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殷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向以浑厚凝重、古雅端丽著称,其文辞——铭文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也恒为人所称道。铭文的语言风格如何呢?陆机说过“铭博约而温润”,(《文赋》)刘勰说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文心雕龙&;#183;铭箴》)验之殷周青铜器铭文,不难得出这样的看法:总体说来,与金文的书体风格相适应,铭文的语言风格堪称庄重典雅。这极易理解。在商周时代,能铸造钟鼎彝器并将文字施之其上的,寻常之人不作此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懂“铭”字的含意,最近我除了在校图书馆借阅了不少关于“铭”的名篇佳作,还专门查阅了汉字解释权威辞书——《康熙字典》、《辞源》、《辞海》,方知其意:把文字镌刻在金石器物上叫做“铭”。东汉郑玄《礼记·祭统》注曰:“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这种铭文,便于记事,更便于自戒自警。据史书记载,大约从东汉开始,许多有志有识之士,为医治自己品  相似文献   

3.
从内容上说,铭文是对所铸钟鼎由来的说明,钟鼎是为纪念赞颂祖先功绩而铸;铭还可以纪生者之功,其基调是赞颂;铭又常用于鉴戒,劝人肃言慎行。刘勰所论铭体之"大要"有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实是曹丕"尚实"说的展开,"弘润"之说显然也从陆机"温润"说脱胎,"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是陆机"博约"说的继承。铭体以永垂后世为目的,因而都以金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其体以言简意深为尚。从形式上看,铭可分为缀序铭和徒铭两种模式。就铭文本身来看,其形式一为骚体,二为齐言。铭文从刻铸于金属到镂刻于石材再到书写于纸张的演变历程,也是其形制篇幅由简到繁的演变历程。从载体看,铭文渐与碑文合拢并流。《文选》共录铭五篇:班固《封燕然山铭》属武将外战功勋铭,具有强烈气势美;陆倕《石阙铭》属帝王内战功勋铭,注重征讨正义性;崔瑗《座右铭》是立身处世的自我勉戒;《剑阁铭》为山河之戒张本;《新刻漏铭》的价值是在于体现了器物铭所应具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4.
结合《左传》之学在六朝时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庾信的作品,对庾信与《左传》的关系及其意义加以疏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懂“铭”字的含意,最近我除了在校图书馆借阅了不少关于“铭”字的名篇佳作,还专门查阅了汉字解释权威——《康熙字典》、《辞源》、《辞海》。近日始知其意:把文字镌刻在金石器物上叫做“铭”。东汉郑玄《礼记·祭统》注曰:“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这种铭文,便于记事,更便于自戒自警。据史书记载,大约从东汉开始,许多有志有识之士,为医治自己品行弊端,或激励  相似文献   

6.
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给“铭”下了个定义:“铭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在器物上刻写铭文,为的是警戒自己,免犯错误。宋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宋文天祥的《砚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勿失道自全。明高启的《笔铭》:用欲圆,体欲劲,书而执之在心正。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诗歌创作素有“集大成”之说,从《诗经》至汉魏六朝之苏李、曹刘、颜谢、徐庾等都给予杜诗的创作以巨大影响。其中,梁--北周的望乡诗人庾信,便是给杜甫的诗创作以深刻影响的人物之一。本文主要是想从杜甫的前期创作中选出几例,来探讨一下杜甫如何继承、发展了庾信文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话说铭     
从工具书上可以查得 ,“铭”(m姫ng) ,有两个义项 :①古人刻在器物、碑版等上面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如墓志铭、砚铭、座右铭等 ;②在器物上刻字 ,表示纪念 ,比喻深刻记住之意 ,如铭功、铭肌镂骨(比喻感恩极深 )、铭诸肺腑 (比喻永志不忘 )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后来“铭”就成了古代人用来述功纪行的一种文体。这种古文体的特点是 :篇幅短小 ,句子简短 ,一般都是押韵的 ,常用骈体写作。例如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就是一篇描写和赞美作者自己住处的铭文。全文仅 81个字 ,却写得开朗流畅 ,情文并茂。文章通过…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结尾谈到了向子期的《思旧赋》。向子期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旧赋》是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因“吕安事”被杀害而写的。原来,嵇康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及其帮凶钟会等人,愤世嫉俗,怒吐“非汤武而薄周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  相似文献   

10.
策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公牍文体。萧统《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收录了大量六朝骈俪之文。该书卷三十六选录了齐梁时的三篇骈体制策文,虽是应用文,却文采飞扬,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美文。  相似文献   

11.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由于特殊的人生际遇,他的作品风格跨越南北界限,既有流易清新的一面,又有深沉雄浑的一面,对后代有着重大的影响。庾信在南、北朝为官时作有不少的园林诗赋,其体现了南北方生态环境的异同之处,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在不同境遇下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站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立场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情结,深入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内部去寻找“怀旧”现象产生的“生态环境”,并探索诗人所要回归的艺术境界。文艺作品中的个体“怀旧”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性“怀旧”深刻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心理———文化积淀结构  相似文献   

13.
庾信是魏晋南北朝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创作兼具南北之风。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饮酒诗不仅仅是其思想情感的寄托,更是排解孤独和困惑的良药。除此之外,庾信的饮酒诗因其具有丰富的想象以及大胆的夸张和巧对精工等艺术特点使其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清、真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庾信赋中的联合式复音词虽然并不占大多数,但也是复音词中的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从语义构成来看,最主要的就是相同意义的联合,其次是相关意义的联合,数量最少的为相反意义的联合;从词性分布看,构成名词的最多,其次为构成动词和形容词,数量最少的为构成副词、连词和叹词。从词性构成看,词素的词性与所构成词的词性基本一致;从语序构成来看,与现代汉语相比,只有字序AB式的,且仅有一例。研究庾信赋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可以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词汇发展状况,也为进一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构成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平生屡入诗社,虽不免酬应之作,但始终能彰显"诗中有我"的创作路径。作为屈居下僚的小吏,其诗歌具有浓浓的平民情怀,然从不掩饰求宦之念,坦然抒写于尘世追求高雅的人生志向。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却能创作出《海上新乐府》之类咏叹新生事物之篇,彰显其"放眼看世界"的胸襟。虽非诗坛大家,却坚守独抒性灵的创作路径,形成了淋漓酣畅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6.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借鉴了先秦诸家的“自然天论”思想,并吸收了殷周时期神秘的“天命”理论,而且综合了秦汉之际人们所获得的自然知识,以解决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的哲学。“天”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既统摄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学说,又贯穿董仲舒思想的始末。在董仲舒“天”的哲学理论中,为了解决儒学在西汉发展时所遇到的,如何将先秦儒家的德治理想与专制体制相结合的问题,“天”被赋予了多层含义,但最为重要的是董仲舒对天赋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成分,并以“仁”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君主被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取法天的仁德之政。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的宣城,文人荟萃,尤在诗画领域,不乏俊杰,诗史、画史广有记载,绚烂夺目。梅清作为其中的代表,本以诗歌彰名,因擅画学,独立面貌,被时人尊为宣城画坛领袖。考察梅清的画学成绩,不独笔墨“盘礴多奇气”,題诗、跋画,亦有丰富的思想呈现。总括起来,盖由他的三方印文所传达,即“古人在我”、“不薄古人爱今人”和“我法”。梅清师古人,厚今人,古今笔墨皆为“我”用,综众家法窍,合作出他的清淡若影、松秀奇绝的山水视界。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看到一个英雄的辛弃疾和隐士的辛弃疾彼此交战力求超脱的形象,悲慨、苍凉底色下的超旷放达是他隐逸词的主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