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值逻辑与审美逻辑——论审美认知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认知长期被公认为是直觉而非逻辑的,因此而与科学认知形成明显分界线。然而从所谓逻辑的本质看,其与联系、规律等概念有着高度内在的同一性。任何复杂事物包括美与审美现象都是有着普遍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是有逻辑可循的,因而审美认知也应当是有逻辑的。打破传统二值逻辑构架而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现代逻辑学,以及与此相照应的现代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现代艺术和审美实践等都充分证明:审美逻辑是现代多值逻辑最典型、也最极端的存在式。承认并研究审美的逻辑问题,发现审美——这一人类精神或心理世界最为复杂现象与活动独具的逻辑面貌,及其独具的定律、演算系统,对于丰富和健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审美化体系,从而真正实现用“美的规律”去“建造物体”和塑造人类自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幼儿园班级课程档案册的创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审美性阅读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社区合作活动等途径开展,结合运用兴趣激励法、游戏引导法、环境互动法等方法实施。基于审美性阅读课程的研究,幼儿园可以形成审美性阅读活动资源库,构建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模式,创新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家庭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苗族斗牛具有鲜明的生命美学特征.要创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需要有合理的思路与策略.主要表现为:(一)在苗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创新品牌;(二)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方向;(三)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四)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人文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每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这里的"自己",是指属于一所学校的、有特色的课程。特色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只有从课程切入,寻求特色课程的支撑力,学校文化才能由外到内地影响教育教学,才能由内到外地彰显育人成果与特色学校的灵魂。作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在坚持内涵  相似文献   

7.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协同的融通性教育类型,教育“自系统”必须跨界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而成“超系统”,才能真正形成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与现代化发展样态。农村职业教育“超系统”的发展应遵从“自系统”与“他系统”的共生逻辑与系统性思维范式(价值性思维、结构性思维与关系性思维),在跨界协同与融合治理中相依相存,走向共生发展,这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与价值要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结构是,以系统共生为发展前提,以系统性思维为方法论范式,以共生理论的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以“超系统”境域为站位立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构成的一种共生逻辑体系。基于共生逻辑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共生系统包括起点逻辑、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三种结构形态:起点逻辑聚焦于“理性”与“精神”,价值逻辑体现在“效益最大化原则”,行动逻辑体现为“融合共治”。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物质文化的创建,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要从环境文化的营造、墙面文化的设计、区角文化的展现来实现。在注重文化氛围营造的同时不能忽视深层文化的打造;要突出物质文化建设的个性特色;要致力于物质文化粉饰,还要注重文化的积淀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幼儿园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初期研究成果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很容易忽视英语的逻辑性,其实英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审美,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论课程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小勇 《教育研究》2005,26(11):59-65
学科是按照一定逻辑对各领域文化进行重构的产物,其重构目的是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便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承。利用学者、专家对话的学科逻辑构建的课程,既不一定对传承文化真正有效,也不一定对发展文化真正有效。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因此课程应该回归文化的逻辑,回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建构、交往、对话与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作为服务并依托于社区的一种教育形式,双方在目标相同、利益相关、"资源"互补或共促基础上存在一种共生发展的关系。在服务与保障指向上,社区教育是一种为了社区的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社区又为社区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有鉴于此,为深化社区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共生,推进二者共生发展,应创造和提供如下前提条件:树立"共生发展观",为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共生发展提供理念支撑;做好"社区居民培育",为社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资源保障",为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相似文献   

14.
曹树 《早期教育》2009,(10):8-10
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文化造就了课程.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及范畴来源;另一方面,课程又精炼、形成着文化,课程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或媒体为文化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显然,课程的文化渊源及课程与文化的本然特质告诉我们,必须将课程视作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是由各个不同文化类型组成的整体,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在类似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文化环境下互动发展。目前,课程领域的文化生态平衡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强课程地方文化生态建设对于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厘清一个区域地方文化的种类和内容以及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在共生教育理念指导下,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和社区各方力量积极实施富有成效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刘微 《现代教学》2010,(4):77-79
[本书与编著者简介]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师教育。《课程的逻辑》是《教育的挑战》的姊妹篇。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的逻辑》就是针对这个主题编辑的。这本论文集由26篇论文构成,按照主题分为“创新课程文化”和“重建课堂教学”上下两编。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理应遵循共生和共荣逻辑,以达到逻辑平衡与相融。然而,劳动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时代困境,即系统规划不足、目标定位不明、开发实效不强、评价体系不全。“十四五”期间,劳动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应遵循如下实践走向:统筹规划、系统认识,为劳动教育课程发展奠定基础;细化目标、凸显主体,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关注发展、注重质量,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宋婧 《广西教育》2012,(2):4+6-4,6
当下,我国很多地区受到自然生态恶化、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文化断层、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冲击的影响,导致人们产生危机感与焦虑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共生教育观照下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共生论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1879年德国名的真菌学奠基人DebaryO(183l-1888)率先提出:共生是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1iving together)。之后,随着人们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圈认识的扩展和深化,许多哲学家也从不同视角、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共生的智慧,把世界看作是一种动态的、活生生的互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审美有其自足的审美空间.也有其自足的审美逻辑。在现代语文及其教学中,语文教材往往被看作是静态的——虽然从现代解释学角度来看它是动态的。如果我们姑且将其看作是静态的、稳定的,那么在语文审美循环中将只剩下两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和学生,但后者往往被看作是受动者。这样一来,在语文审美循环中就只剩下一个极为灵活的环节——教师。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粗略看出.语文教师在语文审美中是至关紧要的:他是联结点和出发点、也是反馈点和激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