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7月8日天津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邓大姐看望左大姐》的特写,报道了邓颖超同志看望左道腴同志(已故的周叔弢同志的爱人)的情景。这篇报道文笔自然,内容生动,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文章的作者就是原天津日报总编辑、现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石坚同志。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9日,洛风同志(原名张凤葆),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离开了我们。我之所以在时隔一年以后,才写这篇悼念并纪念他的文章,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的十几年中,每年春节,我都和我的老伴一起,去看望洛风同志,给他拜年。但在2009年以后的两年中,我因一直在生病,没有去看望过他。2011年1月下旬,我病情稍好后准备春节前再去看望洛风同志,于是给他的家里打电话,没想到他的家人告诉我,洛风同志已于一个月前  相似文献   

3.
李涛 《中国广播》2005,(5):18-19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看望政协委员和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活动有45场次,超过了去年“两会”。如何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播发消息的字数和时间上严格控制,同时,又充分、生动地报道好领导同志的活动,中央台时政采访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新闻报道及记者管理要求》,结合广播近几年在时政报道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写的访问日本的一篇报道《一位日本朋友的忠告》。报道发表后,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文作了批示,认为报道中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后来国务院办公厅又将这篇报道转发给各部和各省的领导同志参阅。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引起领导同志的如此重视,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希望我谈谈采写这篇报道的体会。我想了想,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新的经验和体会可谈的。如果硬要说一点,那么还是大家常说的那一条:平时多思考,采访时  相似文献   

5.
报载,4月13日上午,胡耀邦同志在接见湖北省和武汉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时,要求大家看一看4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今日西安“七闲庄”》。胡耀邦同志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篇报道,就因为它“反映了许多问题”。可见,  相似文献   

6.
遣词造句如同量体裁衣一样,不能不掌握分寸。可是有一些同志缺乏这种掌握分寸的功夫,往往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冠以堂而皇之的词句,戴一顶大帽子,穿一身阔衣裳。例如:一个通讯员写了篇区委书记春节期间看望教师的消息,消息结尾写道:“区委书记的探望,使教师们受到极大鼓舞。”还有一位通讯员写了篇反映一个乡农业生产发展成就的稿子,  相似文献   

7.
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初步尝试浙江日报总编辑张曦改革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是新闻单位多年来探索但成效甚少的一个课题。去年新春,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副书记刘枫、宣传部长梁平波、秘书长吕祖善一行到浙江日报社看望采编人员时,报社编委会提出了减少、改...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人民日报社派出了由总编室陈陆军、刘龙,西藏记者站郑少忠、徐锦庚,山东记者站何勇组成的“五人赴藏小分队”,进行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宣传报道。我们先后在《人民日报》发稿31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发稿9篇。前期报道除“自选动作”外,我们采写的“规定动作”——“人民西藏40年”8篇稿子,得到社内外好评;区庆期间报道中央领导同志活动的稿件,尤其是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几篇侧记,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代表团成员的较高评价,被有关领导赞誉为“深广细实”。这次报道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关广梅现象”深度报道从1987年6月12日到7月27日,共历时40多天,期间,《经济日报》共发表评论员文章5篇,通讯4篇、消息7篇、关广梅本人来信1篇、小言论4篇、综述报道1篇、读者讨论稿件、信件56篇;期后,又发表跟踪抽样调查报告4篇,合计82篇。这一报道的背景是: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了“两权分离”(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幽尤 《北京档案》2004,(8):36-36
某档案媒体近登一篇题为<金奖是这样摘取的>报道性文章(以下简称"金文"),说的是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辽宁本溪看望贫困群众时,作者一幅题为"这就是咱们的总理啊"的金奖作品诞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记者同自己报纸的通讯员枪新闻,不是好现象。某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个同志正在赶写一篇报道的时候,接待了一位记者。他在向记者介绍情况中,谈了自己正在写的这篇报道的主题和素材,并说此稿将尽快寄给这个记者所在的编辑部,希望能得到记者同志的指导和帮助。这位记者当时没提出任何意见。可是,时隔数日,这个记者却在报上发了同一主题和素材的报道,通讯员那篇稿子被挤到废纸堆去了。事后,这个通讯员从那个县了解到,原来这个记者从新闻科出来后,直奔该县,把这条  相似文献   

12.
杨红 《上海档案》2007,(9):F0002-F0002
9月8日,上海市档案局馆长吴辰同志、副局馆长仓大放同志代表上海档案工作者专程前往绍兴市档案局,亲切看望了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先进代表——绍兴市档案局馆长卞峰煜同志,并送上慰问信和慰问品。吴辰同志详细询问了卞峰煜同志  相似文献   

13.
有过新闻写作经验的同志,都有这样一种学习写新闻的体会:在对自己写的稿件经过几次“剥层皮”似的修改后,才体会到什么叫“字斟句酌”,理解了“推敲”的含义。也就是经过这么几次认真的修改,以后再写稿子,水平似乎提高了一大截。佛学上的“修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妨在写作上也来一次这样的修炼。下面我以一篇看上去写得不错的稿子作为修改对象,作一示范。原稿: 民建领导看望王慕贞 8月17日,南宁民建领导看望了王慕贞老会员。 当天下午,王武陵主委、黄肇富副主委率机关专千一行四人,驱车到南宁舜帆爱晚村,看望85…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关于温家宝总理“五四”青年节看望两所高校学生活动的特写,写得短小活泼,很有特色。“我也是一片树叶”,看这题目就感到新鲜,引起阅读的欲望。我猜想,作者是在有意识地实践这类报道改革的探索吧。  相似文献   

15.
1988年3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选出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而且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角度而言 ,这是邓小平同志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开端和体现。作为新华社记者 ,从我采访党的十三大开始 ,就酝酿写一篇反映这方面改革的报道 ,到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我又在会上采访 ,并把写篇这方面报道的想法报告了杨尚昆、薄一波同志 ,他们两位老人家非常支持我的想法。薄一波同志说 :“你这个想法非常好 ,你们新闻界是得要有一篇反映邓小平同志带头不搞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头报道 ,就由你来写吧。”他还陆续…  相似文献   

16.
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这个标题,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绕口令,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现在对什么是正面报道真是越来越迷惑了。有时候我们报纸一篇批评性报道刚出去,相关部门单位的同志便来电要求:“以正面报道为主啊,少搞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以来,我们以近年来少有的报道规模,推出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一重大典型。从12月15日刊登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后的第一篇报道算起,在4个月时间里,共发表各种体载作品65篇,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省委领导同志称赞,大众日报对孔繁森的宣传行动早,声势大,形式新。孔繁森这个典型过硬,大众日报的宣传也过硬。  相似文献   

18.
6月,某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到会代表400多名,主席台上就座了86位领导同志,开幕消息900余字,列了43位领导人名单,配上职务,共320余字。人民代表大会,顾名思义,会议的主人是人民代表。座位如此安排,消息如此报道,岂不有喧宾夺主之嫌?可惜,如此这般的报道并不是只见之于某市这次会议。君不见,青年节报道,某领导到会讲话,而青年洗耳恭听;妇女节报道,某领导看望妇女,而妇女则受宠若惊;护士节报道,某领导与护士欢聚一堂,护士则垂手肃立……这种模式的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一改?  相似文献   

19.
最近,文汇报发表了一篇关于《艺术世界》创刊的报道。其中,提到了名作家叶圣陶、名导演谢添等同志热心支持、撰稿的情况。后来,也介绍了编辑同志的辛勤劳动。然而,在文中,编辑的名字被略去了,只说是“老吴和老武”同志。读后,不禁要代为编辑同志抱屈几声。  相似文献   

20.
最近,安徽日报对一九五六年第四季度和一九五七年全年所发表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评奖,由该报优秀作品评奖委员会讨论提出,经编委会批准的得奖作品计有六十四件:其中文字报道一等奖一篇,文字报道二等奖三篇,文字报道三等奖二十三篇,标题三等奖四则,图片一等奖一幅,图片二等奖一幅,图片三等奖十二幅.获文字报道一等奖的是陈加居写的一篇描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通讯"草契".(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和研究,本刊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并由安徽日报复斤同志写了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