女儿也可能会成为母亲。  相似文献   

17.
刘瑞卿 《考试周刊》2011,(29):31-32
小说《喜福会》中四位母亲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她们的四位女儿接受着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又生活在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的美国文化中。书中所呈现出的母女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典型的青少年与中年家长的矛盾,而且是母女不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捐一个微笑     
李焯芬 《初中生》2010,(3):47-47
在一次慈善捐献活动中,大家排着队,轮流捐献。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扬起小脑袋,轻声背着唐诗。每背完一首,她就停下来,等待母亲的赞扬。年轻的母亲一点也不吝啬,反复地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19.
捐一个微笑     
在一次慈善捐献活动中,大家排着队,轮流捐献。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扬起小脑袋,轻声背着唐诗。每背完一首,她就停下来,等待母亲的赞扬。  相似文献   

20.
吾斯曼草     
维吾尔族民间有一个传说:女儿两眉之间的距离越小,将来出嫁的地方就离娘家越近,这样,母女就可以免受遥遥相思之苦。终于,母亲找到了吾斯曼生眉草。母亲在女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