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融合教育环境中,不少随班就读儿童幼小转衔遭遇困难。文章以刚刚从幼儿园升入普通小学的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小宝为个案,研究论述了如何通过实施评估、设置衔接课程、家校合作开展个别化教育训练等,改善其问题行为,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开始关注其转衔教育问题,但我国自闭症儿童转衔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者以XX成长馆三名自闭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承担训练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个案在转衔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建立多元合作的评估体系、增强包容性、完善融合教师专业建设机制、重视家园共育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班就读是我国在融合教育理念影响下不断完善的一种本土化教育安置形式。虽然国家已出台政策把自闭症儿童纳入随班就读对象,但是真正进入普通学校的自闭症儿童并不多。目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支持体系不完善、教师缺乏自闭症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关研究匮乏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以期能为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是我国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的主要形式,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由于现实问题,学校、教师承受各种压力,使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解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问题,重要的是从学校和教师着手,为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提供各种支持,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16,(2):104-112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基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缺陷是"社会性"发展的缺陷,融合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就读,但近年很多新闻报道这些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遭遇到困难,甚至被普通家长联名劝退。因为实现真正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还需要同时提供系统性的综合的持续的支持和相关服务。本文运用综述研究、实地观察等方法,对美国小学阶段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构成和运作机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建设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来提升自闭谱系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小升初转衔教育不仅对普通学生十分重要,对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同样不可忽视.在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小升初转衔教育中存在着学校教育管理不完善、普校教师及学生对智障学生接纳态度低、教师特教理论知识匮乏、对智障学生指导随意性大、智障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等问题.对此,应做好教育管理、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四方面的衔接,从而让智障随班就读学生顺利转衔,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7.
陈瑾  曾凡林 《中学教育》2011,(4):108-112,118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一种具体教育形式。随班就读发展的困境之一是,如何对随班就读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尝试探索随班就读教育评价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和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是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目前随班就读管理者群体大部分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素养,职前培养缺乏,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南京市玄武区从区域层面对随班就读管理者的研训模式做整体设计与架构,帮助随班就读管理者解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欠缺、普特教专业知识正迁移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艳红 《文教资料》2014,(6):125-126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他们的教育安置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一部分在康复机构训练或在幼儿园、培智学校就读外,还有一部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中轻度的自闭症儿童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相似文献   

11.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的同伴关系不容乐观,同伴接纳程度较低,处于被拒绝地位,友谊关系欠佳。建议呵护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意愿,提高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的接纳能力,具体做到:培养普通学生正确的自闭症儿童观以及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能力、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建融合教育的班集体、营造融合教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14年国家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后,各级政府对于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重视,随班就读作为安置特殊儿童的重要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较早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地区之一,有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创新形式,丰富了听觉障碍儿童安置于聋校之单一形式。历经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纷争的聋校语言教学模式影响了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综观国内外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语教学模式、视话教学模式、手语教学模式与综合语言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些语言教学模式的解析,以期为我国听觉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佳馨  高慧 《科幻画报》2022,(4):186-188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推进,我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自闭症儿童的幼小转衔是融合教育的关键环节。经过对国外自闭症儿童从学前教育机构过渡到普通小学的幼小转衔相关问题及经验的探讨,以期为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幼小转衔提供借鉴,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成功转衔。未来我国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立法保障,规范自闭症幼儿的转衔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多举措支持自闭症幼儿向教室环境过渡,教师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推进多方合作。  相似文献   

15.
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热潮,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模式。学校作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和承载体,其支持服务如何,直接影响着随班就读的质量,影响着特殊儿童的教育利益和健康发展。针对全纳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内涵、学校支持的责任、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反思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完善学校支持体系,提升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智力落后、有自闭症倾向等特殊儿童开展在一般学校内的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领域落实公平的重要而有效手段。本文探讨了随班就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探讨了随班就读反映的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效果,宜设置“资源教室”,作为对随班就读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侯旭 《文教资料》2008,(6):124-125
在我国现阶段,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与学校、教师合作,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阐述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试图找出有效策略,以取得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班就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也是当前我国适龄特殊儿童少年的主要教育安置形式,建设完善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发展融合教育的基本前提。笔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Z市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面临着资源总量不足、政策体系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融合教育理念得不到充分认可等困境,提出扩大融合教育资源、加强政策体系建设、畅通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中国 ,融合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是随班就读。本文使用开放式问卷 ,录音采访了大连市 1 1所普通小学的 2 3位班主任教师。研究的结果表明 :(一 )大连市的普小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基本上持接受态度 ,集中有近一半多的教师认为要视学生的残疾种类合程度来确定特殊儿童是否随班就读。(二 )在多数普小教师看来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往势必交顺利的 ,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合经常出现在课外活动、集体活动、游戏的场合 ,而在课堂学习的情况下较难产生。 (三 )从社会融合的可利用资源中 ,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协作的桥梁并未建立起来。 (四 )普小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建议是希望得到特殊教育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李励 《云南教育》2023,(9):42-44
<正>随着国家融合教育理念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听障儿童入园随班就读,实施融合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听障儿童逐渐不再安置到传统隔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而走进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然而在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我们教师将利用随班就读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以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等形式设计幼儿园集中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