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的职业幸福,有四方面的观点:第一,当教师成长为孩子们心中最亮丽的风景时,是一种幸福;当教师与学生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时,教育是一种幸福;当老师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生活中的风景时,是一种幸福;当教师有能力成为年轻人的背景时,是一种幸福,是传播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玩乐、发现、体验,健康快乐的成长着。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挖掘游戏,促进幼儿幸福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人向往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幸福。通过教育,让个体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提升个体的幸福感,由此可见,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核心主张。教育幸福的源泉在哪里?本文主要谈如何让幼儿园成为幸福校园?如何让教师、幼儿、家长畅享教育的幸福,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师承杜威的陶行知先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孩子们总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总是喜欢问个明白。在上科学教育课的时候,孩子们的热情总是那么高涨,但是所学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孩子们能够真正的领会、理解吗?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在上科学教育课的时候,应尽量联系日常生活。越是密切孩子们的生活,越能够解答孩子们心中的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周身的事物和现象,给孩子们一个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课。  相似文献   

6.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认识。受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的启发,文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幸福理念、完善教育模式、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人精神层面的反映。具有幸福感,可令人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身心愉悦,追逐幸福。本文阐述了目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状况,通过怎样的方法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两方面问题,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具有能够感受幸福、理解幸福,创造幸福,把获得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的品质和情操。  相似文献   

8.
一次偶然的发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个发现就是小小的蜗牛。蜗牛看似不起眼,却有大学问。《指南》中指出:教育机会蕴含在一日生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的活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孩子的发现去探索、实践。生活即教育,教育里即生活。让小蜗牛走进我们的视野,带着蜗牛驰骋在活动室的各个区域里,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萌发了孩子们的爱心,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庞娜 《科教文汇》2010,(18):1-1,6
幸福是人人都追求和向往的,它是人类从事所有活动的目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与幸福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石畅 《科教文汇》2013,(28):176-177
以往教育研究者将焦点聚集在论述幸福是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如何关涉人的幸福上,具体到论述教育关涉学生幸福的研究较少。对近年我国学生幸福研究进行述评,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以期望能够推动学生幸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往教育研究者将焦点聚集在论述幸福是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如何关涉人的幸福上,具体到论述教育关涉学生幸福的研究较少。对近年我国学生幸福研究进行述评,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以期望能够推动学生幸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的生活,都有着特别丰富而又各异的看法。从学科研究来看,伦理学对它的讨论多些,而在教育学上的研究还是不够充实。在当代教育中,教育手段的目的化和形式主义倾向性等问题都越来越严重,进而造成了教育中幸福的失落与探思。  相似文献   

13.
张兰 《科教文汇》2009,(3):25-26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的生活,都有着特别丰富而又各异的看法。从学科研究来看,伦理学对它的讨论多些,而在教育学上的研究还是不够充实。在当代教育中,教育手段的目的化和形式主义倾向性等问题都越来越严重,进而造成了教育中幸福的失落与探思。  相似文献   

14.
陈建双 《今日科苑》2010,(11):159-159
语文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本文阐述了课堂、阅读、生活三方面与语文之间的联系,让语文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孩子们去感受语文精华,去体会语文真谛,去享受语文魅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建双 《金秋科苑》2010,(11):159-159
语文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本文阐述了课堂、阅读、生活三方面与语文之间的联系,让语文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孩子们去感受语文精华,去体会语文真谛,去享受语文魅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幼儿阶段的教育被视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开展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儿园开展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去接受相关的教育。比如,教育工作者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们的一日生活,将一些教育理念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当中。本文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幸福班集体是能够给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带来幸福感的体验和实践,能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幸福班级"的构建多种多样,只要能让个体在这种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幸福,从而将幸福升华到对幸福的追求,那么这个就是幸福的班集体.建设幸福的班集体,已成为新时代对班主任工作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评价是种导向,引导着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之下,教育的终极意义应该是为人的生活服务和实现人的幸福,而现实的教育却脱离了这个主题,与生活相背离,所以教育评价要向生活回归。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一切皆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俗话说"幼儿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我们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生活的乐趣,让他们快乐生活,生活快乐。生活是"活"的,是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我们生活着、感受着、反思着,我们在理解生活的同时,也理解着自己。我们的教育不能离开生活,正如植物离不开养育它的土壤一样。  相似文献   

20.
庞云芳  陈举 《科教文汇》2009,(18):7-7,286
评价是种导向,引导着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之下,教育的终极意义应该是为人的生活服务和实现人的幸福,而现实的教育却脱离了这个主题,与生活相背离,所以教育评价要向生活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